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处曾国大墓重见天日,传承有序,揭示神秘诸侯国历史发展轨迹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4 01:50:34
  • 栏目:历史
  • 来源:冒牌东方朔
  • 6640 人围观

湖北随州文峰塔地区发现东周曾国墓葬群,又一位“曾侯”重见天日

关于这座墓葬的发现,要追溯到2009年6月的一天,湖北省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突然接到了群众的电话,说在随州市文峰塔社区居委会二组的区域可能有文物。

于是,考古研究所立刻便派出考古小组对那片区域进行了勘探,果然发现了很多的墓坑,并且还对4至7号墓坑进行了重点的抢救性发掘。

经过发掘,从墓坑当中出土了一部分文物,通过对文物的鉴定,考古人员初步确定这个墓葬群涵盖了从春秋晚期至东汉时期的墓葬,历史跨度将近400年。

多处曾国大墓重见天日,传承有序,揭示神秘诸侯国历史发展轨迹

墓葬考古实拍

不过,这是湖北省博物馆考古研究对这一墓葬群所进行的第一次发掘,第二次发掘发生在2012年6月,当时,这一区域由于要进行房地产开发,涉及到大面积拆迁和动土,也由于在这一区域之内早就已经发现了墓葬,所以,在动工之前,考古研究所便开展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工作。

经过第二次大规模的勘察和发掘工作,前后两次发掘,考古人员共发掘墓葬65座,其中土坑墓53座,砖室墓12座,时间跨度跟第一次发掘时的一样,也是囊括了从春秋一直到汉代。

而从墓葬类型上来讲,其中那53座土坑墓,明显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因为,砖室墓是从西汉代才开始出现并逐渐盛行起来的。

多处曾国大墓重见天日,传承有序,揭示神秘诸侯国历史发展轨迹

墓葬考古实拍

在那53座土坑墓当中,考古工作者们通过对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的分析,判断出大部分都为东周时期“曾国”的墓葬,断代的话,一直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时期。

除此之外,在进行第二次发掘时,考古队还发现了两座“车马坑”和一座“马坑”,要知道,这还是首次在“随州”境内出土属于“曾国”的车马坑。

那两座“车马坑”经过鉴定,皆属于春秋中期或晚期,分别是一架“两马架”和一架“四马架”,而通过这两架“车驾”便可以对墓主人的身份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车架”和“社会地位”是存在对应关系的,而且还有明确的规定:“天子架六、诸侯架五、九卿架四、大夫架三、士架二、庶人架一。”

由此可见,这两座“车马坑”的主人,至少应该是“九卿”之一,属于仅比“诸侯”低一个等级的贵族。

多处曾国大墓重见天日,传承有序,揭示神秘诸侯国历史发展轨迹

车马坑

当然,既然此次发现的是“曾国”的墓葬群,那么,其中等级最高、陪葬品最丰富的那座墓自然便是曾国“诸侯王”的墓葬。

至于说,身为一个诸侯王,为什么在车马坑中发现的最高的等级的车架却是“四马架”,那是因为其实“诸侯”之间也存在等级的差别,在周朝的诸侯等级当中,也有着公、侯、伯、子、男的爵位之分。

爵位不同,也就决定着,诸侯在“车架”方面的等级不同,而在此次所发现的墓葬群当中,最终发现的等级最高墓葬的墓主人,便是“曾国”在其发展历史上曾经的一位诸侯王——曾侯丙。

多处曾国大墓重见天日,传承有序,揭示神秘诸侯国历史发展轨迹

青铜器上的铭文

虽然这座“曾侯丙”的墓葬,在早年间被盗墓贼光顾过,但幸运的是,盗墓贼未能将墓中的文物洗劫一空,最终,经过清理从墓葬的“东室”当中清理出了70多件青铜礼器。

除了“车马坑”和精美的“青铜器”,还有一点要说的是,这座“曾侯丙”的墓葬,也是在随州境内所出现的第一座“亚”字形的墓葬。

而关于墓葬的“形状”,这里也有讲究,这种“亚”字形的墓葬,最早出现在商代,而且在当时还被定为仅有“天子”方可享受的墓葬形制,周取代商之后,这种“墓葬形制等级”被沿用下来。

然而,一个诸侯王却使用原本只有“天子”才可以使用的墓葬形制,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了,一是由于这位“曾侯丙”有过大功勋,因此,“天子特批”;一是在春秋中期或晚期的时候,各地的诸侯王早就已经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了,所以,“僭越”的现象便随处可见。

多处曾国大墓重见天日,传承有序,揭示神秘诸侯国历史发展轨迹

曾侯丙大墓

湖北随州文峰塔地区曾国墓葬群,填补了“曾国”在历史发展轨迹当中的空白

说完“曾侯丙”的墓葬,还有一点要重点指出的便是,湖北随州文峰塔曾国墓葬群的发掘

还有一项十分重大的意义,那便是填补了“曾国”考古方面在西周至战国这一时间段当中的所缺失的那段历史时期。

既然说是填补,而且整体的时间段还是从西周到战国这样一个漫长的跨度,参照前面我已经说过的“曾侯丙”墓葬群所处的历史时期的话,仅凭这一座墓葬肯定无法支撑起那么长的一个时间跨度。

而之所以那样说,自然是因为,在“曾侯丙”墓葬群之前,还有其他的“曾国”墓葬群被发现了,而且把这些已经被发掘的“曾国”墓葬群放在一起的话,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时间跨度。

那么,已经被发现的“曾国”墓葬群都有哪些呢?它们分别都处在那一个时期?对应的“诸侯王”有分别是谁呢?下面,我就按照“历史时间轴”的顺序来给列位盘点一下。

多处曾国大墓重见天日,传承有序,揭示神秘诸侯国历史发展轨迹

曾侯世系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葬群

这一处早叶家山发现的曾国墓葬群,是江汉地区乃至长江流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西周墓葬群之一。

在这一墓葬群之中,共发掘出三座“曾侯”的大墓,可惜的是并未能够最终确定三位“曾侯”的名讳。但是,在这三座大墓当中出土的青铜器之上,发现了很多“曾侯”和“曾侯谏”的字样,便能证明这三座大墓的墓主人都曾是主政曾国的“诸侯王”。

而且,通过对年代的考证,这一墓葬群都处在“西周早期”这一历史时期,从时间上来计算的话,叶家山曾国墓葬群要比我们熟知的“曾侯乙”的墓葬群要早500余年。

多处曾国大墓重见天日,传承有序,揭示神秘诸侯国历史发展轨迹

叶家山曾国墓葬

湖北京山苏家垄文化遗址曾国墓葬群

苏家垄遗址是一处包括墓葬、建筑基址、冶炼作坊等在内的曾国大型城邑遗址,在遗址之内发掘出了一批高等级的曾国墓葬,历史时期的话主要是处在两周交际的时期

通过在墓葬当中所出土的文物,尤其是带有铭文的“曾伯桼”壶“曾仲斿父”铜方壶等青铜器,便可以判断出,在一墓葬群当中至少存有两为“曾侯”的大墓。

此外,我们还能发现的是“曾伯桼”和“曾仲斿父”这两位曾侯之间应该是存在直接的“传承”关系的,而判断这一传承关系的关键便是“伯”和“仲”这两个,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两个在古代是代表着排行的,所以,仅从这两个字上来判断的话,他们很有可能存在“兄弟”的关系。

最终,经过考古研究人员最终考证确定,这一墓葬群的年代,仍然要比“曾侯乙”墓葬群要早300余年。

多处曾国大墓重见天日,传承有序,揭示神秘诸侯国历史发展轨迹

苏家垄遗址曾国墓葬

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葬群

这一墓葬群主要涵盖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墓葬共29座,同样,在一号大墓出土的青铜器当中发现了“曾子寿”“曾子泽”等许多类似的字样,说明,这一墓葬群隶属于“曾国”,而且,一号大墓的墓主人从“爵位”上来讲应该属于“子爵”。

可惜的是,由于一号大墓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到盗掘,因为,并没有发现与“墓主人”的姓名直接相关的“铭文”以及其他的证据。

不过,有部分考古专家认为,由于这座一号墓距离1982年出土的“曾侯絴伯秉戈”的位置十分靠近,因此,推断墓主人极有可能就是“曾侯絴伯”。

虽说,墓主人无从考证,在这座墓葬里却出土了大量的“乐器”,除了编钟、编磬之外,还首次出土了“瑟”这种乐器,这在国内的考古发现当中尚属“首例”。

多处曾国大墓重见天日,传承有序,揭示神秘诸侯国历史发展轨迹

郭家庙曾国墓葬

湖北随州枣树林曾侯墓葬群

这座墓葬群是在2018年10月,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的,是距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一次考古发掘。

考古人员在从墓葬当中出土的部分青铜器当中,也发现了“曾公”“曾侯”“曾夫人”等铭文,天通过这些信息,便也可以证明,这个墓葬群仍然属于“曾国”。

最终,通过进一步考证,考古人员明确这一墓葬群所处的历史时期是春秋中、晚期,而在这一墓葬群中也有一个“亮眼”的发现,那便是出现了“夫妻合葬墓”

多处曾国大墓重见天日,传承有序,揭示神秘诸侯国历史发展轨迹

枣树林曾国墓葬

湖北随州文峰塔地区曾国墓葬群

这一“曾国”墓葬群,在前面的内容里,我已经做了很详细的讲述,就不过多赘述了,但还是要指出,这一出曾国墓葬群所处的主要时期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正好与上面的“枣树林曾侯墓葬群”所处的历史时期相衔接。

多处曾国大墓重见天日,传承有序,揭示神秘诸侯国历史发展轨迹

文峰塔地区曾国墓葬

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

这是一座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曾侯墓葬群了,当然,它的出名主要是因为在“曾侯乙”大墓当中出土了一套震惊世界的“青铜编钟”。

而且,这座墓葬的发掘时间应该也是最早的,是在1978年的3月开始进行发掘的,而且,在从墓中出土的数千件文物当中,有很多的青铜器上,尤其是乐器之上,全都明显地刻有“曾侯乙”的字样,所以,考古人员毫不费力地便明确了墓主人究竟是谁。

除此之外,通过对“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大量青铜器进行研究,考古人员最终确定,这片以“曾侯乙”大墓为核心的曾国墓葬群所处的历史时期属于战国早期

多处曾国大墓重见天日,传承有序,揭示神秘诸侯国历史发展轨迹

曾侯乙墓

纵观上述我所盘点的目前已经发掘出的六个“曾国”墓葬群,它们所处的历史时期跨越700年,并且基本实现了“无缝”衔接,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基本上就处在“随州”这片区域之内,这便可以说明,从在西周时期被分封开始,直到战国时期,“曾国”一直都处在稳定发展的时期。

再有便是,由于“曾国”在史料当中的记载并不多,所以,便被认为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国,但其实,通过上述已经被发掘的墓葬群,以及主墓当中所出土的大量的兵器、乐器等文物,都能证明,“曾国”在历史也曾是一个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并且十分重视礼乐的诸侯大国。

多处曾国大墓重见天日,传承有序,揭示神秘诸侯国历史发展轨迹

曾侯乙编钟

神秘诸侯国,史料记载甚少,当今史学界存有“曾随之迷”

最后,还想给大家普及一下“曾国”的简史,曾国的始封国君为姬姓,名“南宫括”,他是周文王的幼子,而且还是周武王的同母胞弟。

他先后辅佐国周文王与周武王,因为功绩显赫,而在周成王之时受到了分封,封地就处在汉水流域的“随地”,要知道,无论古今,那里都是一块“丰腴之地”

而至于“曾国”究竟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目前在考古界还存在着诸多的争议,而争议的核心点就在于,在史料当中,对“曾国”的记载很少,但却出现了很多对“随国”的记载。

多处曾国大墓重见天日,传承有序,揭示神秘诸侯国历史发展轨迹

曾侯乙尊盘

正如我上述所说,通过考古我们可知,“曾国”的封地世代都在“随地”,因此,有一种说法便是“随国“便是“曾国”,而且在西周至战国这一时期的历史上,也出现过以“地名”来代称“国名”的情况,所以,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可信度。

也正因如此呢,关于“曾国”在史学界便出现了一个具有长期争议性,也一直在寻找答案的谜团,便是“曾随之迷”

而如果沿着这种思路往下说的话,那么,“曾国”就应该是在战国末期的时候,被楚国所灭,而后,楚国便把之前已经灭掉的“厉国”和“唐国”的疆域并入到了“曾国”之内,设立了“随县”。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