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之黄帝——中华始祖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2 18:20:06
  • 栏目:历史
  • 来源:辰晨木
  • 7532 人围观


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这是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的顺序,也是最为认可的一种说法。

炎黄子孙的说法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虽然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先民及文化并非为黄帝所创,即将黄帝说成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祖先的说法未必科学。但是黄帝作为华夏祖先的始祖在《史记》中得以确立,其意义重大。从此他便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成为我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皈依的偶像、成为散居各地区世界各地的华夏后裔们的凝聚的核心。所以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每年定期的祭黄帝陵,其象征意义巨大,黄帝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个图腾,成为中华民族祖先的一个符号或代言人对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根据各史料的记载,我们或可把黄帝的事迹作出下描述:

一、炎黄部族

黄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是有熊氏氏族的首领,其氏族大概活动于黄河的支流姬水附近,所以又以姬为姓。有熊氏即黄帝部族“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可以看出这一部族是以个以游牧为主的部族。因生活习性而强悍善战。


三皇五帝之黄帝——中华始祖

轩辕


在其不远的渭水的支流姜水附近活动着炎帝部族,炎帝为神农氏的后代。炎帝并非一固定的个人,可以视为神农氏部落首领的称谓。我们可以根据合理的逻辑认为,自原始农业以来,其部族的居民生活日渐宽裕,所做的事情又是极和平的,所以就较稳定,长此以往,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多,其民人口增长,部族势力增强,周边的部族便共同尊神农氏部族的首领为共主,名号为炎帝,炎者,火也。炎帝之“炎”有两层意义,一是阳光哺育、放火烧荒等农耕文化的滥觞,二是崇日尚火的图腾信仰和文化。所以炎帝可以视为神农氏首领的称谓,就像历代帝王称为皇帝一个道理。所以炎帝部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部族。


三皇五帝之黄帝——中华始祖

炎帝


二、二战成共主——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

当有熊氏在公孙轩辕做首领时在姬水流域迅速崛起,相对来讲炎帝部族实力下降,各诸侯相互侵伐,而炎帝不能止。这给了有熊氏部族机会,趁机兴兵征伐,诸侯一时纷纷前来臣服。为了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有熊氏在轩辕的带领下与炎帝部族发生了三次大战,史记载“教熊罴貔貅貙虎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可以看为是联合以这六种名字为图腾的氏族共同对战炎帝部族,最后在阪泉之野战胜了炎帝部族。两个部族在战后走向了联结,此时在东方黄河流域下游地带有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其部族以牛为图腾,可见这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部落。关于蚩尤的说法有很多,甚至有的学者认为蚩尤与炎帝为一人。无论怎样,就是有熊氏联合包括炎帝部族在内的部族共同征伐蚩尤,在涿鹿之战中战胜了蚩尤。


三皇五帝之黄帝——中华始祖

炎黄结盟


三皇五帝之黄帝——中华始祖

蚩尤


经此两战,则有熊氏势力大为增长,轩辕被四方部落推举为天下共主,正式取代炎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又因这时,天现土德之瑞,故号为黄帝。

三、天下共主——部落联盟首领

以上大概实质上反映了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集团的先民们在不断迁徙和相互交往中为了各自的利益时而结盟时而分化,时而发生冲突。最早进入农业的部族发展较快,为最早的部族领袖,可是其后随着各地农业的发展,人口的繁殖增长,各地生产力也都得到不同程度发展,为了生存各部族之间展开了生存地的争夺。这一时期的历史随之进入军事活跃期。战争一方面打破了各地区之间的隔阂,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再次因为军事胜利而刺激了部落首领的贪欲,加速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的出现。史记载,黄帝在战胜蚩尤成为天下共主后,若有不顺从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其统治范围东至于海,西至于崆峒,南至于江,北逐荤粥(即后之匈奴),合于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随后,设置官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又通过泰山封禅加强权威。由此可见,战争的胜利,使黄帝慢慢走向神化和偶像化。以致于后人把当时各族劳动人民的许我伟大发明,如衣服、文字、舟车、历法、蚕丝等都归功于黄帝或其妻。这种对黄帝的推崇、神化,使黄帝越来越具备帝王的形象。黄帝时代可见早期国家的雏形已经开始萌芽,黄帝由此成为由原始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诞生这个急剧变化时代的英雄的第一大象征。

三大部落正是在错综复杂又充满神话的斗争和融合中,最终形成了以炎黄为核心的早期国家雏形。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持的《中国历史年表》把公元前2697年记为黄帝纪元元年,即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这一年。距今已4716年。黄帝后又经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到禹时传位于其子启,启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国家的形成,中国由此进入文明时代。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