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吃了不懂经济学的亏,在这点上,夏言不如严嵩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4 11:09:11
  • 栏目:历史
  • 来源:鹅说说
  • 5226 人围观

1546年,明朝大将曾铣向嘉靖皇帝递交了收复河套地区的作战可行性报告,称只需让他带骑兵六万,就可在五十天内收复河套。

都是吃了不懂经济学的亏,在这点上,夏言不如严嵩

河套地区示意图

不仅如此,他还把此次行动的总预算及单项开支都细列出来。

1.粮食四万五千石,按照每石1.2两白银计算,共需五万四千两;

2.骑兵共六万人,按照每人每日的伙食费一钱白银计算,五十天内要给六万骑兵三万两伙食费;

3.六万匹军马需要九万石草料,草料一石折合白银七钱,共计白银六万三千两;

4.给六万军马打下手的二万五千匹驮马牛骡,也需要价值五万一千二百五十两的草料费;

5.再加上调用山东等地客军费用、武器装备费用等等。

总需军费40万两白银足矣!

嘉靖皇帝一听,激动了,公开褒奖曾铣,还当场允诺再从自己小金库给拨20万两。

都是吃了不懂经济学的亏,在这点上,夏言不如严嵩

嘉靖皇帝

忽然有一天,反复无常的嘉靖,在收复河套问题上的决心出现了动摇。

他下手谕给内阁辅臣:“我们收复河套,师出有名吗?后勤有保障吗?一定胜算吗?一个曾铣微不足道,百姓免于生灵涂炭才最重要!

“今逐套贼,师果有名否?兵食果有余、成功可必否?一铣何足言,如生民荼毒何?”

皇帝这一问,内阁首辅夏言慌了,他本来是支持曾铣的,但看到嘉靖有疑惑了,马上表态:请求圣上裁决

于是嘉靖又将手谕普发大臣讨论,到底要不要收复河套。

其实当时支持收复河套的大臣并不多,他们见皇帝当初极力支持,便不敢提出异议,只能附和。

此时朝堂之上有一人正在偷笑,他等这个机会很久了。

这人正是严嵩。

都是吃了不懂经济学的亏,在这点上,夏言不如严嵩

严嵩

严嵩和夏言是死对头,两人都一心想扳倒对方。

严嵩乘机进言,说:“河套必不可复。”

他的理由是:曾铣的计划,从经济学上来讲是行不通的

说实话,40万两银子放一般年代真算不上什么,但嘉靖年间,国家财政已是一塌糊涂。

用于支付北部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九边重镇开支的太仓库中只有一百一十万两白银,这都是各地上缴的盐税。

都是吃了不懂经济学的亏,在这点上,夏言不如严嵩

曾铣的方案起码得用掉九边一个镇一年的军费,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关乎到国家的稳定。

而且收复河套地区的话,势必要用到延绥、宁夏、甘肃这三边重镇的军队,这些开支一点都不能节省,而且集中它们也需要大笔开支。

一旦财政出现赤字,国家可是要崩盘的!

还有,曾铣计划的粮食价格是每石1.2两,这是边境当前的粮食价格。

一旦打起仗来,当地百姓势必会囤积粮食,造成粮食供不应求,经济秩序混乱,引发通货膨胀,价格将会飞涨,这点预算根本不够用。

不仅粮食,甚至连武器、装备、材料费、运输费、人工工资等等都会随着飞涨,这是每次打仗时都会出现的经济现象。

就目前而言,明军对蒙古还是处于战略守势,只要好好防守,是不会出大乱子的。

但如果想要冒险一搏,很可能是战争被无限期拖下去,后勤保障又跟不上,如果其他地方再受到点骚扰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

到时候很可能人财两空,国家只能申请割地赔款。



不主动申请的,可能会被敌国强制破产、免费收购。

但凡曾铣的经济意识稍微强一点,也不会提出这么一个方案了。

或者嘉靖能找个学经济的大学生算一下,当时也不会冲动地答应曾铣了。

再或者夏言的经济学知识也不是那么渣,建议嘉靖算算账,也不会发生后面的事了。

严嵩把明朝家里的这本烂账说给皇帝听后,嘉靖吓出一身冷汗。

曾铣倒霉了,这个锅只能让他背了,罪名就是“轻议复套”,随后就被被扔进了大牢。

严嵩看时机成熟,便示意此前因阻挠边事被曾铣弹劾入狱的总兵仇鸾诬告曾铣:

“谋国不忠,掩败不奏,克扣军饷,收受钱财,重金行贿首辅夏言”。

好一个一石二鸟。

结果是嘉靖皇帝相信仇鸾的诬告,统兵大帅竟然与内阁首辅勾结,很快就下令将夏言、曾铣二人处斩。

一个经济学霸不费一刀一枪就干倒两个经济学渣。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