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不重用赵云,反而证明刘备用人能力强?看赵云的心态就知道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04 01:50:28
  • 栏目:历史
  • 来源:史书今古
  • 8923 人围观

赵云是很多三国迷心中的完美人物,他不仅武力超强,并且忠肝义胆,深受很多人的喜欢。但是让人不解的是,如此有能力且忠心的人物,在刘备手下为啥只担任一个保镖队长的角色,而得不到重用呢?

为啥说不重用赵云,反而证明刘备用人能力强?看赵云的心态就知道

这并不是刘备的过错,相反,这反而是刘备看人能力强以及领导能力强的一种表现!

首先就要从赵云的性格上说起了。

我们都知道,刘备的口号是“匡扶汉室”,为了召集更多人为他效命,刘备的“人设”一直都是“仁善”。

不过刘备真的仁善吗?

后来刘备占领了益州,手下将士们开始抢夺百姓财产,瓜分田屋,一个个开心得不得了。不过这个时候赵云站出来了,他对刘备说了这么一段语重心长的话:

“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三国志.赵云传》

这句话的大意就是赵云向刘备提议,阻止士兵们抢夺百姓财产,要求将抢夺的财产归还给百姓。我们应该以百姓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样日后百姓才愿意听从调度。赵云这番话是非常符合刘备“仁善”的政策的,因此刘备果断听从了赵云的意见。

为啥说不重用赵云,反而证明刘备用人能力强?看赵云的心态就知道

然而刘备会记得他的好吗?答案是否定的。赵云的出发点确实是好的,但他也实在是太“理想主义”了。

因为在这乱世之中,将士们打了大胜仗之后这么做也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若没有战后奖赏,谁会为当权者卖命?

参考汉朝前期,以汉朝强大的军力对战匈奴时效果却非常不理想,除了匈奴灵活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匈奴“穷”。即便打了胜仗之后,将士们也没办法抢到足够多的钱财,因此对于攻打匈奴这件事上,士气低落。后来汉武帝效仿秦朝的“军功制”,按照击杀匈奴的数量赏赐将士,就是抓住了将士们的这个心态,因此获得巨大成功。

因此对于战后抢钱的行为,刘备心底其实是默许的,就算刘备再仁政,他心中也是有一杆秤的,他的终极目的是“社稷”,匡扶汉室之后再安抚百姓也不迟。如今的“仁善”形象只不过是他完成“社稷”的一种工具罢了。在这乱世中,相对于百姓,手中的兵将才是最重要的,牺牲百姓的财产而获得将士们的士气,也绝对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为啥说不重用赵云,反而证明刘备用人能力强?看赵云的心态就知道

然是赵云的理念却是以人为本,百姓要在社稷之前,因此这就使得他与刘备的理念有所冲突。刘备虽然默许将士掠夺百姓资源,可赵云出面这么一搅和,刘备为了维持形象就不得不阻止。这么一来,在刘备心中,赵云与他自然就不是一路人。

赵云是天性纯良之人,当年在袁绍占据大权的时候,赵云就曾率领常山老乡投奔弱势的(相较于袁绍)公孙瓒。公孙瓒对于赵云的投奔也是很好奇,于是就问赵云,为何放着强大的袁绍不投奔,反而投奔他?

赵云直言不讳的回答:“只因为公孙瓒比袁绍仁政”。

为啥说不重用赵云,反而证明刘备用人能力强?看赵云的心态就知道

后来公孙瓒败了,赵云转投刘备,也是看中了刘备的仁善。

赵云与刘备的关系,就仿佛是一个“弱化版”的荀彧与曹操的关系。虽说荀彧对曹操帮助很大,但是在荀彧心中,汉室永远要比曹操重要,因此就算荀彧给曹操立下再大的功劳,在曹操心里,他们两个永远不是一路人。

只不过相对于曹操与荀彧,刘备表面上是与赵云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心系百姓。但至于刘备的内心是否如此就耐人寻味了。

赵云不像关羽张飞二人,只要刘备一声令下,就是杀再多人关羽张飞也不会有含糊,对于刘备而言,他就是需要这样的人,这种人当然要委以重任。而赵云显然是不会的,若让赵云领兵打仗,他或许会顾忌百姓的权利而无法完全执行自己的命令。

既如此,干脆就不让赵云领兵,让他做自己的保镖就行了。毕竟,刘备不担心赵云的忠心以及武艺,又避免他领兵之后为了百姓而耽误自己的大事,可谓是一举两得。因此,这就注定了赵云不会得到重用,但是这却是刘备心中,最适合赵云的工作。

为啥说不重用赵云,反而证明刘备用人能力强?看赵云的心态就知道

这就是当权者的“人尽其才,悉用其力”,也是“看人能力”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