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7 05:25:32
  • 栏目:历史
  • 来源:嘿嘿嘿小鼬
  • 5019 人围观

南宋是一个既富裕又悲催的朝代,说它富裕是真富裕,在南宋某个风调雨顺的年头里,国家的赋税收入曾达到了1亿多两白银。

这是什么概念?往前对比大唐盛世,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期间,一年税收也就2000多万两白银。

往后对比清政府?还是别比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而说它悲催,则是因为宋朝是一个被灭了国的王朝。每每想起当年南宋那个被迫跳海的8岁小皇帝,无数炎黄子孙仍感到心头一紧,然后叹着气在心里默念着很多“如果”。

如果赵匡胤当初没有死,收复北汉之后的大宋会不会盲目“雍熙北伐”?

如果曹彬当年乖乖听话没有擅自作主出城,雍熙北伐会不会成功击败辽国?

今天,我们聊的话题,则是小鼬认为北宋机会最好的一个“如果”,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当时“他”有那么一丁点的坚持,北宋绝对可以北上降服辽国,鼎力北方!

那样一来,后来灭了北宋的金王朝甚至可能都没有发展的机会,就被北宋一起收编了!

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这个事件,在后来被我们称为“澶渊之盟”。

所谓的“澶渊之盟”是一个盟约,内容为“大宋每年给辽国30万两岁币,两国世代交好”。而澶渊之盟只是结果,达成这个结果之前的过程,则是一段无比凶险的历史。

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公元1004年,辽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后之一萧燕燕作出了一个牵动大辽国运的决定,她下令:

全国15岁以上60岁以下的所有男人都跟老娘一起上战场!

因为,她要和大宋决一死战!

她作出这么重大的决定,并非任何突发原因。据记载,那几年的宋辽除了20多年来“日常”的边境小摩擦之外,关系平稳的就像你和其他部门的同事一样。

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所以据史学家们推测,萧燕燕之所以决定在这个节骨眼上和大宋决战,目标就是趁自己还大权在握,要给他儿子留一个太平盛世,否则日后的大辽就两条路:

打得过宋,辽国武将拥兵自重,造反;

打不过宋,灭国;

因此,带着母性的光辉和40万契丹男子汉,萧燕燕她来了。

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而守卫大宋江山的,正是北宋性格最张扬、为人最跋扈,但同时也是最没有私心、最有才干、最不怕死的贤相“寇准”!

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寇准当时已经是第三次重返朝廷当宰相了。

为什么是第三次?因为前两次分别是骂了皇上和惹了群臣所以被贬到地方上去了。

关于这个传奇人物的故事,我们随后专门写他。

总之寇准回朝之后第一天,就是优化了对抗辽国的防御体系:

第一道防线由著名的杨家将“杨延昭”等三名大将形成三角阵型,防守北平寨、保州;;

第二道防线集结多地兵马,镇守定州;

第三道防线则集结剩余兵力,死守都城开封北边的军事重镇天雄军;

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不仅布局精妙,寇准除了往北方调遣了30万大军之外,还训练了30万新军,以60万的兵力来抵御辽国40万的骑兵。再算上后方3人供1人的补给链,大宋投入的总人口约为180万。

这场仗,不成功,那恐怕全都得变成鬼。

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而相对寇准这边的运筹帷幄,亲爱的大宋皇帝宋真宗却有些慌,但面对国家投入这么多的兵力打仗,他当然得稳住大家,于是他告诉大家:

要我御驾亲征一下,给大伙鼓鼓劲?

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可是他的这股勇气很快就被萧燕燕给消灭了,因为在寇准的“三道防线”那里,萧燕燕采取了一个简单的办法:绕过去

于是辽军孤军深入,一路来到了第三条防线,也可以说是宋朝首都开封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听这个消息,加上两个“主逃派”的大臣怂恿,前不久还表示愿意御驾亲征的宋真宗立刻表示:快让我去江南!

他甚至还叫来了正在准备北上的寇准,亲切地问:爱卿啊,你觉得我是跑到江南好还是四川好?当然如果你建议跑到你的家乡陕西,朕也可以考虑。

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听说皇帝想跑,寇准简直快被气炸了。

因为辽国虽然已经来到了天雄军跟前,但三件事极大地削弱了他们的战斗力:孤军深入、长途跋涉、没有补给。

也就是说,这一小撮辽军,顶多和天雄军55开,客观估计我们还是占优的。

寇准拍着桌子、咆哮着把这些道理告诉宋真宗,终于断了他南逃的念头,否则建炎南渡的事就提前上演了。

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在寇准的生拉硬拽之下,宋真宗经过磨磨蹭蹭、不肯过河、假装胃疼之后,终于来到了澶州城,但他有一个原则:不上城墙

这把寇准又气得够呛,他心想“您干嘛来了?”

于是他和另一个耿直的武官高琼一起冷嘲热讽、揶揄宋真宗,甚至说出:“您要是不上城墙,老百姓如同丧考妣(此处指死了皇上)”这种话。

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这时有个叫冯拯的主逃派又跳出来帮皇上说话,结果被高琼怼了回去:

冯大人,您嫌我说话难听,不如您赋诗一首,把契丹人骂回去吧!

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眼看自己害的大家都挺委屈,宋真宗终于鼓足勇气,颤颤巍巍地站在了澶州城墙上!

据记载,当全体士兵看见那面至高无上的黄色旗帜出现在城墙上时,所有人都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他们声嘶力竭地喊着:

陛下亲征!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到这么大阵仗,宋真宗很激动,那颗怂透的心甚至都有点热血沸腾,结果看到寇准给他递过来的东西,他差点没栽到城墙下面去。

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因为寇准递过来的是一颗契丹人头,要求宋真宗十分不屑得扔下城去。

不管大宋这边怎么要求吧,反正这架势让辽国人看起来,那真是吓尿了:

数万宋兵严阵以待,城墙之上皇旗飘扬,身着龙袍的宋真宗将一个契丹人头扔了下来。

萧燕燕面对如此挑衅,立刻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小猫咪还想吓唬大老虎?来啊互相伤害啊!给我攻城!”

于是浩浩荡荡的契丹骑兵开始朝澶州城冲了过来,结果还没到跟前,辽国人惊讶的发现紧闭的澶州城门居然打开了!还冲出了势如虎狼的宋兵!

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于是在怂包皇帝的御驾亲征之下,宋朝赢了,萧燕燕随后立刻发了求和信,还厚着脸皮让大宋割地、赔款。

其实当时宋朝人不知道,辽国故作轻松的面目之下,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杨延昭等人已经带兵靠近了后防空虚的辽国都城;

从第三道防线出发,有足够的兵力可以反向包围辽军;

辽军主将萧挞凛在澶州城外绕圈嘚瑟,被射死了;

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所以这绝对是大宋有史以来征服辽国最最最好的机会,前面我们说了,辽国本次投入了全国15-60岁的所有男人!假如当时宋真宗热血一把,命令士兵北上,连同杨延昭等人把宋朝境内的辽国军力全歼,那么辽国就再没有一兵一卒能够抵挡大宋了。

可惜,从一开始就想跑到江南的宋真宗已经受够了,得知有机会立刻结束这场战争,他激动地恨不得高歌一曲,于是“澶渊之盟”就这样达成了。

皇上要认怂,谁也没办法

虽然大宋错过了政府辽国的最好机会,但“澶渊之盟”的结果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每年30万两“岁币”的代价,只是当年宋朝总收入的1.5%,是3年后宋朝总收入的0.5%。

花费这么少的代价换取两国的和平与百姓的安居,只能说当时两国无意间做了一次比较正确的决定吧。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