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信托拿下“小公募”牌照,“银信合作鼻祖”的未来在哪里?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7 15:19:20
  • 栏目:国内
  •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
  • 8678 人围观
重庆信托拿下“小公募”牌照,“银信合作鼻祖”的未来在哪里?

重庆国际信托曾是全国排第一的信托机构,但是近年来业绩开始下滑。12月5日,重庆国际信托成为益民基金的绝对控股股东,似乎过去“非标关联交易”的路子已然走不太通。

12月5日,益民基金发布了公司股权变更公告,其持股20%的股东中山证券将其股权转让给重庆国际信托和中国新纪元有限公司,转让后不再持有益民基金股份。而重庆国际信托接收中山证券转让的16%股权,以65%持股比例成为益民基金绝对控股股东。

据悉,重庆国际信托是益民基金的主要发起人。在2005年12月益民基金成立时,重庆国际信托就持有30%的股权,为公司第一大股东;2009年6月,重庆国际信托持股比例增至49%。目前,从49%到65%的股权变更也意味着,重庆国际信托对益民基金的经营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分析人士认为,以往信托机构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看重的其实是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功能。他们希望利用自家控股的基金子公司平台来曲线拓展产品销售渠道,规避信托行业相对严厉的监管。此外在金融市场中,基金公司可以给信托业务增加更多可能性,拓展利润来源。

资管新规下,类通道业务受限,作为大资管行业的标杆,公募基金业务较以往更受重视,重庆国际信托控股绝对控股益民基金也能让信托公司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布局。

//

从冠军到季军

//

重庆国际信托年报显示,2018年重庆国际信托实现营业收入69.11亿元,利润总额47.62亿元,净利润28.06亿元,人均净利润1859万元,净利润指标位居行业第三位。而2015年重庆国际信托曾以41亿净利润跃至行业首位。

2016年前后,随着一些房地产商的不断暴雷、破产。属于房地产行业的‘大跃进’时代似乎开始落幕。重庆国际信托的业绩也在慢慢下滑。公开资料显示,重庆国际信托2015年-2018年净利润分别为41.11亿元、36.43亿元、33.58亿元、28.06亿元。

截至2014年年底,已有25家信托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000亿元,其中中信信托、中融信托的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均超过7000亿元,中信信托以9021亿元稳居行业龙头地位。而2014年重庆国际信托资产规模为1280亿元。

而重庆国际信托其净利润2012年进入行业前十位,位居第九,2013年提升至第八位,2014年年底上升至第二。分析称,从信托业务的角度而言,集合信托对信托公司管理能力要求较高,赢利水平也相对较高,这是重庆信托管理资产规模不高而信托业务收入较高的原因之一。此外,其房地产信托占比、证券信托占比较高,是其利润高增长的重要原因。

2018年在实体经济承压,资管新规“降杠杆、去通道、限非标、破刚兑”的背景下,行业整体资产管理规模和盈利能力呈下降趋势。重庆国际信托的排名也开始下滑。

而发展到2018年,重庆国际信托的资产规模,为1904.69亿。而排行前列的中信信托和建信信托的资产规模分别是1.65万亿和1.40万亿。排行第20的中海信托的资产规模也在3700亿以上。

//

地产后繁荣时代的“银信合作“鼻祖”

//

总所周知,在重庆国际信托的崛起中,其房地产业务十分显眼。2013年底,重庆国际信托地产信托项目规模由84.6亿升至287.76亿,占比为22.78%,远高于行业10.03%的水平。2014年重庆国际信托地产信托项目规模再次大幅攀升至438.97亿,占比29.13%,地产信托在资金投向的排名也从第四名变为首位。

不过,重庆国际信托曾对媒体表示,这个数据需辩证看待,重庆国际信托通道业务少,突显出房地产业务规模比例稍高,其实房地产业务规模总量并不大。

在重庆信托“羞于承认”的背后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自从2013年房地产调控“国五条”发布后,银行以及银行理财资金向房地产注资的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而撕扯的政策导向一边遏制信贷资金流向楼市,一边又需要三四线城改支持实体经济增速维稳

在房地产调控的大趋势下,银监会2013年8号文号规定银行理财资金不得直接投资非标债权。这种情况下,利用信托通道资产嫁接银行表外业务与非标债权,成为了“分裂时代”房地产开发商融资渠道的首选。

由此,重庆信托2008年重组三峡银行,而2013年又重组合肥农商银行所带来的的禀赋优势居然开始完全体现。

时光回到2007年12月,彼时重庆国际信托成功对万州商业银行重组。完成重组后的万州商业银行更名为重庆三峡银行。作为此次重组的发起人,重庆国际信托成为三峡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拥有其35%的股份。而重庆国际信托公司也成为第一家拿到银行牌照的信托公司。2013年重庆信托如法炮制,出资15亿元收购了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5.9428亿股,占总股本的34.99%,“两控”银行牌照局面顺势成行。

素有“金融市长”称号的重庆市长黄奇帆曾经为金笔题词。有意思的是,这位备受市场尊敬的人物,几乎预言了重庆信托在2013至2015年的路子:“三峡银行设计了一种业务模式,准备推出专门的理财产品。也许,今后客户把资金拿进三峡银行,不一定都是储蓄存款,而是购买信托产品。”

2012年,重庆信托接受理财周报采访时透露,公司与三峡银行在重组第一年的银信合作规模就达到了101亿。此后理财周报采访知情人士获得的数据是2012年重庆信托与三峡银行的关联交易至少达到“100亿”,重庆信托通过银行渠道代销信托达到“60%”。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资管新规》通过遏制单一信托投资非标债权,终结了信托大通道时代的最后希望。2019年1-5月在重庆发行的房地产信托项目仅有1个,即重庆国际信托作为受托人发行的“重庆国际信托平安幸福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项目的募集资金规模为3.51亿元。

2019年7月初,银保监会对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约谈警示,之后,银保监会下发《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半年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部署下半年监管工作重点,主要内容包括坚决遏制信托规模无序扩张,严厉打击信托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以及有力有效处置信托机构风险等。

市场分析,目前对房地产信托的监管要求持续趋严,房地产信托业务收缩已成定局。对于一些高度倚重房地产信托业务的信托公司来说,下半年业绩压力相对较大。

//

金融布局谋变革?

//

有人说,重庆国际信托信托业务只能称得上中规中矩,不过其自有资金运用上倒有不同之处,因为他同时拿到了银行、基金等牌照。重庆国际信托的业绩发展,与不断将银行、基金、证券等资产收入麾下也有关系。

1984年10月成立的重庆国际信托一度走到破产清算边缘,先后通过多次重组才步入正轨。2002年2月,公司改制重组为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0.3373亿元。2004年12月,重庆国投通过再次增资,使其注册资本金增加到16.33亿元,这一资本金规模使其在全国信托公司的排名中也位居前列。

增资成功之后,重庆国投实现了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2005年8月,公司管理的信托财产总规模首度超过100亿元。

之后重庆国际信托开始在金融领域广泛布局。

彼时有分析认为,2013年,银行代销信托、银信产品发行全面收紧,拿到第二块银行牌照,有利于增加重庆国际信托在银行渠道上的话语权。

2014年,重庆国际信托引入了险资。中国人寿旗下的国寿投资耗资约24亿元接受了重庆水务所持有重庆国际信托23.86%的股权(合计58180万股)。据了解,2012年保监会放行信托资金投资集合信托计划,使“信保”合作升级,合作的信托公司也将受益。

数据显示,2012-2014年重庆国际信托净利润分别为8.77亿、12.81亿、24.32亿,行业排名也是急速上涨。

重庆国际信托在2015年更是一举超越中信信托,以41亿元净利夺得行业冠军。在资产规模方面,当年重庆国际信托总资产为246.62亿元;净资产为164.11亿元。据传,当成了行业老大的重庆国际信托,当时也有成为信托上市公司的念头。

而目前业绩下滑的重庆国际信托,成为益民基金的绝对控股股东这一步,或也是为了给其信托业务拓展更多途径和空间。

重庆信托拿下“小公募”牌照,“银信合作鼻祖”的未来在哪里?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