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三场啼笑皆非的战争,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礼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3 00:46:32
  • 栏目:历史
  • 来源:煮酒看茶说历史
  • 7547 人围观

古代崇尚周礼,当周礼遇到春秋战争会发生什么呢?残酷的战争变得让人啼笑皆非

春秋战国时期,三场啼笑皆非的战争,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礼

曹刿论战

在春秋时期,古代战争并没有后世的多种多样,十分简单。在《曹刿论战》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主要战争形式:依靠战阵冲锋进行拼杀,士兵的士气往往能决定成败。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便是依靠给冲锋的士兵鼓舞士气,获取的胜利。

在后世,不论三国、还是明清都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那就是“擂鼓出击,鸣金收兵”,就是出自春秋时期,将领为了鼓舞士兵冲锋的时候更有士气,在冲锋的时候擂鼓助威,收兵的时候鸣金示意撤退,逐渐发展的一种默契的约定。

春秋战国时期,三场啼笑皆非的战争,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礼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在齐国与鲁国的战争中,因此闹出了一场笑话。齐国与鲁国作战时,齐国鸣鼓示意鲁国进行冲锋决战,然而曹刿却示意不允许鲁国士兵鸣鼓出战。接连击鼓三次,齐国人看到鲁国人没有动静,击鼓没有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反而士气大跌。最后鲁国趁机一举击败了齐国,虽然鲁国利用规则的弊端获取胜利,是一种聪明的手段,但在当时是一种违规的行为,为当时的人所不齿

春秋战国时期,三场啼笑皆非的战争,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礼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兵法中利用地形优势获取胜利,是战争中的不二法门。半渡而击之,利用敌方渡河阵型混乱的时机,趁机攻击可以达到轻松击溃敌方的目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宋襄公所率军,与楚军在泓水河进行决战,宋襄公赶到时,楚军正在横渡泓水河,士兵建议宋襄公趁机一举大败楚军,但宋襄公却说:“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认为趁敌人不备攻击,不是君子的行为。当楚军渡河之后一举击溃宋襄公,被无数后人嘲笑为愚不可及。在当时的人们,保持君子风度,比战争的胜负更加重要

春秋战国时期,三场啼笑皆非的战争,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礼

(图片来源自网络)

周礼已经深入春秋战国每个诸侯的骨髓里,有一次齐恒公出兵援助燕国剿灭山戎,当成功剿灭敌人之后,燕国国君对此十分感激,在齐恒公返回齐国的时候,亲自送齐恒公到齐国境内。齐恒公却对燕国国君说道:“我不是天子,按照周礼来说,诸侯相送不能送出国境,这样是我对燕国国境的不礼貌。”于是齐恒公把燕国国君所经过的齐国土地,都割让给了燕国。在我们看来,那有帮助了人家,不索取回报,反而因为人家走了自家土地就要送给人家的道理?在当时,齐恒公割让土地的行为,普遍被认为是仁义的楷模,道德的榜样。诸侯们听到这件事,纷纷称赞齐恒公的仁义。

春秋战国时期,三场啼笑皆非的战争,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礼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上面的种种故事,只是春秋战国时期因周礼,闹出的一部分趣事。古代人为何如此尊崇周礼呢?甚至在战争中,宁可战败也要行周礼呢?

春秋战国时期,三场啼笑皆非的战争,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礼

西周分封诸侯国

一、源自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册封七十一诸侯国,而古代礼仪规定,同姓的人是不允许结婚的,而诸侯国之间经常彼此进行联姻,到了最后,几乎每个国家的皇室都彼此都能论的上亲戚。如果一个诸侯国讨伐另一个诸侯国,即便战胜了并不能真正地占领,如果占领了会遭到周围诸侯国的围攻,理论上这些诸侯国都是周王室分封的,不能越过周王室占领国家。再加上这些诸侯国多少有点血缘关系,战败的一方向战胜的一方道歉就可以。到最后,战争的目的成为了一种让对方心服口服的手段,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消灭对方。周礼也就根深蒂固成为了战争的指导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三场啼笑皆非的战争,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礼

(图片来源自网络)

二、当时的社会条件所限制,交通不便加上地广人稀,虽说有七十一诸侯国,但每个诸侯国大小不一样。即便灭掉一个国家,获得利益并不是很大,反而要派出人手去管辖,在名义上被其他诸侯国耻笑,反而占领一个国家显得得不偿失。这也是春秋争霸时,小国被灭之后,反而还能复国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三场啼笑皆非的战争,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礼

(图片来源自网络)

当西周末年,天子的威严被削弱到了极点,才逐渐形成了大国吞并小国的行为。但是深入人心的周礼,却无法一时放弃。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