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科技第三篇 宇宙的构架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1 05:34:44
  • 栏目:科技
  • 来源:全球聚焦520
  • 9637 人围观

上文我们提到,太极子的能射流无处不在,具有不同的间距构建了不同维度的空间,而打破这种间距就会产生一个时空漏点,各个维度的能量等级不同,打破的力度就不同,所以,从高维度穿越到低维比从低维穿越到高维就会更困难。同样从低维穿梭到高维,由于低维物质承受不了高维的能量,有被瞬间撕成碎片的危险,除非能发明一种高能保护套,就像在太空中的宇航服一样保护着身体。

中国人文科技第三篇 宇宙的构架

空间产生的漏点如果一直能够维持下去,我们就可以制造像太阳一样的恒星,那是一种微观上的使太极子裂变。宏观上我们掌握了铀235的裂变,制造了原子弹,如果把铀的裂变链再彻底到更小的尺度,威力不会比氢弹小。而氢弹是氢聚变,是一种把低纬度的物质聚变成高维度的物质,导致低维空间无法承受这种能量级而发生爆炸。以上都是宏观上把原子间距人为的改变产生的原子能,如果能再进一步地把阳太极子裂变或聚变,产生的能量将达到恒星级别。

中国人文科技第三篇 宇宙的构架


上文提到引力产生的真正原因是宇宙的能射流撞击物体所受力的不均衡。而能射流具有可穿透性,因为它是太极子组成的,微小到穿透钢板时也像在大海中航行,只有当太极子碰到钢板的原子才会被吸收维持原子自身的运动,使钢板保存常态下的温度,当外面的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饱和了之后不再吸收能量,而使太极子反射回去,注意,有多少原子构成,就有差不多有能射流反射回去,所以能射压之和质量有关,之间成正比的关系,而不是面积越大,所受的能射流越多。

中国人文科技第三篇 宇宙的构架

苹果落地也是这个道理,由于下面受到地球的阻挡,下面的能射压就比苹果上面的压力小,如果把地球拿掉,那么苹果就会漂浮在太空。

以上我们解释了裂变聚变和引力的原理,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光,电,磁的本质。

中国人文科技第三篇 宇宙的构架

首先我们来说光,我们看到的光是可见光,还有不可见光,我们肉眼无法看见,比如能射流红光,因为波长不一样,在红外仪的帮助下才可以看到。看不见的光包括,紫外线的波长在(200一400nm)之间,红外线(750一1,000,000nm)等各种各样的光。可视光线波长为(400一750nm)之间。光是介于阴阳两个世界的物质,速度正好达到阴性世界的下限,所以两边都可以看到。

中国人文科技第三篇 宇宙的构架

当物体被阳光照射时会变暖的原因,不只是可视光线的作用,占太阳能量50%的红外线(人类用肉眼无法感觉)的反射和吸收有着很深的关系。这是因为不论是哪种光线都具有被吸收到物体内部后转换为热能的性质。这是因为太极子流本身就是能量的最小单位,光是由太极子组成的宏观上的表现,太极子本身就具有波动和粒子的两个特性,不论是恒星发出的光还是释放热量发出的光,都是阳太极子运动的表现形式,它具有波动,旋转,转化的特性,光时而表现为波,时而表现为粒子,因为光是物质的,光速是其上限。

中国人文科技第三篇 宇宙的构架

光的用途比较广泛,比如激光用途有激光打标、激光焊接、激光切割、光纤通信、激光光谱、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武器、激光唱片、激光指示器、激光矫视、激光美容、激光扫描、激光灭蚊器等等。

光是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再从高能级回落到低能级,回落的时候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而激光,就是被引诱(激发)出来的光子队列,这光子队列中的光子们,光学特性一样,步调极其一致。

中国人文科技第三篇 宇宙的构架

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术理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这一理论是说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在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跃迁)到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相同性质的光,而且在某种状态下,能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这就叫做“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简称激光。

中国人文科技第三篇 宇宙的构架

各类生物能感觉到的波长

1951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哈德·汤斯设想如果用分子,而不用电子线路,就可以得到波长足够小的无线电波。分子具有各种不同的振动形式,有些分子的振动正好和微波波段范围的辐射相同。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振动转变为辐射。就氨分子来说,在适当的条件下,它每秒振动24,000,000,000次,因此可以发射波长为1.25厘米的微波。

科学家利用一个高强闪光灯管,来激发红宝石。由于红宝石其实在物理上只是一种掺有铬原子的刚玉,所以当红宝石受到刺激时,就会发出一种红光。在一块表面镀上反光镜的红宝石的表面钻一个孔,使红光可以从这个孔溢出,从而产生一条相当集中的纤细红色光柱,当它射向某一点时,可使其达到比太阳表面还高的温度。

中国人文科技第三篇 宇宙的构架

前苏联科学家尼古拉·巴索夫于1960年发明了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通常由p层、n层和形成双异质结的有源层构成。其特点是:尺寸小、耦合效率高、响应速度快、波长和尺寸与光纤尺寸适配、可直接调制、相干性好。

2011年3月,研究人员研制的一种牵引波激光器能够移动物体,未来有望能移动太空飞船。离太极子真相只有一步之遥了,我们只要控制一个方向的能射流,利用强磁场极化太极子,产生一个特定方向的磁极,飞船就可以漂流在这些能射流上,实现光速飞行。想要超越光速,我们就需要在更大尺度上聚合太极子,使空间弯曲,再打破一定区域内的太极子的间距,裂变出一个隧道,瞬间到底遥远的距离,黑洞是最好的帮手,原来一切的道路宇宙早就铺好了,只是人类还没有认知到。

中国人文科技第三篇 宇宙的构架

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光电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而正确的解释为爱因斯坦所提出。科学家们在研究光电效应的过程中,物理学者对光子的量子性质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

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阻挡层光电效应,又称光生伏特效应。前一种现象发生在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后两种现象发生在物体内部,称为内光电效应。

中国人文科技第三篇 宇宙的构架

按照粒子说,光是由一份一份不连续的光子组成,当某一光子照射到对光灵敏的物质(如硒)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该物质中的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后,动能立刻增加;如果动能增大到足以克服原子核对它的“引力”,就能在十亿分之一秒时间内飞逸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形成光电流。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的数量愈大,飞逸出的光电子就愈多,光电流也就愈强。而电或者磁场只是太极子不同转化的表现形式而已。

中国人文科技第三篇 宇宙的构架

同理,在更小范围内的太极子照射到物体,同样会发生光电效应,比如人体的生物电,就是能射流的源源不断的照射产生的,离开或隔绝宇宙,人类就不能生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和宇宙交换着物质。

中国人文科技第三篇 宇宙的构架

而人体的意识是部阴性物质检测的最好仪器,意识与人体统一协调,相互作用,我们甚至可以利用所有的阴性物质改变世界,只是没有方法而已。所以古人们都在苦苦寻求利用意识改变世界的方法。而中国的修炼体系就开始浮出水面,通过改变自身,打破自身桎梏,达到更高的能量级别,拥有各种神奇的能力,改变世界就不在话下了。几千年来,寻找的古人们有失败也有成功,有的被披上浓重的迷信色彩,或者政治色彩。

中国人文科技第三篇 宇宙的构架

修炼体系追求“天人合一”,与宇宙同体,代表作有周公的《周易》,葛洪的《抱朴子》,吕纯阳《指玄篇》,张紫阳《悟真篇》,老子的《道德经》,孙汝忠的《金丹真传》等等浩如烟海。

中国人文科技第三篇 宇宙的构架

太极子充满着宇宙空间,或阴或阳,我们只能看到由其组成的宏观现象,而人体这部精密的仪器,感受着宇宙给予的各种神奇,似在默默地暗示着人类,捷径就在身边。我们下期开始人体的探索和研究。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