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于邓小平同志一些档案文献的回顾

  • 小编 发布于 2020-06-28 13:01:12
  • 栏目:历史
  • 来源:人民网
  • 5432 人围观

伟人光辉一生的真实记录

——关于邓小平同志一些档案文献的回顾

邓小平同志是一位伟人,在中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他的思想理论和不朽功勋指引和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宏伟目标胜利前进。我这里主要回顾有关邓小平同志档案文献的一些重要情况,缅怀这位世纪伟人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光辉思想和伟大品格。

人民日报:关于邓小平同志一些档案文献的回顾

一、 一份珍贵的自传

1991年8月,俄罗斯开始陆续将一些历史档案解密并对外开放,其中有一部分是与我党历史有关的档案文献。经中央办公厅批准,1992年8月10日至24日,我带档案代表团一行5人前往莫斯科,查阅有关中国革命和我党历史的档案资料。代表团住在我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王荩卿大使和张志明参赞给予了多方面支持。我们先后到俄罗斯“现代历史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和“当代文献保管中心”查阅档案。为了争取时间,我们中午不休息,吃点面包继续工作。

我清楚地记得,8月19日10点左右,在翻阅第530号莫斯科中山大学档案全宗第五卷时,突然发现一张22开白纸上写着“邓希贤”3个字。这不是邓小平同志曾经用过的名字吗?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邓小平同志原名邓先圣,5岁上私塾时先生说这个名字有对圣人不敬之嫌,给他改成了邓希贤。这个名字一直用到1927年,为适应当时地下工作需要才改名邓小平。翻过签名的第一页,正文是用蓝黑墨水书写的,一共10页。经过核对,这是邓小平同志1926年1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时根据学校党组织要求写的一份自传。自传写了4个方面内容:一是家庭经济地位;二是个人的经历及思想变迁;三是加入团体及服务的经过;四是来俄的志愿。前3个部分主要写了邓小平同志家庭经济情况和1920年离开家乡赴法勤工俭学、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基本情况,讲述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长经历。第四部分来俄的志愿,邓小平同志表达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和坚定信念。他写道:“我过去在西欧团体工作时,每每感觉到能力的不足,以致往往发生错误,因此我便早有来俄学习的决心。”他坚定表示:“我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务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尤其是要来受铁的纪律的训练,共产主义的洗礼,把我的思想行动都成为一贯的共产主义化。”“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的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的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

我们那次带回来的档案复制件和后来制作成缩微胶片的档案文献共有364卷、5.8万页,填补了我党历史档案方面的一些空白,其中一些档案资料很珍贵。特别是能找到66年前邓小平同志写的自传,为世人了解他的革命足迹和崇高风范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大家都非常高兴。回到北京后,我们将这份自传的复制件报送邓小平同志办公室。邓小平同志办公室主任王瑞林同志告诉我,邓小平同志看到后非常高兴,连连表示,这份材料反映的情况都是真实的,60多年前的档案能保存至今,实在不容易。

邓小平同志在7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报告、讲话、批示、文电、书信、题词等。这些档案文献是邓小平同志光辉一生的真实记录,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财富。回顾和学习这些档案文献,常常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人民日报:关于邓小平同志一些档案文献的回顾(2)

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强调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大家了解“八七会议”,但并不一定知道这次会议是邓小平同志记录的,这份珍贵的记录原件现在保存在中央档案馆。从莫斯科回国后,1927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机关负责管理文件和机要工作,同时参与起草文件。面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叛变革命的严峻形势,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央秘书参加会议并作记录。他记录了每个人的发言,其中毛泽东同志发言有800多字,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方针,指引中国革命走上了正确道路。

从档案文献看,1931年8月,邓小平同志从上海来到江西苏区后,受到党内“左”倾领导者迫害,被打成“毛派”头子并撤职,但他仍坚定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从1933年7月到1934年12月,邓小平同志主编《红星》报。《红星》报是当时中革军委的机关报,在广大红军指战员和地方干部群众中影响很大。《红星》报大约每周出版一期,从选稿、编辑到印刷、发行,邓小平同志都亲自干,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办报70多期。1935年1月,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央秘书长参加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同志以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不畏艰险,勇挑重担,为中国革命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充分展现了伟大革命家、战略家的雄伟气魄和非凡胆略。从中央档案馆馆藏的档案文献可以看到,八年抗战中,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率八路军129师纵横晋冀鲁豫,驰骋太行山下,大小战斗数千次,开创的根据地成为拥有18万平方公里、2400余万人口、30万军队的七大解放区之一。解放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被粉碎,转为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纵观全局、运筹帷幄,作出了“以主力打到外线,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决策。毛泽东同志给刘伯承、邓小平同志发出密级极高的电报,表示“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希望刘邓大军休整后,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邓小平和刘伯承同志感到情况紧急,立即复电:“决心于休整半个月后出动,以适应全局之需”,“直趋大别山”。实际上不到10天时间,刘伯承、邓小平同志就率领12万大军出动,兵分三路,蹚着浅至膝盖、深可齐腰的积水泥沼艰苦跋涉,先后突破黄泛区、沙河、汝河、淮河重重阻隔,冲破国民党军队层层包围,千里跃进大别山,并创建了“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在这期间,毛泽东同志还多次致电邓小平同志征询关于大别山根据地创建工作的意见,并批转邓小平同志的报告,亲自写按语称赞道:“小平所述大别山经验极可宝贵,望各地各军采纳应用。”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赋予邓小平等同志更大重任。中央指示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同志对邓小平同志说“我把指挥交给你”,中央军委指示“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淮海战役取得了伟大胜利,歼敌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受到毁灭性打击。之后,毛泽东同志又明确淮海战役总前委改为渡江战役总前委,仍由邓小平同志任总前委书记,指挥渡江作战。邓小平同志亲自起草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1949年4月20日晚至21日,千里长江,万帆齐发,百万大军从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1000余里战线上,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突破国民党号称“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毛泽东同志欣然挥笔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迈诗句。

邓小平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康、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而奋斗,充分展示了一位伟大领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和卓越胆识。我们今天缅怀邓小平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终身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学习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境界的政治勇气和理论智慧,学习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作风和实干精神,学习他洞察世界大势、把握时代脉搏,在关键时刻作出重大决策的非凡胆略和恢弘气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人民日报:关于邓小平同志一些档案文献的回顾(3)

二、一部重要的手迹选编

经中央批准出版的《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年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军事文集》等书,是学习宣传贯彻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文献。上世纪90年代,我和一些同志考虑,能否将邓小平同志的手迹编辑出版一部手迹选,既有助于大家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理论,又可真实地感受邓小平同志朴实无华的文风。

1994年1月,经报中央办公厅批准,启动了《邓小平手迹选》的编辑工作。我们组织一些同志,从大量档案文献中挑选出邓小平同志手迹296件,包括报告、讲话、提纲、批示、文电、书信、题词、题字等。这些文献生动展示了一代伟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非凡经历和胆略智慧,其中多数为首次公开发表。手迹选出后,我们一个字一个字认真校核,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做好考证注释。为便于读者阅读,我们将手迹按题词、题字、书信、文电、批示、提纲6个部分分类,所有手迹均附有释文。2003年8月,书稿编辑完成后,经中央文献研究室审核,并报中央办公厅和新闻出版部门批准,同意出版《邓小平手迹选》。江泽民同志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为《邓小平手迹选》题写了书名。2004年7月,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邓小平手迹选》正式出版,为推动全社会学习宣传贯彻邓小平理论发挥了积极作用。

《邓小平手迹选》收录了1931年4月29日邓小平同志亲笔写给中央的《七军工作报告》。报告叙述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后红七军、红八军的创建和战斗经过,回顾了广西左右江地区建设红色政权、发动土地革命的主要工作,总结了开展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一共是10条,其中一条就是讲忽视了群众工作,结果是到处站不住脚,转战7000里,从广西一直跑到赣南。邓小平同志的报告与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领导井冈山斗争关于纠正单纯军事观点的思考是一致的。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先后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反映了他们对中国革命道路的不懈探索。

《邓小平手迹选》收录了1956年8月15日邓小平同志亲笔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通知》。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召开的八大是我们党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同志当时作为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组织部部长,参与主持大会筹备工作,主持修改党章并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为确保八大圆满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亲笔起草的八大《通知》简明扼要,全文如下:“各省市委、自治区党委,西藏工委,中直党委,中央国家机关党委,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党的八次大会问题,现通知如下:(一)八次大会定于九月十五日开幕。(二)现决定于九月一日到九月十四日,举行八次大会的预备会议。(三)请你们通知各代表务于八月卅一日以前到达北京,向中央办公厅报到。(四)中央决定各地区和各单位所选出的候补代表,一律列席八次大会,请通知他们同时到达北京。”一共4条、158个字,把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报到方式讲得清清楚楚。八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初步成果,拉开了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幕。

《邓小平手迹选》收录了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同志写给中央的一封重要的信。1977年2月7日,“两报一刊”社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违背了党的思想路线,阻碍了拨乱反正。当时,邓小平同志还没有恢复工作,他敏锐洞察到“两个凡是”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以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精神,率先站出来反对“两个凡是”。邓小平同志在信中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高举和捍卫这面光辉伟大的旗帜,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他还建议:“如果中央认为恰当,我建议将我这封信,连同去年十月十日的信,印发党内。”邓小平同志的信在党内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认同,对拨乱反正、恢复党的思想路线、开创改革开放新时期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邓小平手迹选》收录了1984年4月邓小平同志关于香港驻军问题的重要批示。邓小平同志在外交部关于香港问题的请示上明确批示“在港驻军一条必须坚持,不能让步”,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称,中国收回香港会带来灾难性影响,要维持香港的繁荣,必须由英国来管理它。邓小平同志针锋相对,明确表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邓小平同志斩钉截铁的谈话,讲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气魄、力量和决心。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同志出席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字仪式,正式确认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现在,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变成现实,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了长期繁荣稳定。

文如其人。《邓小平手迹选》收录的文献,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看问题高屋建瓴,抓工作举重若轻,办事情雷厉风行,讲话写文章开门见山。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都是我们党优良作风的积极提倡者、率先践行者和光辉典范。

人民日报:关于邓小平同志一些档案文献的回顾(4)

三、一个影响深远的讲话提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讲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必然讲到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充分准备。邓小平同志亲笔起草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讲话提纲,也成为我们深入研究这一重要历史转折关头的珍贵文献。

中央工作会议从1978年11月10日开到12月15日,共36天。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从12月18日开到22日,共5天。与会同志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个组。我参与了西北组的服务工作。

中央工作会议开始,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提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会议先用2到3天时间讨论一个问题,这就是从1979年1月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看大家同不同意。与会同志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工作重点的转移,是战略的转移,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是党心、军心、民心所向,是代表了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和根本利益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工作会议原定的议题:一是讨论农业问题;二是商定1979年、1980年两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三是讨论李先念同志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会议进入分组讨论以后,就突破了原定议题。与会同志提出,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必须由中央解决“文革”遗留的一些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这次会议充分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深入讨论了适应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等重大问题,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整个会议充满着畅所欲言、民主热烈的气氛。会议明确提出让大家敞开讲话,总共出了425期简报。由于讨论热烈,小组会常常一开就是好几个小时,会议秘书组担心一些老同志身体吃不消,发出通知:“医生们意见,小组会时间较长,且参加会议的多是年纪大的同志,建议在会议中间休息十几分钟。”

12月13日下午4时,中央工作会议举行闭幕会,202人出席。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就是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对于这篇讲话,邓小平同志极为重视。10月份,邓小平同志就多次约有关同志谈讲话稿的起草问题。在这期间,他亲笔拟写了讲话提纲,有7个问题:一、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二、发扬民主,加强法制。三、向后看是为的向前看。四、克服官僚主义、人浮于事。五、允许一部分先好起来。六、加强责任制,搞几定。七、新的问题。在提纲的最前边,邓小平同志还加了“对会议的评价”这个问题,加起来一共是8个问题。邓小平同志与有关同志反复商量,最后决定讲4个问题。讲话稿起草后,他又几次修改。之后,邓小平同志将稿子分送中央政治局常委审阅。邓小平同志在闭幕会上的讲话得到了与会同志热烈拥护,为此,会议决定延长2天,讨论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大家一致认为,邓小平同志的这个重要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由于中央工作会议作了充分的思想、政治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得非常顺利。全会恢复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走过了3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充分证明,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定性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决定并着力推进,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进行总体布局,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展全方位外交作出全面部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奋力推进各方面工作,开创了新局面。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斗,一定能够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12日 06 版)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