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金融机构评级结果:164家退出高风险名单 部分中小机构较差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7 03:30:23
  • 栏目:国内
  • 来源:经济观察报
  • 8295 人围观
央行公布金融机构评级结果:164家退出高风险名单 部分中小机构较差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1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以专题的形式发布了《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分析》。这是自《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发布后,央行第二次公开发布金融机构评级结果。

此次公布的2018年四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覆盖了437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评级等级划分为11级,分别为1~10级和D级,级别越高表示机构的风险越大,已倒闭、被接管或撤销的机构为D级,其中评级结果为8~10级和D级的金融机构被列为高风险机构。

记者注意到,与首次公布的评级结果相比,此次公布的评级结果新增加了一个等级“D级”,有1家机构被评为D级。

《报告》指出,此次评级覆盖的437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24家大型银行、4355家中小机构(含3990家中小银行和365家非银行机构)。24家大型银行中,评级结果为1级的1家,2级的11家,3级的7家,4级的3家,6级的1家,7级的1家。4355家中小机构中,评级结果为1~3级的370家,占比8.5%;4~7级的3398家,占比78%;8~10级的586家,D级的1家,占比13.5%,主要集中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央行公布金融机构评级结果:164家退出高风险名单 部分中小机构较差

(2018年四季度中小机构评级结果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报告》分析称,对于此次评级结果,从机构类型看,外资法人银行和民营银行的评级结果较好,分别有35.7%和22.2%的银行分布于1~3级;村镇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结果次之,分别有88.9%、75.6%、73.2%的机构分布于4~7级;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的结果较差,分别有43.3%和32.7%的机构分布于8~10级。从地区看,厦门、深圳、上海、浙江、福建、青岛、江苏、北京等地区,评级为2~5级的占比超过70%。

《报告》称,总体看,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且近年来通过早期纠正措施,已有164家机构评级结果改善,退出高风险机构名单。部分中小金融机构评级结果较差,客观上一方面是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总体上有所放缓,而中小金融机构对宏观经济的变化较为敏感,因此受到一定冲击;另一方面可能部分体现了银行风险管理要求的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分类更加审慎,拨备计提力度加大,从而可能导致一些监管指标有所下降,进而影响评级得分。

据了解,201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启动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工作,2018年起按季度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

去年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披露了2018年第一季度的评级结果,人民银行完成了对4327家金融机构的首次央行金融机构评级。评级结果分为1~10级,级别越高表示机构的风险越大。

央行公布金融机构评级结果:164家退出高风险名单 部分中小机构较差

(2018年第一季度银行机构评级结果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当时的评级结果显示,3969家银行机构的评级结果分布在1~10级。其中,评级结果为1~2级的76家,占比1.91%;3~7级的3 473家,占比87.5%;8~10级的420家,占比10.58%,其中235家为农村信用社、109家为村镇银行、67家为农村商业银行。

在2018年第一季度公布的评级结果来看,评级为最高级别1级的有2家银行。此次公布的2018年四季度结果显示,只有1家银行被评为1级。

从《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披露的信息来看,央行金融机构评级是完善金融机构评价体系的工作之一。建立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体系,人民银行起草了《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管理办法(试行)》,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成立央行评级委员会,在存款保险风险评级、稳健性现场评估基础上充分吸收MPA的相关内容,制定央行金融机构评级指标体系,并完成了首次评级工作。

据悉,评级指标体系采用“数理模型+专业评价”的模式,重点关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资本管理、资产质量、市场风险、流动性、盈利能力、信息系统、金融生态环境等九大方面。除数理模型和专业评价外,最终评级还充分考虑了非现场监测、压力测试、现场核查中发现的“活情况”。

对于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运用,《报告》称,定期向有关方面通报高风险金融机构情况;向评级对象反馈评级情况并对高风险金融机构采取早期纠正措施。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经济观察报,访问yuanben.io查询【4681T7LJ】获取授权信息。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