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新增财政资金额度下达 特别国债分配考虑市县减收状况

  • 小编 发布于 2020-06-24 11:10:53
  • 栏目:国内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6970 人围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2万亿新增财政资金额度已经下达各省,特殊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管理办法等也已下达各省。

各省财政厅正在制定具体的市县分配方案,市县分配方案要求6月底前上报财政部,分配方案报备通过后,资金将很快下达市县。

2万亿新增财政资金额度下达 特别国债分配考虑市县减收状况

在对冲疫情负面影响的规模性积极政策中,2万亿新增财政资金是重要组成部分。今年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新增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这2万亿元资金将全部转给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用以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通过特殊转移支付直达基层的这2万亿资金,单独设账、单独管理,将纳入到多部门全链条监控体系下。6月23日,财政部对外发布通知,对202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了修订,新增了抗疫特别国债相关类款目。

上述文件也披露了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的使用方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两方面。其中,基建投资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粮食安全等领域,抗疫相关支出则包括减免房租补贴、重点企业贷款贴息等领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获悉,抗疫特别国债会考虑到疫情、减税降费等造成财政减收情况,结合市县项目需求等因素进行分配。

2万亿提升地方保障能力

疫情对我国短期冲击明显,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下降6.8%,二季度经济运行渐趋常态化,但仍然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时间已至年中,为了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积极政策要加快高效落地。

直达市县基层的2万亿新增财政资金,正在加快落地。

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从6月18日陆续发行,预计在7月底前发行完毕。抗疫特别国债冠有“国债”名义,主要用于地方基建投资。债券利息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本金由中央财政偿还3000亿元,地方财政偿还7000亿元。

1万亿新增赤字,中央财政赤字新增95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新增500亿元。言下之意,1万亿新增赤字资金中,9500亿元是以中央名义举债,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来支持地方。

华北某省财政厅债务处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2万亿资金走的是特殊通道,地方填报具体项目时,需要填写预算指标编码、公共支出编码、债务系统项目编码等。区别于地方政府债券是以省级政府名义发行,这些债券基本由财政部来发行,然后直接到市县基层。

近期,省级财政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资金的市县分配方案,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积极筹备上报具体项目。

6月18日,黑龙江省政府召开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力做好相关工作,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其中,要求各市县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围绕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等10个重点领域,认真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申报工作,确保特别国债顺利、高质量发行,实现全省项目建设新的突破。

时间很紧张了,市县资金分配方案要求6月底前上报财政部。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部分省份已经对市县下发了项目申报通知,部分省份资金使用办法还在制定中。

有中部省份财政厅预算处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2万亿资金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整体都是围绕“六稳”“六保”工作展开,资金使用各有侧重,有些主要用于基建投资,有些用于兜底,包括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市县工资发放等。

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一般服务业从业人员等低收入人群,以及贫困户、失业人员、低保和临时救助对象等困难群众,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疫情短期对财政收入冲击明显,加上阶段性减税降费举措,基层财力收支平衡矛盾加剧,保基层运行也是今年财政的重要任务。

相对而言,新增1万亿赤字地方灵活使用空间更大,既可以用于资本性支出的投资,也可用于民生兜底、保基层运转等。1万亿特别国债则主要用于基建投资,部分用于抗疫支出(与赤字资金存在一定交叉)。

“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更好地保障地方项目建设,又能很好地兜住基本底线。”西部某省财政厅债务处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特别国债主要用于稳投资

部分地方项目正等着中央资金解渴。

“我们前些年医院建设比较多,今年抗疫特别国债上报的项目,主要是公路建设项目。由于要求三季度把资金用到项目上去,我们上报的主要是在建项目,因为新建项目前期审批流程比较长。”西部某地级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该负责人表示,疫情对当地财政收入影响比较大,因为资金的原因,前期一些重点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较慢,中央资金加快到位无疑有助于项目的顺利推进。

6月23日,财政部对外发布《关于修订202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通知》,这也披露了特别国债的使用方向。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12个领域,分别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应急物资保障、产业链改造升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生态环境治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国债还可以用于抗疫相关支出,具体包括6个领域,分别是减免房租补贴、重点企业贷款贴息、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援企稳岗补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助和其他抗疫相关支出。

2、3月份疫情防控形势较为紧张时,各级政府陆续出台大量企业纾困政策,包括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的房东给予补贴,对生产卫生防疫物资、医药产品、医药器械等重点企业给予贷款贴息等。抗疫特别国债的支出,与这些纾困政策方向大体一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财政部人士获悉,特别国债投资的项目之所以要求有一定收益,因为其中7000亿元本金需要地方偿还。特别国债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也要求具备项目资产收益,如果项目没有收益的话,应该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1万亿特别国债允许调入部分资金到一般公共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资金,可以用于救助困难群众、给企业扶持补助资金、市县发工资等方面。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曾在发布会上表示,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有一定的资产收益保障的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的相关支出,包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财政贴息、减免租金补贴等。各地可以在分配的额度内按照一定的比例预留机动资金,解决基层特殊困难的急需资金需求。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基层政府自主统筹能力。

各市县资金具体使用方式,可能会存在差异。“从项目储备情况来看,用于公共卫生、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保障等方面的项目量相对有限。有些市县实验室建设、疾控中心改扩建、建设传染病医院的任务不重,所以这些地方特别国债资金可能主要用于交通、市政等方面。”上述西部某财政厅债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还表示,特别国债资金分配上有要求,需要考虑到市县财政减收状况,结合地方项目需求来进行分配。这样既能保基本,又能实现资金拉动效果。

(作者:周潇枭 编辑:李博)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