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东京丨东京办奥运,为什么这么冷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6 12:18:57
  • 栏目:国际
  •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 7025 人围观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伊志刚 发自日本

在东京千代田区的新干线车站出口,有一座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倒计时陈列物,在两侧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之间,很不引人注目。时尚男女步履匆匆,鲜有驻足者,倒计时的提醒作用似乎是个摆设。但这已是记者在东京街头难得看到的奥运元素。以一位游客的视角,无论在商店或是广场,以及公共交通工具的户外广告,极少能看到跟奥运相关的宣传。

离明年7月的奥运会开幕式还有250天,这座城市看上去还没有提前进入角色的意思。

直击东京丨东京办奥运,为什么这么冷

东京办奥运,为什么这么冷?

东京奥组委的办公地隐匿在中央区众多参天建筑中,楼下甚至没有指示牌。这个机构是与其他公司联署办公的,只有电梯打开,才能见到墙上的奥运会徽和迎面摆设以示欢迎的吉祥物,预示着奥组委到了。

奥组委负责媒体公共关系的加藤在一间设施简单的会议室接待了来访的记者。据介绍,为筹备奥运会忙碌的人员目前有3000人。但也只限于这3000人。因为在日本,举办奥运会是东京奥组委的事,日本政府无需全民动员支持奥运,老百姓也不认为筹办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他们的参与感最多体现在明年7月的比赛期间为赛事加油。

加藤讲述了一个例子。历届奥运会都需要大量的志愿者服务于赛会的各项事务,东京的预计是需要11万人。起初他们担心招募志愿者会受到冷遇,因为在日本慈善义工很普遍,但是为体育赛事做志愿者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此前没有先例。幸运的是,在努力进行了志愿者意义的宣讲后,目前已经有20万志愿者报名,其中70%来自本国,64%为女性。最后成效不错,不过也反映了日本民众对举办体育赛事有自己的理解,赛事就应该让组织机构来运营和执行,这是老百姓的认知。

2020年是日本继1964年之后第二次举办奥运会,两次奥运会的时代背景并不相同,但“复兴”却是相同的关键词。1964年的东京,是从二战后的废墟中完全重建的城市,不到20年时间,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如何再度起飞,日本借助首次举办奥运会极大程度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而半个世纪后的东京,已经变身为全球最繁华的国际都市之一,各种社会体系运行高度成熟,并逐步步入老龄化,同时面临经济复苏的考验,这样一种波澜不惊的局面,其实正需要一针“强心剂”。奥运会,无疑就是复兴计划的强心剂。

直击东京丨东京办奥运,为什么这么冷

据在日旅居27年的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观察,东京现阶段对奥运的“冷漠”,并不是因为日本人没有国家荣誉感,而是因为许多我们看来的热闹,对他们而言显得没有必要。

比如总共45个奥运场馆,70%都属旧场馆改造利用,因此各赛场都很分散,这样奥运赛事就注定不会太热闹,但人家不在乎,说来说去就是节约成本。

再比如,开个媒体会,也不做什么背景墙,插几面道旗。居然“吝啬”到临时在墙上贴一张宣传画就对付过去了。这是因为日本人做事注重效果,对形式不太看重。

截止目前,东京没有为奥运修建一条专用道,届时奥运车辆如何高效通过还不得而知,不过东京并不堵车,因为公共交通很发达,地面车辆出行不过是众多选择之一。

东京人也没有张灯结彩喜迎奥运的传统,G20和七国首脑峰会,他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政府和民间几乎都没有什么大张旗鼓的宣传。许多东京人觉得开会是政府首脑的事,基本不关心。

东京奥运会的宣传片《Tokyo 2020 people》中,着重拍摄了一群积极投入到全民运动中的普通东京青年,旨在表现出奥运舞台上所有人都能够抛开各种束缚来尽情彰显自身个性。

这体现了东京奥组委想在本届奥运会着力打造的两个主旨:吸引年轻人和全民参与。但这可能是两个最让组委会头大的问题。

少子老龄化是东京突出的问题,白发老人还坚持在在社会的各个行业,有活力的年轻人不知去向。

东京的奥运气氛寡淡,可能有很多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日本人对奥运会的认知并不以形式上的热烈欢腾为标准。这与低调的国民性有关,虽然没有普天同庆,但3000人团队一直在高效运转,该做的事一件不拉,像新干线的列车到站一样分秒不差。

从东京奥组委提供的一串预算数据来看,总共56亿美元的开支,用于市场推广的费用有12亿。奥组委官员加藤没有透露这12亿美元具体用于何处,从离奥运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以来的东京印象看,精明的日本人有可能认为,提前十个月把钱用在酝酿气氛上并不值得。

奥运会本身是展示各国社会经济文化风俗以及价值观的一个机遇,我们得以见识了另一种办奥运的态度。

又或许明年春天,奥运的东京热也会到来。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