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之星成功飞天!两名湖南籍科研人员说朋友圈里点赞的人很多

  • 小编 发布于 2020-06-24 12:48:46
  • 栏目:科技
  • 来源:潇湘晨报
  • 9418 人围观
收官之星成功飞天!两名湖南籍科研人员说朋友圈里点赞的人很多

△胡铭育

收官之星成功飞天!两名湖南籍科研人员说朋友圈里点赞的人很多

△胡杰

收官之星成功飞天!两名湖南籍科研人员说朋友圈里点赞的人很多

因技术原因推迟一周发射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23日上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重启”发射后成功布阵太空,我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当日9时43分,大雨过后的西昌发射场云雾缭绕。01指挥员尹相原下达点火口令后,乳白色的长征火箭托举着卫星缓缓升空。卫星经过约30分钟的飞行,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随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潇湘晨报记者柴归通讯员张天泽长沙报道

自2000年发射第一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以来,我国59颗北斗卫星全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你或许并不知道,这个有“北斗港”之誉的地方,有很多湖南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北斗卫星的发射尽职尽责。

杨长风是益阳南县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娄底人胡铭育与胡杰都是指挥控制站工程师……

究竟参与了多少次发射任务,两位老乡还开起了玩笑。

妻子打电话问:任务成功了没

胡铭育2006年9月毕业后,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他说已经参加了70多次的发射任务。但胡杰对这个数字有点怀疑,笑称,“怎么也有80多次了”。

胡铭育说,因为执行了太多任务,他早已没细想准确的数字了。胡铭育说,昨天早上5点他起了床,按照程序在发射前四个小时开始对所有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查。

发射任务成功后,胡铭育、胡杰和同事拍照留念,没有聚餐,而是继续投入工作。胡杰笑了笑,“没有庆祝活动,就是朋友圈点赞比较多”。胡铭育的妻子给他打了个电话,简简单单地问了一句:任务是不是成功了?

给孩子亲手做了一个火箭模型

胡杰2010年毕业后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从见证发射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一直到如今第55颗卫星发射成功。“有时候在手机上用导航的时候,觉得自己干的工作还是比较有意义。”

发射任务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本次的发射任务,就经历了两次推迟,直到6月23日发射成功。其间,胡铭育、胡杰和他们在测控系统的同事一直在复查和验证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果出现变化要及时制定出响应的措施,直至任务重启。

胡铭育记得,2010年7月,卫星即将发射的时候,他负责的雷达发射机却出现了故障。情况非常紧急,他们加班加点排查一两天,最后直到发射前一小时,才终于把故障排除。

因为工作忙,两人陪家人的时间都不多。胡铭育一年之中可能只有三四个月能与妻儿在一起。他的孩子喜欢火箭模型,他就自己手工做了一个火箭模型。胡杰的儿子1岁,看到穿着和爸爸一样工作服的人,会把对方认成爸爸。

胡杰说不期待孩子长大以后建功立业,“只做个对社会有益的,对国家有益的人就行了。”

技术支援

国防科大团队攻克多项技术

本报长沙讯 作为中国卫星导航重大专项导航技术专家组组长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研难关。在北斗导航“收官之星”发射的日子,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导航与时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倪少杰,讲述了国防科大北斗人的攻关故事。

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自1995年组建以来完整经历北斗一号、二号、三号系统建设全过程,发展成为北斗系统工程建设主力、各阶段技术创新引领者。北斗团队承担北斗三号系统工程建设任务具有“三全”特点。全体制,所有的信号体制、系统体制及安全体制;全系统,从卫星到地面运控及应用、测试、试验验证全覆盖;全链路,所有的信号链路、应用链路全覆盖,实现了北斗系统全体制、全系统、全链路的技术覆盖。同时,还首创环境段模拟分系统、全球仿真软件、复杂电磁环境模拟分系统等三个系统。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北斗团队从2月11日起就分批长期出差,在全国各地开展科研工作,科研人员每人都写了请战书。

北斗不远,就在你我身边。倪少杰介绍,北斗已经在大阅兵、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和手机导航等日常生活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当前“北斗+5G+智能”技术正在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将实现导航通信一体化。

通讯员胡达平 汤超 岑宣宇 潇湘晨报记者李柯夫

背后故事

为何发射前按下“暂停键”

据新华社电这次发射一波三折。之前,因两次航天发射任务失利,发射时间由5月调整至6月;6月16日,因临射前发现产品技术问题,发射再次推迟一周。

从“暂停”到“重启”,这次发射究竟经历了什么?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李聃介绍,6月15日晚,发射队正在进行负12小时射前功能检查时,发现了一个技术问题,随即发射队进行了问题排查工作,并且在短时间内就找到了故障点。虽然经过排故,指标已经正常,但是在发射前航天人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带疑点加注、不带隐患上天,因此北斗工程指挥部针对这个技术问题,进行了慎重研究。经过讨论,指挥部决定推迟此次发射。李聃表示,虽然工程指挥部最后决定“推迟发射”仅是短短四个字,但背后需要多部门协作才能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问题出现后,火箭研制单位连夜组织相关单位在北京进行了问题还原,并进行了前后方结果比对,证明了问题发生的原理,为6月18日归零评审会的召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已进入发射前负12小时流程,火箭常规动力系统已完成燃料加注,火箭发射队在当天立即启动了贮箱压力检测工作,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了相关处理方案,并对常规推进剂泄出与再加注风险进行了分析。

在完成归零工作后,发射队立即投入到新一轮发射准备中。在各部门协同配合下,6月22日进行了常规燃料的加注工作,在6月23日顺利完成火箭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并最终成功实施发射任务。

北斗卫星全球组网有多牛

据新华社电随着北斗卫星的全球组网,“北斗”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益阳人杨长风透露:“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面,已经有70%以上的手机提供了北斗服务。”

天上的北斗不仅与手机相连,我们日常生活很多地方都有它相伴。当你还在为找不到共享单车或不确定哪里能停车而烦心,北斗卫星提供的定位服务已经在帮你。哈啰出行数据算法首席科学家刘行亮告诉记者,目前,全国超过360座城市的哈啰单车已全线适配北斗。每辆哈啰单车的智能锁内均包含北斗定位装置,智能锁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向哈啰数据中心发送车辆定位信息。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北斗系统大众服务发展前景广阔。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广泛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电子商务领域,国内多家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货车及配送员,应用北斗车载终端和手环,实现了车、人、货信息的实时调度;在智能穿戴领域,多款支持北斗系统的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学生卡、老人卡等特殊人群关爱产品不断涌现,得到广泛应用。

小到一顶安全帽,大到交通运输、农林牧渔……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