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抗日英雄埋骨异乡81年,女婿花15年找到坟墓带他回家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5 01:37:01
  • 栏目:国内
  • 来源:澎湃新闻
  • 8699 人围观

81年的等待、15年的寻找,11月29日上午,在当地村民自发组织的乐队、腰鼓队的迎接声中,江西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鹤舍古村抗日英雄袁德胜“回到了家”。

江西抗日英雄埋骨异乡81年,女婿花15年找到坟墓带他回家

1938年,年仅25岁的袁德胜为国捐躯,留下遗孀和一对年幼的女儿。而他的遗体,则葬在陕西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附近的一座寺庙旁。

因为岳母“想找到丈夫,让丈夫早日‘回家’”的遗愿,袁德胜的女婿徐怡孙从2005年开始赴陕寻找。近15年后,徐怡孙在他75岁高龄时终于让岳父得以魂归故里。

江西抗日英雄埋骨异乡81年,女婿花15年找到坟墓带他回家

12月2日,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陕西抗战老兵关爱团、陕西朝邑抗战纪念园和袁德胜的家人,在鹤舍古村举行追悼会,随后这名抗战英雄的骨灰被安葬在当地墓地。

参军抗日为国捐躯

袁德胜(又名袁泽林),1913年8月出生于都昌县鹤舍古村,3岁时父亲去世,10岁时又遭遇丧母之痛,此后由其伯父抚养成人。1933年娶刘金枝为妻,育有两女。

江西抗日英雄埋骨异乡81年,女婿花15年找到坟墓带他回家

1933年至1937年,他在景德镇学艺当账房先生。1937年春天,老板被日寇飞机炸死,袁德胜回到老家后,其老家的房子也被日寇炸塌,堂弟被炸死。面对国破家亡,1937年,他投靠表姑父去陕西泾阳县当兵。

袁德胜于1938年春天调往国民党陕西省警备第一旅第一团尖兵连参加抗日战争,该年8月,在永济保卫战中身负重伤,医治无效,为国捐躯,葬在陕西大荔县朝邑附近的一座寺庙旁。殁年袁德胜年仅25岁,当时家里还有两岁和四岁的女儿。

1938年11月,部队将阵亡通知书送到袁德胜妻子刘金枝手中。获知消息后,刘金枝悲痛欲绝,被村民救起。该阵亡通知书一直由袁德胜的姑母保管,1970年11月 ,一场意外大火把阵亡通知书烧毁。

81年后魂归故里

刘金枝2001年9月去世,生前最大心愿就是希望女婿徐怡孙能帮她找到丈夫,让丈夫早日“回家”。

面对岳母遗愿,袁德胜的女儿刘小娥及女婿徐怡孙自2005年开始向都昌县民政局申请,多次前往陕西渭南市大荔县、咸阳市泾阳县档案馆查询资料,寻找袁德胜牺牲的档案信息,但一直没有结果。

2006年,徐怡孙的女儿及儿子在陕西咸阳定居,定居地方离袁德胜牺牲所在的战场四百多公里,每年清明节,徐怡孙的子女都会到黄河边祭拜外公。

经多方寻找,今年10月,徐怡孙来到大荔县朝邑抗战纪念园,发现当地纪念园刻的石碑上有袁德胜的名字。他还找到了当地一位记录这场战斗详细情况的作家,其中阵亡名单中有袁德胜的名字。

有了抗战纪念园的名字、书籍上的阵亡名单及村民的佐证材料,当地政府也认可了袁德胜参加抗日牺牲的事实。

江西抗日英雄埋骨异乡81年,女婿花15年找到坟墓带他回家

本文图片 志愿者提供

11月28日,大荔县朝邑抗战纪念园举行了盛大仪式,阵阵鞭炮声和低沉的音乐中,袁德胜踏上了“回家路”。29日上午,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鹤舍古村抗战英雄袁德胜在当地村民自发组织的乐队、腰鼓队迎接声中“回了家”。

12月2日,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陕西抗战老兵关爱团、陕西朝邑抗战纪念园和袁德胜的家人在鹤舍古村举行追悼会,陕西抗战老兵关爱团的志愿者代表也将一枚致敬老兵纪念章赠送给袁德胜后人,表达向民族英雄的崇高敬意。当日袁德胜的家人、志愿者及村民把从陕西朝邑带回来的袁德胜骨灰安葬在当地墓地。

81年的等待、15年的寻找,对75岁高龄的徐怡孙来说,他完成了岳母遗愿,让岳父“回了家”。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