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7 17:43:36
  • 栏目:历史
  • 来源:王司徒军武百科
  • 7100 人围观

一切都完了,把敌人又牵制了一昼夜。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看过《莫斯科保卫战》的朋友,应该对这句话还有点印象,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的学员们组成了一排排的步兵线,前赴后继的夺回了德军守卫的教堂,然后他们又因为孤立无援,很快牺牲在敌人的反攻中。萦绕在人们脑海里的,只剩下他们唱的那首歌。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高歌挺进的学兵们

这首歌被一些人传为《波多利斯克步兵学院战歌》,但它实际上是当年苏联很流行的一首青年歌曲,名叫《塔尼娅·塔纽莎》,或者还有个更长的名字叫《塔尼娅·塔纽莎-我的塔季扬娜》(Таня, Танюша, Татьяна моя),当然,它还有个中文译名叫《我这一生漂泊四方》。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塔尼娅·塔纽莎》并不适合做一首战歌,它被放到《莫斯科保卫战》的片段里,更多的是为了突出一种俄式浪漫主义的情怀。歌词大意中描写的也并非什么铁与血交织的战场,而是一副温情漫漫的场景——某个小伙子四处漂泊,回想着生命中那些甜蜜的时刻,他在一个夏日的小城里,邂逅了一位叫塔尼亚·塔纽莎的姑娘,她穿着雪白的衬衫蓝色的上衣,戴着蓝色的小帽子……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某种程度上,《塔尼娅·塔纽莎》让影片里波多利斯克步兵学院的学生唱出来,与《喀秋莎》颇有些共同之处。但《塔尼娅·塔纽莎》的歌词女主角,却并不像等待归人的喀秋莎那样,她在后半段也加入了战争,她在一辆装甲列车里,腰上别着只手枪。当然,这里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筒子可以自己去找。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从时代角度来说,这首歌实际上是将年轻人朦胧的爱情,放到了对和平的憧憬之中,鼓励青年男女用行动和牺牲,来守护自己心中最美好的东西,鼓励他们用更崇高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所以我们看到,波多利斯克步兵学院的学兵们将这首歌唱的如此慷慨激昂,它比前面《神圣的战争》更加有血有肉。

当然,许多朋友可能会有疑问,这个“波多利斯克步兵学院”还存在吗?他们真的在莫斯科保卫战里全军覆没了?实际上,并没有,波多利斯克军校活到了战后,并且留下了不少历史遗迹。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像波多利斯克步兵学院这样的单位并不是很好查询,苏联1920年有150所军事院校,后来进行了缩编,到1938年又建立了75所,陆军就占了50所。之后由于战争的危机,苏联开始疯狂的扩军,到1941年时,仅中等军事院校就达到203所,68个进修班,学员高达30万人。到1942年,院校已经达到了280多所。而作为莫斯科州仅次于莫斯科的第二大城市,波多利斯克工业发达,历史悠久,离莫斯科才40公里,举办几个军事院校并不稀奇。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波多利斯克学兵们开拔前的影像

当时的波多利斯克有两个军校,一个叫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一个是波多利斯克炮兵学校,因为战争的需要,他们被合并为一个单位,由伊万·谢苗诺维奇( Иван Семенович )校长率领——朱可夫对他们亲自下达了动员令,要求学员们立即出发,前往莫扎伊斯科防线抵御德国人,而这道防线距离莫斯科仅100多公里,是莫斯科最后的守护线。

波多利斯克炮兵学校,建于1938年9月,目前原始校舍已经成了俄联邦国防部档案馆的房地。当年学校共有4个炮兵训练营,1500-2000个学员在其中学习,截至整编时期,大约拥有3500个学兵。

炮兵学校的校长伊万·谢苗诺维奇是1941年9月5日被临时任命的,至1941年12月8日为止,他带领学员们英勇的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战斗,直到撤往后方。在这之前,他是第8炮兵旅的指挥官,曾于1941年8月15日获得红旗勋章。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建立于1940年1月,8月1日他们才搬到波多利斯克最后的校址;这是一个专门训练打机关枪的学校,底子是个营级单位,轻重机关枪都有训练,总共有接近2000名学员,现在他们的学校旧址成为俄罗斯国立旅游和服务大学的场地。

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在1940年12月8日迎来了新校长斯米尔诺夫·瓦西里·安德烈耶维奇少将(Смирнов Василий Андреевич),他在1941年11月25日卸任,至1942年2月19日,步兵学校交给扎兰波夫斯基率领,1942年7月21日,由阿帕基泽·瓦伦丁·安德烈耶维奇少将担任校长,直到1947年。而斯米尔诺夫·瓦西里·安德烈耶维奇则在学校合并后,在舒亚市又成为了合并学校的校长。

顺带说一句,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之前的校长叫阿法纳西·斯捷潘诺维奇,他本来是110步兵师425团的指挥官,41年6月22日的卫国战争爆发后,他在德军的突击中战斗并失踪。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实际上学兵的成分也比较复杂,除了两所军校成员外,还夹杂了许多小型的培训班、培训营,有不少其它学校学生被充实进波多利斯克。所有学员的共同特点就是“年轻”,用后来的话说叫“好人家的孩子”;他们被作为基层技术军官培养,许多人都是大城市里的孩子,生来就在读书和考试,在此之前他们连远门都未出过,而现在他们被整编成了一个军校团。

当时的莫斯科并不像如今所宣传的那么刚硬,城内四处逃难,人心惶惶,后世统计,有1000多个党员烧掉了自己的证件,438个企业和机关的干部逃走了779个,有148.4万卢布的现金、105.1万卢布的财产被盗窃,被偷跑的汽车更是成百上千。而逃不走的人们,则化成匪徒,去抢劫,去暴乱,去想办法过一把最后的灾难瘾,内务部用了很大的力气才进行了镇压。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开向远方的士兵

波多利斯克的学员兵们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踏上了战场,他们被派往莫扎伊斯科防线的伊利因斯科耶(Ильинское)。情节就与电影上的一样,他们只有老式的教具做武器,好不容易找到一些杂牌步枪和不少莫辛纳甘,甚至还有当年法国人的烂货。炮兵学校的情况好一点,它们拖出了几挺机关枪,以及一些乱七八糟的老式大炮,这些居然是1877-1878年俄土战争期间的东西。为了尽快到达战场,学兵们强行征用了一些民用汽车,因为他们只有3天的口粮,靠走路过去早饿死了。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影片中德军的装甲部队

按照朱可夫的要求,军校生们要在伊利因斯科耶至少顶住5天的进攻,最好能顶到7-8天,因为此时已经没有任何预备队了,内务部甚至将莫斯科抓到的犯人往前线补充,这些人却只能做一些挖战壕的工作,他们干的甚至比莫斯科城自发援建工事的女人们还差,而对面滚滚而来的是古德里安精锐的机械化部队。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学兵们当年的合影

就这样,学兵们步入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血雨腥风,除了武器不足,他们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各级指挥人员。毕竟是仓促凑在一起的技术学校,大部分人只受训了3-4个月不到,而6个月他们就可以毕业了。为了扬长避短,军校生们选择了大胆的主动出击,1500名学兵组成的“先遣支队”强行炸毁了乌格拉河的大桥,并在河东岸据险而守。此战他们得到了西方面军伞降勤务主斯塔尔恰科少校的帮助,有400名伞兵参与了行动。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修筑工事

之后的5天里,他们这个小小的突出部承受了敌人最强大的火力,德国人将之视为己身的耻辱,更视作莫斯科的突破口,学校的学员与德军展开了一种被称为“拉锯”的战术,双方互相填入兵力去反复争夺阵地,政委波兹诺夫(Постнов)和三分之二的学兵倒在了战场上,弹尽粮绝。

退下来的学兵与大队人马在小雅罗斯拉韦茨设立了新防线,在那里继续阻挡了德军两天的疯狂进击,摧毁了大量德军坦克和装甲车,甚至与德军打起了白刃战。在对内宣传中,德军称他们为“西伯利亚蒙古人组成的部队,被苏联督军以割耳朵威胁着不准后退”,这是种稳定军心的方法,他们怕士兵们知道对手都是些十七八岁的娃娃兵时会吐血。实际上军校生们表现的极为慷慨凛然,他们的战斗意志相当顽强,而且作风特别楞。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河上的苏军士兵

但因为弹尽粮绝且毫无后援,部队最后还是撤到了伊利因斯科耶,在继续抵挡了德军一阵子后,阵地又再次被突破,到19日时,学兵们已经退至库季诺沃地域,他们继续搭建了防线,依托公路和丘陵抵御德军,然后又陷入了德军的重围。不过,莫斯科的局势已经大为缓解,他们得到了向纳拉河附近突围的命令,所以很快又莽出了一条生路。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德军的坦克洪流

1941年10月20日,苏军进行了新的战略布局,莫斯科全城做好了巷战的准备,新组建的作战部队和民兵纷纷开赴战场,而叶廖缅科上将则开始指挥布良斯克方面军的残余部队突围,最后古德里安的部队被挡在了莫斯科附近的工业城市图拉前面。

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也在同一时间得到了撤退的安排,上面下给他们的命令是——在伊万诺夫继续完成军校训练。很快他们被送往后方,剩余的1000多人被送到了伊万诺沃州(Ивановская область)的舒亚市(Shuya)。就这样,波多利斯克学员们留在了舒亚市,在这里建立了新的学校,名为舒斯基(Shuiskoye)步兵学校,从1943年到1954年,这所学校一直在那里。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倒在大炮边的士兵

两所军校整编团的学员,在短短几天的战斗中牺牲了2500人,然而他们在纳粹的“台风行动”中,坚决的挡住了反击,消灭了对方100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5000多名官兵。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为莫斯科赢得了缓冲的时间,德军在之后的时间里迅速陷入了后勤困难,然后让天气和苏联的战士一起剿杀殆尽。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谢苗诺维奇和学校旧址

校长伊万·谢苗诺维奇在莫斯科保卫战后屡建战功,他加入了近卫第2集团军,获得了苏沃洛夫一级勋章,参加了对塞瓦斯托波尔和柯尼斯堡的战役,荣获苏联英雄称号,之后在哈尔科夫任职多年,甚至在50年代还担任过援华的苏联军事专家。伊万·谢苗诺维奇晚年写了许多回忆录,比如《突击》、《台风》,直到1980年逝世。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1971年再聚首的同学们

与有名的人相比,那些战士在疆场的学兵们才是最可怜的,波多利斯克学校并不算正规的军校,再加上战争中的遗失,以及收尸时的条件所限,许多人的名字和身份就这样搞丢了,直到现在,许多人的身份仍然是无名烈士。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后人设立的纪念碑

最后,让我们再轻轻的欣赏一遍《塔尼娅·塔纽莎》的歌词,那是属于年轻人的曲子,他们将青春留在了纷飞的战火岁月中,为保卫祖国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也许你再看到《莫斯科保卫战》时,会涌现出不一样的心绪。

高唱:塔尼娅·塔纽莎!保卫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

纪念碑上,一道道防线,一道道血肉

我记得外省小城一座,

寂寥,僻静,惹人愁绪,

我记得车站和教堂,

记得城里的林荫路上,

曾经在闪烁的人影双双,

我望见可爱亲切的身影,

蓝色小帽子,蓝色短上衣,

雪白的衬衫和少女的身姿,

我飞逝的浪漫故事。

塔妮娅,塔纽莎,我的塔吉扬娜,

你还记得这火热的夏季吗?

难道我们都将会忘记,

所有一切曾经的记忆?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