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廷冲突中诞生的七步诗,却演绎出一场杀弟弑兄争夺王位的惨剧

  • 小编 发布于 2020-07-06 16:47:00
  • 栏目:军事
  • 来源:路之意
  • 7410 人围观

许多人也许没有读过《曹子建集》,甚至不知道身为贵公子的曹植是汉魏时期的一位大诗人;但《三国演义》中的这首传为曹植所作的"七步诗",却几乎是家喻户晓的:

"煮豆燃豆萁,豆在金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单就字面上看,也堪称不可多得的佳作。在农村,拿豆萁(豆茎)作燃料煮豆子,本是司空见惯的生活琐事,谁都没有为此大惊小怪过。而曹植,却从这日常生活现象中发掘出了触目惊心的悲剧性冲突:釜下燃烧的,是豆萁的无情烈火釜中被煮的,是哀哀哭泣的豆子。它们同根所生,却在自相残杀;一脉相通,竟如此不能相容。

在宫廷冲突中诞生的七步诗,却演绎出一场杀弟弑兄争夺王位的惨剧

但是,仅作字面剖析,还不足阐明这首诗的真正价值;要想知道它更深刻的社会意义,还需要到小说中描写的曹氏兄弟宫廷冲突中去寻找答案。

曹氏兄弟之间的冲突。

曹氏兄弟--曹丕、曹植、曹彰、曹熊--之间的冲突,尤其是曹丕和曹植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冲突的焦点,在前期,是王位继承权问题。曹操封魏王位时,已经六十二岁,到了日薄西山之年。未来的魏王位将由谁来继承呢?卞王后所生四子中,曹彰徒有勇力,曹熊体弱多病,都不能承嗣大位。唯有曹植聪颖敏慧,英才出众,最受曹操宠爱;但他持才放旷,嗜酒疏狂,渐渐冷了父亲立他为世子的心。而一向伪装得笃厚恭谨的曹丕,却还日取得曹操的好感。这一阶段,双方都在积聚力量。曹植主要和杨修丁仪、丁廙等文人打交道;曹丕则买通曹操宫人左右为他说好话,并且和一些掌有实权的人物如尚书令华歆等拉关系。形势显然对曹丕有利。因此,曹操一死,曹丕凭着父王临终遗命,在华歆、陈矫、贾诩等人拥戴下,顺利地登上了魏王位。

王位继承权问题解决了,但曹氏兄弟之间的宫廷冲突并未结束。在后期,这场宫廷冲突的焦点已由王位继承权之争转化为曹丕的王权能否巩固的问题。

曹丕先从虽有勇力却头脑简单的曹彰下手,很快夺了他的兵权;接着体弱胆小的曹熊因担心曹丕加害,自尽身亡。这样,曹丕就能集中力量对付自己最大的政敌曹植了。他先剪除了曹植的羽翼--丁仪、丁廙兄弟,又派大将许褚将曹植押解来邺郡。曹丕的意图是很清楚的,他决不会让比他更有才华的曹植东山再起,夺他的王位;他对曹植只可能采取一种手段:杀!

在宫廷冲突中诞生的七步诗,却演绎出一场杀弟弑兄争夺王位的惨剧

但是,要杀曹植,曹丕必须越过一道极大的障碍:母亲卞太后的拦阻。卞太后是绝不允许他杀害曹植的,而作为必须带头恪守封建孝道的"王",他又是无权违抗太后旨意的。

那么,怎样才能越过母亲这道障碍呢?

一、曹丕的办法是:瞒。

瞒,就是对母亲瞒过杀曹植的意图。因此,当曹植刚押到邺郡,正当卞太后立即出面保护、要求曹丕"存其性命"的时候,曹丕不仅慨然允诺,而且还大唱起"爱"的赞歌:

"儿亦深爱其才,安肯害他?"

明明是恨之入骨,偏说是爱得入心。接着,又以关心兄弟品德修养的仁厚长者面貌出现:

"今正欲戒其性耳。母亲勿忧"。

明明是杀之方休,偏说是为了教育兄弟成为品性纯正的完人。总之,瞒过了母亲,让她回到后宫里去,才好放开手脚杀人。但是背着母亲杀了曹植,母亲出来追究责任,作何交待呢?

在宫廷冲突中诞生的七步诗,却演绎出一场杀弟弑兄争夺王位的惨剧

二、曹丕的第二个办法是:推。

曹丕并非愚蠢,他要杀曹植,也未尝想不出一点借口。但为了避免母后追究,他决不愿由自己来承担杀曹植的责任。因此,当他离开卞太后,华歆来劝他"早除了曹植时,他以"母命不可违"推托。曹丕当然不是不想杀曹植,他只是希望这个"早除"曹植的主张和如何"早除"的办法由别人来提出。这样,即使母后追究到杀曹植的责任,他也可以推得干干净净,由别人来充当替罪羊。因此,尽管华歆所提的"试诗"建议未必高明,曹丕还是接受了他的建议。但是曹丕深知曹植的诗才,如果照华歆的建议去考一考曹植能否即席赋诗是绝对难不倒曹植的。有什么更高明的办法教这个"诗才八斗"的曹植过不了这个"试诗"关呢?

在宫廷冲突中诞生的七步诗,却演绎出一场杀弟弑兄争夺王位的惨剧

三、曹丕的第三个办法是:逼。

一是在诗的题材上逼:他规定曹植必须按墙上画意,要他以二牛相斗为题材赋诗。用意是很清楚的:如果曹植借二牛相斗这个画面在诗中大发牢骚,流露对曹丕的不满,曹丕正好以"徽言大义"的大不敬罪杀了他的头。

二是在诗的作法上逼:他规定曹植在诗中必须包含画面上两牛斗于土墙之下、一牛坠井而亡之事,却又不准犯着"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一类有关"牛""墙""井""死"一类字样。否则,就要以抗旨之罪杀头。

三是在作诗的时间上逼:他规定曹植在七步之内完成此诗,超过七步,写得再好也要身首异处。

总之,曹丕一心要将曹植逼上死路!幸好,曹植仗着敏捷的才思,度过了这一关。你看他刚走七步,其诗已成:

"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歘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以"头上带凹骨"的"肉"代"牛",以"块山"代"墙",以"卧"代"死",以"土窟"代"井"。画意全收,又未犯禁用的字眼。虽近于文字游戏,却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在宫廷冲突中诞生的七步诗,却演绎出一场杀弟弑兄争夺王位的惨剧

曹植"七步诗"的诞生。

当然,曹丕不会就此罢休,他还要进一步将曹植逼上死路。而且,条件更为苛刻:

"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面作诗一首否?"

用心也更为阴毒:

"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亦不许犯着'兄弟'字样"。

这是一个更险恶的陷阱;既然要以曹氏兄弟为题材,就难免涉及长期以来的宫廷冲突而一涉及官廷冲突,恰好授之以柄,给曹丕抓住了杀人的借口。更何况又不准犯着"兄弟"二字,还要"应声"而成呢?

但是,曹植居然奇迹般地绕过了这个陷阱,获得了生机。他所借助的,就是这首人们以"七步诗"相称、其实应称之为"一步诗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煮豆"诗,无论从形象的生动性或意境的深刻性看,都远远胜过那首"斗牛"诗。

那么,究竟是哪位神秘的诗神,暗中帮助曹植,使他在一步之内完成的诗较之七步之内完成的诗更高明呢?

这位"诗神"就是生活本身。是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启示了曹植,赋予了他"灵感"纵观历史,商周秦汉以来多少骨肉兄弟为争夺一张帝王的宝座,而大动干戈、喋血宫廷!横看现实,袁绍之子袁尚和袁照、刘表之子刘琦和刘琮为争夺继承权,而刀兵相见,血肉横飞!原来,金碧辉煌的帝王宝座下埋着的,是同宗的骸骨;宏伟壮丽的宫墙上染着的,是弟兄的碧血。此时此刻,面对一逼再逼的兄长曹丕,一个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细节一一豆萁煮豆--映入了诗人曹植的脑海。诗人依稀听到了"豆"在釜中的"泣"声,也恍惚听到了自己心中隐隐的泣声这是一场宫廷中的失败者的哭泣啊!失败者的地位决不允许控诉胜利者的残忍,他唯有借"煮豆"为象征,蘸着心中的血泪发出撕心裂肺的哀求和呼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宫廷冲突中诞生的七步诗,却演绎出一场杀弟弑兄争夺王位的惨剧

结束语

一场宫廷冲突暂告结束了,曹植仗着母亲再次出面保住了性命;曹丕借着这场斗争,巩固了自己的王位。但是,这场冲突中所诞生的"七步诗",却没有结束它的艺术生命。试看,曹氏兄弟之后,又有多少封建王朝在重演着杀弟弑兄的争夺王位的惨剧,又有多少宫廷中传出了"相煎太急"的哭声!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