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同样行业去买龙头公司,为何会造成收益率上巨大差异?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1 09:10:49
  • 栏目:财经
  • 来源:一刀理财
  • 8902 人围观


巴菲特:在同样行业去买龙头公司,为何会造成收益率上巨大差异?

2019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在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举行,大会上巴菲特公开说:在同样行业去买龙头公司,为何会造成收益率上巨大差异?

简而言之,巴菲特喜欢稳定的基础消费品行业,喜欢金融企业,过去还喜欢媒体,并喜欢买入上述行业的优质企业。所以我也依样画葫芦,在国内/香港也买这种行业的优秀企业。然后我就能宣称自己是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者——这个层次的投资者在国内是最多的。

可以看出,这种层次比第一种要好很多,但本质上依然是照搬照抄。能做到形似,但依然做不到神似。为什么呢?本质原因就是:

第一,同样的行业——特别是和体制存在密切联系的行业——在中美,可能完全不一样。这个以金融行业最为典型。巴菲特喜欢金融行业是众人皆知的事实,重仓买入了美国运通、富国银行、美国银行等一批金融企业。然而,美国的金融业是在美国的体制下孕育的。其经营特征、估值水平都有着在美国上百年的适应。

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亚文化下的诸多国家,银行业却有着很多大不一样的经营特征——尤其是经营透明度、经营自主性上有根本不同。我把这种模式成为国家银行模式(特别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根本上区别于欧美市场中的自主银行模式。从而从投资底层逻辑上和欧美大银行的估值不同。很多人参照欧美大银行的估值水平来衡量东亚文化下的银行,就是一种依样画葫芦的错误。

第二,龙头公司所面临的竞争结构,中美可能完全不一样。在美国各州的地方保护主义比较弱,所以只要产业内部属性允许,行业的龙头公司往往能席卷全国,行业集中度迅速提高。例如美国的基础食品企业、农业企业、汽车企业等等。

但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大部分行业跨省经营的难度绝不亚于在欧洲的跨国经营。由于税收和就业的关系,某些行业的地方保护主义依然非常严重。这样的背景下很多行业的龙头就不能迅速扩张,或者说即使能扩张也因为当地设厂要求而失去了规模经济优势。双汇发展的冷鲜肉在很多地方推广不开去,以及龙头宇通客车如果要卖到异地则在很多地方都有建厂要求就是一些很明显的案例。

所以在同样的行业同样去买龙头公司,其发展速度、进入壁垒等可能完全不同,最终造成收益率上的巨大差异,以及持股信心上的巨大差异。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