炒股的你,对明年的“类QE”做好准备了吗?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2 15:27:22
  • 栏目:财经
  • 来源:张玮昆仑宏观
  • 5554 人围观

如果从三年中长期视角来看,我国宏观经济受到内外双重压力,仍处于换挡的攻坚时期。对内,2015年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新旧经济转型,旧产能出清,而新产能尚未足矣支撑整个国民经济,自然面临新旧经济交替时的“阵痛期”;对外,逆全球化不断加重,尽管中美问题可能在2020年美国大选前适度缓解,但并不能掩饰中美的战略摩擦,不仅如此,美欧贸易愈演愈烈,外需的疲弱将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我国工业生产,进而传导至工业品价格走低。叠加畜肉类涨价的长期化,未来中长期我国都将面临一个PPI-CPI剪刀差负向走扩的局面,这种情况在2020年一季度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畜肉类价格会引起替代商品价格走高,进一步向一般商品传导,并有可能通过工资需求的走高而引发螺旋式通胀;另一方面,PPI工业品价格走低,上游企业利润受压缩,叠加杠杆债务压力,还有可能令部分上游企业陷入“债务-通缩”陷阱。这种PPI-CPI价格的背离曾一度引发学界关于究竟是通胀还是通缩的争论,如果从三年期的角度考虑,考虑到价格传导和环保限产的阶段性从严,很明显将是通胀盖过通缩。尤其是2020年,很有可能形成“类滞胀”形态。

根据经典理论,“类滞胀”对于政策操作提出非常大的挑战。就目前的主流观点来看,明年将大概率施行“中性货币+积极财政”的组合拳。中性的货币政策是为了应对通胀预期,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为了托底经济。这种货币财政的相机决策似乎没有问题,但历史上少有国家通过这种组合走出滞涨。

我们认为,明年的财政政策固然积极,但财政预算赤字预计与今年持平,不会扩张。真正有可能“震撼”市场的,是明年的货币政策,在世界主要国家和经济体都进入货币宽松的当下,2020年中国央行很可能变相施行“类QE”。仿照2007年次贷危机美联储的做法,在“类QE”之前,极有可能首先变相施行零利率。倘真如此,所有大类资产配置将推到重来。

炒股的你,对明年的“类QE”做好准备了吗?

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判断,与货币政策自身的有关。众所周知,金融脱实向虚,意味着资本的边际效率不断走弱。传统货币政策只能顾忌“大而广”的层面,在社会杠杆率高企、金融效率低下的背景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实体部门的扶持作用非常有限。我们判断,明年的宏观调控手段将会发生翻天覆地式的变化,货币政策很有可能退居二线,政策目标不在直接盯住实体部门,而变身成为“工具的工具”,仅起到为其他政策工具“降成本”的作用。一种直观的理解:明年出于托底经济的目的,即便财政赤字不放开,也要保证足够量的财政支出,这就需要有巨量的财政收入与之对应。财政收入哪里来?根据经典理论,扩大财政收入属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于是财政收入只能“变相扩大”。有两种方式,一是选择几家大型央企,收缴更多利润;二是扩大发行国债、政府债(对应着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通过发债的方式补充财政可用资金。然而,大力度发债本身就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溢出效应,尤其在全社会杠杆率高企的当下,居民部门杠杆率增长的协议已经近乎平行于次贷危机爆发前的美国。这就需要有一种工具来降低财政发债的负向成本,而未来的货币政策,则恰恰可以充当这一角色。即,货币政策目标不再是直接关联到实体经济,而是退居二线,更多地起到为财政政策和其它政策手段“降成本”的作用。

果真这样,明年央行很有可能通过政策改革率先实现“变相降息”,极端情况下不排除“变相零利率”的可能性。然后再“变相QE”,大力补足流动性。假如这种设想当真成立,所有的金融投资都将做好应对“零利率”的准备。这种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常规化”将对金融市场造成剧烈冲击,并形成与当前主流判断截然相反的结果。权益市场在2020年会阶段性地受益于“类QE”而迈入牛市的“幻想”,这种情况很可能在2020年年中发生;而诸如商业银行等特定行业则可能“被抑制”;另类投资也将面临更多困境。

最后,对于2020年的宏观指标,我们认为不必太过悲观。因为从现在的趋势来看,明年宏观杠杆率还会上行,意味着“宽信用”会真正落地。初步判断,CPI会在2020年高开低走,一季度是高位,有可能“破5”;PPI年初转正,二季度震荡回落,下半年有重新通缩的可能。GDP增速预计6.0,%,高于当前的一致预期。出口和消费继续乏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而制造业投资在上半年依旧偏弱,只能依靠财政扶持下的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会在二季度以后开始失去韧性,下半年可能“破6”。对于A股市场而言,全年大概率是“根号”走势,在一季度短暂的信心修复之后,二季度砸出“深坑”,年中配合潜在的“类QE”出现反弹,下半年震荡上行。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