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委屈了,向世卫告状:中国惩罚太狠,该管管了

  • 小编 发布于 2020-07-01 19:40:25
  • 栏目:军事
  • 来源:烽火崛起
  • 8831 人围观

中澳关系恶化对澳大利亚意味着什么?有关这个问题澳政府在盲目跟随美国的时候或许不曾考虑过。即使在疫情环境下,澳大利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市场来激发本国的经济,但澳大利亚依旧选择死撑,拍着胸脯虚张声势在言语上不愿让步。

疫情发生以来虚假信息充斥,除了混乱的报道之外,一些国家的政府官员还公然散布"政治病毒",这些虚假信息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以美国外事机构的代表人物蓬佩奥为典型,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疫情期间国际社会弥漫着大量抹黑中国的言论,而澳大利亚就是最忠实的拥护者。

澳大利亚委屈了,向世卫告状:中国惩罚太狠,该管管了

枪打出头鸟,排头兵澳大利亚自食恶果

疫情问题上澳大利亚政府的政治表态无疑让美国很满意,澳政府强势发声,要求对中国进行独立调查,西方把疫情问题当做制裁打压中国的筹码,但事实摆在眼前,这些不轨图谋不会得逞,换来的只会是中方的强有力反制。

面对中方采取的一系列反制措施,澳大利亚政府显然也有些意外,也许政府官员们早已知道中澳经贸联系的密切,但他们并不认为中国会如此强硬。

澳大利亚委屈了,向世卫告状:中国惩罚太狠,该管管了

如果说大麦和牛肉出口并不会触及澳的主要经济利益,那么旅游、国际教育行业等就真的能触及到澳的经济核心了。

澳有意在全球经济下行环境下和中国开展更为积极的经贸合作,但政治站队让双方关系恶化,所带来的后果唯有自己承担。眼看经济新增长没了期待,澳大利亚开始不满中国对澳采取的措施,既然双方关系都破裂了,一些不考虑大局的澳政客们试图走向极端,一条路走到黑。

澳大利亚委屈了,向世卫告状:中国惩罚太狠,该管管了

澳政府继续甩锅,状告世卫要求赔偿

甩锅和抹黑还在继续,同样的索赔论在澳大利亚依旧有"市场",日前澳政府再度向世卫组织申诉,要求中国能补偿澳在疫情期间所遭受的损失。时至今日澳政府依旧在用旧眼光来看待中澳关系,这样的做法在澳国内也引发了不少澳民众的不满。

澳大利亚委屈了,向世卫告状:中国惩罚太狠,该管管了

为了所谓的"政治跟从",澳大利亚作为排头兵遭受了来自中方的直接打击,而坐稳大后方的美国反而在中美贸易协议框架下稳定地进行两国贸易,这让澳人看着很不舒服,说白了,澳大利亚再一次被人当枪使了。

澳洲龙头行业突然发声:撤出中国,抵制中国制造

中澳关系持续恶化下,澳国内之前也掀起了抵制中国制造的行动,此前澳零售巨头伍尔沃斯(Woolworth)就因为使用了中国制造的环保袋遭到了澳网友的吐槽,连环保袋都要用中国制造,是Woolworth太过分,还是澳大利亚太不行了?

澳零售巨头撤出中国,抵制中国制造

这件事最后的处理结果,Woolworth向公众承诺会尽快寻找国内生产环保袋的生产商,但这需要时间。

澳大利亚委屈了,向世卫告状:中国惩罚太狠,该管管了

Woolworth等于是向澳人服软,不过该企业的相关行动还不止于此。日前Woolworth再度宣布重磅消息,为响应号召企业将不再让中国商人生产自己的品牌产品,将相关的产业回迁澳大利亚,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

Woolworth是澳本土传统的零售业巨头,如果不好理解的话,用"百年老店"来形容比较合适,1924年Woolworth在澳大利亚开启了第一个门店,如今它已经拥有了1000多家分支机构,本土员工12.5万名。澳大利亚的人口并不多,因此12.5万的工作岗位在澳是很可观的。

澳大利亚委屈了,向世卫告状:中国惩罚太狠,该管管了

Woolworth响应号召回迁澳洲

尽管是做零售的企业,但Woolworth的一些生产活动依旧放在海外,澳大利亚作为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并不低,因此将一些密集型生产业务放在海外才更符合企业经济效益;

但如今澳国内的保护主义抬头,在抵制中国制造的同时,不少人也在呼吁要重振本国制造,不仅政府应该多使用本土产品,各领域企业也应该起到带头作用。

澳大利亚委屈了,向世卫告状:中国惩罚太狠,该管管了

之前的环保袋事件将Woolworth推上了风口浪尖,这次表态一定程度上也是给澳人们一个"交代",作为根植于澳本土的传统零售商,赚的本就是澳人的钱,没道理把岗位留在海外。此举虽然获得了澳国内社会的一致认可,但到底是亏是赚也只有Woolworth自己知道了。

近期不少国家都开始呼吁要抵制中国制造,澳大利亚不是唯一的一个国家,但在全球经贸一体化的当下,中国已经深深嵌入世界版图中,其他国家对中国制造多多少少都有依赖,盲目去抵制最终难受的是自己。

澳大利亚委屈了,向世卫告状:中国惩罚太狠,该管管了

基于贸易保护抵制外国货的经历我们也有,但也正因为如此现在我们看澳大利亚以及印度等的一些行为既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也明白这样做是无意义的。当本国的制造业在质量和成本上都赶上甚至超过了,人们使用国产是水到渠成的事,用口号甚至过激的打砸行为来抵制终究只是意气用事罢了。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