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映资本季薇:银发人群三“不”需求——不生病、不孤独、不掉队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8 17:54:14
  • 栏目:科技
  • 来源:投中网
  • 8920 人围观

过去十年,是中国互联网最蓬勃兴旺的十年,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兴起,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日新月异。但经济周期如同心跳,在全球经济宏观大环境的影响之下,内嵌于经济运行周期之内的投资机构,在即将逝去的2019年,始终笼罩着一层焦虑的阴翳。

华映资本季薇:银发人群三“不”需求——不生病、不孤独、不掉队

华映资本季薇

宏观环境上观望,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压力,中美贸易摩擦加大了外部环境的风险与不确定。和中国互联网大潮一同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也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增长放缓,进入相对低压的磁场。行业之内,VC/PE市场募投双降,募资难度加剧、好项目难寻,整个行业,喜忧参半。

市场周期向下,如何在逆风中与经济周期共舞,是所有投资机构在这个“冬天”都孜孜探求的问题。

投中网与今日头条科技频道联合出品的《头投是道》第二期,我们邀请到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2019年华映成立十年,经历过中国互联网最蓬勃兴旺的时代,也正拥抱新的阶段。季薇将与我们共同分享周期更迭间,如何在不确定中找寻确定,如何把握风口,探寻新的增长空间。

Let's invest!

以下是投中网采访实录:

投中网:华映成立十年,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季薇:幸运。因为这十年正好是中国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十年,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到消费的蓬勃兴旺,再到后来技术的演进。有创业者,才有投资人的机会所在。所以,在这十年从事风险投资行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投中网:有人说,相比中后期的投资人,早期投资人的幸福感会来得更强一些,对于这点,您是否认同?

季薇:对我来说,确实如此。我之前也做过对冲基金,但相比风险投资,陪企业经历生命周期的参与度就不那么高。很多人问,早期投资人是不是门口的野蛮人。其实于我而言,更多时候早期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有时双方固然会出现分歧,但在一个合理的框架下,这些问题都是能够去解决的。与此同时,作为投资人,你会有一种深深的参与感,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投中网:创立十年以来,华映的发展是否与经济发展周期协同?

季薇:两者肯定有很强的关联。首先,风险投资本来就是伴随着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而发展起来的行业,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经济和产业本身的周期必然会给风险投资行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次,风险投资行业本身也受资金供需关系的影响。在资金供应较为紧张的状态下,整个行业的资金供应量、募集量变化,对整体的出资节奏与出资计划有一定影响。

对于投资行业来说,投资人更需要关注的是自己身处的产业的进程与变化。

投中网:常规思维里,华映是一个挺时尚的基金,它投消费、投文化,现在却转向了一些更为硬核的领域,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季薇:在2009~2011年这个阶段,华映在内容媒体领域的投资占比相对较大。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给华映贴上文娱基金的标签。

但到了2014~2015年,我们发觉内容与消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同时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于是,从那时开始,华映一方面加强了对消费领域的研究和投资, 另一方面也深入到企业服务和技术领域进行投资。我觉得这也是行业变迁带来的一些变化。

投中网:现在如果大家还说华映是一个文娱基金,您会不开心吗?

季薇:我不会不开心,我只能说,可能了解还不够全面。(笑)

投中网:很多机构会谈一些边界的问题。拿我们现在很看重的技术领域投资来说,您会觉得这是超过华映能力圈的东西吗?

季薇:我不觉得这是超过能力圈的事情。我们确实会非常关注边界问题,因为我们所讲的自由,都是边界内的自由。投资机构也好,企业也好,你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在你所擅长的领域范围内再去做到更好,这是最好的状态。

当然,对于华映在技术领域的投资,大家了解得还不太多。但这确实是我们从五年多前就开始布局的东西,不管是从团队组建还是从研究方向来说都是这样。其实,自华映成立起,技术就是我们两大方法论的基石之一。所以从对技术的认知到人才的储备,我们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投中网:您避讳谈风口吗?

季薇:不避讳。

投中网:华映是一个追风口的基金吗?

季薇:我觉得首先要思考风口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说“风口”是指某一类产品或者服务的受众在大大增加,或者渗透率在大大增加,或者市场容量在迅速增长,那我们为什么不去看这样的机会呢。此时,风口就是一个机会。

但如果风口是指媒体报道多,大家讲得多,头部项目抢得猛。基于这些表面现象去定义的风口,我就觉得没有必要特别关注。谈“追风口”就更没有必要了,只是大家时下关注的一个热点。对机构而言,我们可能会去研究,去挖掘其中有没有更多变化的因素;而对企业来说,或许能够利用风口去获得更多的关注或者更好地推广自己的产品。

所以,我一直觉得风口是一个比较中性的词。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不存在追逐风口这么一说,如果风口指的是后面一种解释的话。

投中网:从2018年开始,资本市场寒冬论甚嚣尘上,仅从投资和募资这两端来看,大家也会觉得今年的投资主题整体偏冷。在这个时候,您是否认为存在一些风口是可以追的?

季薇:虽说资本寒冬是一个整体的感受,但头部的机构和头部的项目,其实都没有存在缺钱这么一个状态。换句话说,只要你是真正好的项目,或是头部基金,你的投资、拿钱的节奏还是在一个如常的节奏上。其实投资领域从来不缺热点,每一年都有那么几个热点的产生。从今年来看,社区电商、电子烟、直播电商、To B企业服务,大家都在讲在看,我觉得代表了大家思考的一些方向。

投中网:如何看待经济放缓时期的增量市场?

季薇:的确,大家面临的共同话题就是互联网的增量人群已经到了相对固化的程度,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已经到了趋于饱和的阶段。但就像您刚才说的,我们重点观察的是人群和需求的迭代,在整个互联网人群里占比提升的是人口结构的两端,要么是年轻人,要么是银发人群。

投中网:银发人群中具体哪个细分领域是您比较看好的?

季薇:我们把银发人群分成几类,一是初老人群,指50岁~65岁,刚刚退休、开始有孙辈的人群,相对来说比较有活力;二是65~70岁以上人群,更多就需要健康管理、社区服务。

我们目前更关注的是初老人群的需求。主要是基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未来到2050年左右,55岁~70岁之间会是整个中国人口占比最大的人群,所以他们的需求我们会认真地观察。银发人群的需求有三“不”:不孤独,不生病、不掉队。这其中隐含了他们对于社交的要求、对于健康的要求。

投中网:如何看待女性投资人的优势?

季薇:首先,在工作当中,我从来没有感受到自己性别带来的差异,既没有性别的劣势,也没有性别的优势。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工作来说,判断做得好坏只有一个标准,并没有基于不同的性别有不同的标准。所以,不要从自己的性别角度出发去考虑,去判断,去决策。

我是处女座,对于工作的颗粒度还要求得蛮细的。但这个是不是跟性别有关系?我觉得不一定。我认识的很多男性投资人,不管对研究,还是对团队的培养与管理,都事无巨细。(文/冯颖星 来源/投中网旗下东四十条资本)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