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维物质宇宙与四维母体宇宙的临界面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4 08:08:44
  • 栏目:科技
  • 来源:代华的时间轴
  • 6074 人围观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维物质宇宙与四维母体宇宙的临界面

为便于大家对接下来的内容更好理解,先举一个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和出现的自然现象。天气预报中卫星云图,大家会看到在很多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气旋。气旋是由于温度差、能量差、水蒸气蒸发等作用形成的。

我们看它们长的有点像谁?是的,非常类似我们宇宙中的星系漩涡。有的像气旋、有的像风团、有的像龙卷风。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维物质宇宙与四维母体宇宙的临界面

如果我们说星系漩涡就像“四维母体宇宙”的气旋呢,只是“四维母体宇宙”(“母球”)在高维,我们看不到而已。

那么我们无法观测发现的,却被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证明了的星系黑洞里,究竟又是什么呢?

它会不会就是我们三维物质宇宙与四维母体宇宙的连接点和临界面呢?只因为我们站在低维无法观测她呢?

如果是这样,是不是有一道天然的区隔像“上帝的屏障”阻挡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无法看清整个宇宙的全貌呢?

7.1 “上帝的屏障”、“爱因斯坦的背面”

我们觉得,这道“上帝的屏障”,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和历史先贤都曾经来过。

我们也相信爱因斯坦也曾经矗立在在这道墙前,他踌躇徘徊,思考良久,但还是在他的方程中画上了一条线,告诉大家“此路不通”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维物质宇宙与四维母体宇宙的临界面

道坚固的壁垒,一系列我们的备注,让这条线,画给了整个物理学,甚至全人类。我们不清楚是否是由于这道“上帝的屏障”太过坚固,还是历史巨匠的臂膀过于宽厚,似乎至此以后的几代物理学家、数学家,只能沿着他们目视的方向搜寻答案

那么在他们背后呢?是否还有一片巨大的宇宙,“四维母体宇宙”,多少年来我们似乎始终无视她的存在

当然这道“墙”,这个“上帝的屏障”可能就是由“四维母体宇宙”的三个孩子光速、0秒、绝度零度和被大家称作“黑洞”的事物,在微观、在宏观、在空间、时间、在发展变化上的不同的维度层面来共同修筑的。

宏观层面的“星系黑洞”是我们三维物质宇宙与“四维母体宇宙”的临界面(球),也是孕育我们生长的地方。

所谓“奇点”和“奇点”之前是什么?广义相对论方程的坍塌,仅仅证明它在此并不适用,但我们却并不能证明和无视“她”的存在

也许并不仅仅是相对论方程,而是基于建立在我们时间轴基础上的整个统计学的失效,导致了所有我们以统计和计量为框架的物理学的崩溃,以至于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无限大、无穷小,但这又如何呢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维物质宇宙与四维母体宇宙的临界面

我们的时间,并不代表所有的“时间”我们的公式塌缩,并不代表多维宇宙的结构和运作也会因此停止运转观察对于“她”来说意义足够重大吗?也许我们可以做的仅仅是尽量补齐缺失的部分,尽力还原她本来的面貌,逼近最为真实的答案。

“她”就在那,发现,然后进入新的开始。

7.2 物理学相关宇宙和“黑洞”观测及观点简述

下面来看看,天体学家、物理学家对宇宙和“黑洞”多年来的相关观测和观点。然后依据目前物理学理论,提出相关的认知疑惑。在而后的“宇宙拼图”章节中,结合我们的宇宙框架,试着解答这些疑惑。

7.2.1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维物质宇宙与四维母体宇宙的临界面

宇宙背景辐射是来自于宇宙空间背景的各向同性或者黑体形式和各项异性的微波辐射,也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特征和绝对温标2.725K的黑体辐射相同,频率属微波范围。

“宇宙大爆炸”理论给出的答案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产生于“宇宙大爆炸”后的三十万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RW·威尔逊为了改进卫星通讯,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号角式接收天线系统。1964年,他们用它测量银晕气体射电强度。为了降低噪音,甚至清除了天线上的鸟粪,但依然有消除不掉的背景噪声。他们认为,这些来自宇宙的波长为7.35厘米的微波噪声相当于3.5K。1965年,又更正为3K,并将这一发现公诸于世,由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0.054厘米直到数十厘米波段的测量表明,背景辐射是温度近于2.7K的黑体辐射,习惯称为3K背景辐射。黑体谱现象表明,微波辐射是背景极大时空范围内的事件。因为只有通过辐射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形成黑体。现今宇宙空间的物质密度极低,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小。

微波背景辐射的另一个特征是具有较高的同向性。各向同向性说明,在各个不同方向上,各个相距非常遥远的天区之间,应当存在过相互联系。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天文学的重大成就,它对现代宇宙学产生的深远影响,可以与河外星系的红移发现相提并论。

目前的看法认为背景辐射起源于热宇宙的早期。这是对“大爆炸理论”强有力的支持。

到1980年,仍有一个背景辐射有关的问题令人困惑,从太空中所有方向来的辐射具有完全相同的温度,这太平滑和完美了。而“大爆炸理论”认为,从宇宙诞生大约30万年后的时刻以来,这一辐射应该没有发生过变化,所以从那时起,背景辐射没有受到过干扰。

7.2.2 宇宙星系红移与宇宙大爆炸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维物质宇宙与四维母体宇宙的临界面

宇宙大爆炸”理论不再过多介绍,就是我们现今的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的一次“奇点大爆炸”,在这之前,既无空间也无时间。

宇宙红移指的是宇宙加速膨胀,导致的星系远离。是20世纪初,埃德温·哈勃发现并观测到的绝大多数星系的光谱线存在红移现象,这被认为是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支持。

7.2.3 “黑洞奇点”与在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方程中的分母r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维物质宇宙与四维母体宇宙的临界面

现今物理学的观点认为星系“黑洞”中存在一个质量无限大,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物质点,被称为“黑洞奇异点”。“黑洞奇点”会吞噬包括光在内的一切物质。

在广义相对论基本方程中,分母r是表示事物距离“奇点”的距离。一旦物质到达“奇点”,即r为0时,方程将失去意义,所有均为无穷大,此点代表了时空的终止,在之内没有任何意义的存在。

7.2.4 大小星系的外围自传周期基本统一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维物质宇宙与四维母体宇宙的临界面

2018年3月14日,英国皇家天文台月刊称,一组科学家通过长期观测发现,星系无论大小和形状,它们的外围恒星绕行一周的时间均为10亿光年左右,而且离奇的一致。

7.2.5 银河系的铁饼状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维物质宇宙与四维母体宇宙的临界面

银河系大约是一个中心厚度约6000光年,银盘直径10万光年的铁饼状星系,中心有一个巨大的荒芜地带,黑色无形,被称为“星系黑洞”。另外科学家表示,绝大多数的星系中心都有一个巨大的“星系黑洞”,整个星系围绕其旋转。

7.2.6 霍金辐射与黑洞形成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维物质宇宙与四维母体宇宙的临界面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物理理论学家劳拉·梅尔西尼·霍顿博士在在线物理学知识库ARXIV发表文章称,其使用数学方法,将万有引力和量子力学理论和谐融合,得出结论是黑洞并不存在,她和霍金均认为当恒星死亡坍塌时,会释放出霍金提出的黑洞辐射,在这个过程中,星球自身会流失大部分质量,最终死亡星球密度不足以形成黑洞。

7.2.7 NGC1052-DF2星系被指缺少暗物质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维物质宇宙与四维母体宇宙的临界面

《自然》杂志上描述了一组科研团队的发现,耶鲁大学的彼得·凡多库姆在一份新闻稿中说,NGC1052-DF2星系是一个距离我们6500万光年外的超弥散星系,经过探索发现其异常的内部结果,恒星几乎占据了该星系全部的质量。NGC1052-DF2星系,挑战了星系怎样形成的标准想法。

7.2.8 还没有尘埃落定的“力”

第七章“上帝的屏障”——三维物质宇宙与四维母体宇宙的临界面

牛顿发现客观事物存在万有引力,并根据观察得到的数据推算出这个力所遵循的公式。有的理论推测认为万有引力是由引力场传递,引力场由物体的质量产生。还有希格斯场、弦理论、规范引力理论、圈量子理论等等。但至今还没有很准确的理论解释万有引力是怎样产生的。

目前人们把所有的力分为四大类: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爱因斯坦晚年曾试图将所有这四大类力,用一种理论统一起来,这就是统一场论或大统一物理理论,但没有成功。

7.3 关于上述问题的认知疑惑

7.3.1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疑惑

经“大爆炸奇点”至地球如此遥远的全程加热或冷却,各种光谱辐射的吸收,为什么3K背景黑体辐射仍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同向性?如此漫长的百亿年的历史周期,它们是如何依旧如此广泛的存在的呢?各遥远的天体之间相隔如此多的天文学单位,又是通过什么进行相互联系的呢?另外它和星系红移有无直接的联系?

7.3.2宇 宙星系红移与宇宙大爆炸的疑惑

“宇宙大爆炸”可以产生现今宇宙,那么历时如此之久,它为何还没有尘埃落定?即使宇宙星系红移可以勉强解释,宇宙加速膨胀又代表了什么?还在不断的爆炸吗?它的物质来源是什么?它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7.3.3 “黑洞奇点”与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方程中的分母r的疑惑

广义相对论方程中,作为物质与“奇点”距离的分母r为0时,为什么就失去了掌控?甚至整个物理学都坍塌了?如此的瑕疵,为什么只能默认,而毫无办法呢?难道就像众多物理学家说的那样,什么是奇异点,就是我们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为了不使物理学坍塌,于是就把问题抛给奇点,告诉大家就此结束,时空已经不存在了,不做解释了呢?是不是“奇点”本身就有很大问题呢?是不是方程失效一切就不存在了呢?

7.3.4 大小星系的外围自传周期基本统一的疑惑

为什么星系无论大小,无论形状,外围恒星体围绕星系中心旋绕一周都是几乎完全一致的10亿年?为什么它们会像精准的瑞士罗盘表一样运转?它们为何具有一致的时间标尺?这暗指了什么?是背后有什么一致的东西在指挥吗?是一种作用吗?是一种一致的力吗?

7.3.5 银河系的铁饼状的疑惑

银河系为什么是中心厚度约6000光年,银盘直径10万光年的铁饼状?如果以“奇点”为质量重心点旋绕,应该是像太阳系一样是个没有厚度的平盘,为什么会有6000光年的厚度?其间有无数层的星体平层,这说明它们的重心点根本不是一个?它们为何有无数层的重心呢?这说明了什么?是不是银心不止一个“奇点”?还是“奇点”理论本身存在问题呢?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银河的中心到底是什么呢?

7.3.6 霍金辐射——黑洞形成的疑惑

霍金辐射到底辐射的是什么?如果霍金辐射使死亡的星球密度不足以形成黑洞,是像霍金之后说的星系中心的黑洞本身就不存在呢?还是它确实存在,是我们对黑洞本身的定义有问题呢?

7.3.7 NGC1052-DF2星系被指缺少暗物质的疑惑

DF2星系为什么被指缺少暗物质,使我们对暗物质又增添了疑惑?是暗物质本身就不存在?还是我们近年来对暗物质的估测有问题?DF2星系发生了什么?它缺少了什么?而到底什么是暗物质呢?

7.3.8 还没有尘埃落定的“力”的疑惑

什么是力?力从哪来的呢?星系为什么会“飘”在宇宙空间中?是物理学家说的由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才产生的力吗?具有质量以后才产生的力吗?力是如何传播的?力的作用是光速吗?还是远比这要快的多?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力本身的存在,在力的作用下,才产生了相互作用,才产生了相对质量呢?

结合之前章节我们对微观物质世界和四维层面作用的内容,带着在本章中提出的疑惑,来进入下一章“宇宙拼图”,梳理我们宇宙的可能摸样,看看是否能解答部分疑惑

作者陈代华,欢迎大家参与探索和讨论!

请看第八章《宇宙拼图》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