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的帝国-中国古代星官之紫微垣(上)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04 14:23:47
  • 栏目:科技
  • 来源:寒萧99
  • 8111 人围观

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完整,持续时间最长的天文观测和记录。

"天文"一词在中国古籍中很早就出现了,《易·彖·贲》中说: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它的意思指的是天象,即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于天空所呈现的景象。在《说文解字》中对"文"的解释是:"文,错画也。"根据这种意思,将天体在天空交错运行所呈现的景象叫做"天文"显然是很贴切的。

夜空中的帝国-中国古代星官之紫微垣(上)

从远古时代起,古代先民们便开始观测星空,在4000年前的陶寺遗址中,就发现了古观象台,天干和地支的出现也与天象观测有关。在《诗经》中,也可以找到很多与天文有关的章句,如"月离于毕,俾滂沱矣"(出自《小雅•渐渐之石》);"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出自《小雅•大东》)。诗句中的"毕","箕","斗",就都是古代星官的名称。

中国古代的星空区划历史悠久,在方法上也自成一体,早在殷周之际就有了将赤道附近的恒星划分为二十八宿的方法。春秋战国时期还有较为详细的对亮星的分群和命名,但当时列国割据,各成一体。到西汉时,才趋向统一,并形成较完整的系统。《史记·天官书》是我国最早系统记载星官系统的文字,基本反映了当时的区划情况,其中记载了92个星官,约500颗恒星,并模拟人类社会的组织,给星官取了名称。又将星空分为五宫,北极附近为中宫,28宿则分属东南西北四宫。到三国时期把石氏、甘氏、三家星官合并组成一个由283星官,共1465颗星组成的星官系统,为后代天文学家所沿用。

中国古代划分星空的基本单位"星官",也就是把相邻的恒星组合在一起,构成各种图案,并分别取一个名字,称为星官。若干小星官又可合成大星官。最初的星官只是对一组恒星的称呼,并不是对一片天区的称呼,所以有别于西方的星座,但后来,星官不仅指星群,同时也可指天区。

主要的大星官就是三垣和二十八宿,在唐代《步天歌》中,三垣和二十八宿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星空区划体系。三垣指北天极附近的三个较大的天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包括天北极周围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座;太微垣包括紫微垣与二十八宿之间的狮子座、后发座、室女座、猎犬座等天区;天市垣包括相应的蛇夫座、巨蛇座、天鹰座、武仙座、北冕座等天区;二十八宿主要位于黄道区域,之间跨度大小不均,且分为四大星区,称为四象。

夜空中的帝国-中国古代星官之紫微垣(上)

我们首先从三垣开始介绍。

三垣

垣是形声字,土为形,亘(yuán)为声。垣本意为墙,引申为城(取保护之意)。因此,三垣实际上是天上的三座城池,而住在这个天上城池中的自然都不是普通的人物。

三垣包括上垣之、中垣之及下垣之天市垣。作为星官,紫微垣和天市垣的名称先在《开元占经》辑录的《石氏星经》中出现,太微垣的名称晚到唐初的《玄象诗》见到。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内含若干(小)(或称为星座),据《清会典》所载,甘氏、石氏、巫氏(甘德、石申、)的划分互有不同。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曰为"垣"。 在《史记·天官书》中也可见到和这三垣相当的星官,但其名称和则有所不同。可见三垣的形成曾有过一段演变和调整过程。在《步天歌》中,三垣成为三个的主体,这些天区也以三垣的名称为名称。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包括蛇夫、、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

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或紫微宫。古人将天球划分为五部分,分别为中宫和东西南北四宫,中宫是指以天球北极为圆心,南北各36°为直径的圆周之内的区域,包括紫薇垣及其附近的星体,这些星体不会因天球转动而隐没。

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以天帝、天帝内座、太子等居中,各星多数以帝族和朝官的名称命名。在北斗东北,有星15颗,东西列,以北极星为中心,成形状。东藩八星,由南起叫左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卫、少卫、少丞(即天龙座ι、θ、η、ζ、ν、73,座π,仙后座23);西藩7星,由南起叫右枢、少尉、上辅、少辅、上卫、少卫、上丞(即天龙座α、χ、λ,鹿豹座43、9、H1),左右枢之间叫"阊阖门"。

整个紫微垣据宋皇佑年间的观测记录,共合37个星座,附座 2个,正星163颗,增星181颗。它的大致相当于现今国际通用的小熊、大熊、、猎犬、、、仙王、、英仙、鹿豹等星座。

夜空中的帝国-中国古代星官之紫微垣(上)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把皇帝的整个家当都搬到了天上,各个星官对应地上的事物,当发现某颗星出现明暗变化,便是预示了将要出现某种问题。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下各星的名称和含义

夜空中的帝国-中国古代星官之紫微垣(上)

天极星:即北极星座,由五颗星组成,由于其第五颗星接近天极(天球不动处),古人曾错误认为这就是天极,所以称为天极星。

帝星:北极星座中的第二颗星,也是最亮的一个,是天神太一的座处,因此帝星又名帝座。按照《封禅书》的说法,太一神是天神中最尊贵的一个,五方天帝也只是他的辅佐,紫微垣是它的宫廷,太微垣则是它的离宫别馆。

夜空中的帝国-中国古代星官之紫微垣(上)

北极五星除了帝星和天极星,另外三颗分别是,第一为太子,第三为庶子,第四为后星,这就是天帝的一家子了。

勾陈:位于北极的北侧,由6颗星构成,后增10星,又叫做"句陈,勾陈,钩陈", 在《·天官书》和《·天文志》中,勾陈是4颗星,从《晋书·天文志》开始,称为6颗星,但在其他一些晋之前的古书中,也有勾陈六星的说法。勾陈被视为天帝的正妃,《星经》:"钩陈六星在五帝下。"《步天歌》:"勾陈六星前,天皇独在勾陈里。"

勾陈一:即我们熟悉的北极星,又叫做,小熊α,西名Polaris。

天皇大帝:位于勾陈之中,又称为勾陈大帝,《晋书·天文志》又称:"勾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勾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主御群灵,执万神图。

夜空中的帝国-中国古代星官之紫微垣(上)

四辅:共4星,后增1星,古代星占家认为主君臣,理万机,也称。《宋史·天文志二》:"四辅四星,又名四弼,在极星侧,是曰帝之四邻,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也。去极星各四度。" 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玉皇"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称""。

六甲:共6星,后增1星,位于和内。《晋书·天文志上》:"华盖杠旁六星曰六甲,可以分阴阳而配节候。" 指相配中的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这六甲也就是我们看西游记里面经常提到的六丁六甲神中的六甲了,不过星官里只有六甲星官,却没有六丁星官。

夜空中的帝国-中国古代星官之紫微垣(上)

天柱:共5星,后增6星,分别属于和。原名通玄须变天柱禄存贞星,简称禄存星,与西方七宫兑卦相对应,阴星,五行属金。人们认为它正当金秋肃杀之时,喜杀好战,与惊恐怪异、破坏毁折有关,故名为凶星。

五帝内座:共5星,后增3星,位置在华盖与北极星(勾陈一)之间,五颗星排列呈十字状。此星官在西方则分别属于仙王座与仙后座。它实际并不是为五个古帝设立的神位,而是依据周人明堂所规定的法则,为天帝本人按四季中的不同季节在不同方位上设立的座位。春季位在东方,夏季位在南方,季夏位于中央,秋季位在西方,冬季位在北方。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在紫宫中不可能有了天帝,又有其它五帝。紫宫中称"内座",太微中称"座"。

夜空中的帝国-中国古代星官之紫微垣(上)

夜空中的帝国-中国古代星官之紫微垣(上)

:共9星,后增1星,象征的柄,分别属于鹿豹座和仙后座。

华盖:共7星,在与W形五星之间,西方天文学中则属仙后座。在中,代表孤傲、孤寂、超然的命象。

传舍:共9星,后增4星,是古代接待宾客住的处所,分别属于鹿豹座、仙王座和仙后座。

夜空中的帝国-中国古代星官之紫微垣(上)

紫薇左垣:共8星,其含意为"紫微垣的左城墙", 每颗星都由文官武将的官职命名,分别属于、和。紫微左垣一,又名,天龙座ι,紫微左垣二,又名,天龙座θ,紫微左垣三,又名,天龙座η,紫微左垣四,又名,天龙座ζ,紫微左垣五,又名少弼,天龙座υ,紫微左垣六,又名上卫,天龙座73,紫微左垣七,又名,仙王座π,紫微左垣八,又名少丞,仙后座23。

御女:共4星,位于天龙座,即天龙τ、50、29、χ。是妃嫔,或宫内侍女。

女史:共1星,属于天龙座ψ。传说为主铜壶漏刻的女官员,或指负责王后礼仪的女官。

柱史:共1星,后增2星,又叫做柱下史,在天龙座,即天龙φ。在星的下面为柱史,负责每天记载紫宫中发生的日常大事。柱史一名,系史官将每旬要办的国家大事挂在宫中柱上而得名。

尚书:共5星,后增2星,尚书是古代中国的官职名,意为皇家秘书。属于。《晋书·天文志》称:"门内东南五星为尚书。"就是说在左垣墙之内,有尚书五颗星。五尚书,在东南维,主纳言夙夜咨谋事也。

夜空中的帝国-中国古代星官之紫微垣(上)

天床:又叫作天牀,共6星,后增2星,在紫微宫闾阖门外。天床六星,在宫门外、听政之前,亦主寝宴会宴息床。星倾,天子不安,失位也。天床六星属于和。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