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尽废的朝鲜与日薄西山的大明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0 17:41:50
  • 栏目:历史
  • 来源:喜气洋洋小状元
  • 9645 人围观

在开始讲丰臣秀吉的故事之前,还真得先聊聊朝鲜(当时叫高丽,不叫朝鲜)。

前文书说到隋唐都和高丽打过仗,都没整明白高丽,害的到现在还屡屡被人家拿来借题发挥。看来高丽这个地方还真不能小看了。后来蒙古人盯上高丽了,蒙古兵勇猛吧,前前后后打了高丽好几十年,去了九次才逼迫高丽低头叫哥,这是为啥呢?

武功尽废的朝鲜与日薄西山的大明

公元1219年,这一年是南宋嘉定十二年,宋宁宗赵扩在位,六十年后宋灭亡。这一年蒙古与高丽约为"兄弟之国"。蒙古从此年年遣使到高丽索要各种物品(从毛皮、绸缎到笔墨纸砚无一不要),蒙古人贪便宜的老毛又犯了,高丽国本身就穷,值钱的家底又不多,地主家也没多少余粮啊,老这么弄谁受得了,高丽心生怨气。

几年后蒙古使者又去了,连吃带拿的又弄了一堆东西,回国途中就被高丽人被害了性命。蒙古人生气了,不可饶恕,决定报复。

武功尽废的朝鲜与日薄西山的大明

蒙古兵多厉害呀,可还真没拿下高丽,前前后后打了好多次才名义上降服高丽。为什么这么说呢?以下有几个原因。

第一,蒙古兵力主要部队都用在其他地方打仗去了,投入高丽作战的并不是主力。

第二,朝鲜地形复杂,北部多山,蒙古横行天下的骑兵战术在这里施展不开。

第三,朝鲜半岛周围有很多岛屿,高丽人打不过就一溜烟儿跑到岛上去,当时蒙古人还没有完善的水军,蒙古人干瞪眼上不去。

第四,高丽人的反复无常,每次都是先和好,送人质,等人质一回来立马反水。这给蒙古人气的反复去了好几回高丽。

第五,天高皇帝远,地理位置偏远、地形相对完整易形成地方割据。

第六,战略意义不大,后勤是个老大难问题,在农业社会里,军需供应一直是个大问题,物资供应距离太远,代价高昂。尤其是当地的草料蒙古马很不适应,口感不好,总拉稀......

第七,高丽工农业都不发达,战争代价太大,投资回报率太低。

第八,高丽人种系阿尔泰种,当年的高丽人民那也是民风彪悍的,但是普遍文化水平低,接受新事物缓慢,反抗强烈。

再有就是当时的中国大地以农立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物质基础非常好,中国人民还特会享受,吃喝玩乐是一条龙啊,蒙古人一门心思打高丽除了脸面,实在找不出其它理由。

武功尽废的朝鲜与日薄西山的大明

所以磨磨蹭蹭的直到1273年四月,朝鲜才彻底臣服于元朝,成为元朝属国。

此后,元朝在此地设立征东等处行中书省,当时的朝鲜王兼职做这个差事,估计也没什么薪水。朝鲜在历史上一向和越南一样作为中国的藩属,常常纳贡,岁岁来朝。


从1273年到1592年,除了发生过一些规模不大的还是以中国为主体的战争外,朝鲜很多年都没正儿八经的打过仗。外部威胁消失,有事儿大哥给罩着,还训练部队干什么呢。所谓“两百年平宁之世,民不知兵”,部队也就是个混饭吃的地方,军事素质极差,连民兵都不如。

军队成了摆设,打仗无从谈起,只能收拾收拾来自国家内部的各种不和谐声音,对付对付盗贼、流寇、闹情绪的老百姓而已。至此,那个曾经不畏强权、有血性、桀骜不驯的民族消失的无影无踪。

武功尽废的朝鲜与日薄西山的大明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这时候万历皇帝领导的大明集团又什么样呢?

一说到万历皇帝,最脍炙人口的事件就是这哥们三十年不上朝,宅在后宫不出来,打破所有皇帝保持的记录。

武功尽废的朝鲜与日薄西山的大明

在这里还是要替万历同志解释下,不上朝不等于不上班,办公室换了个地方罢了。人家政权却没有因此而被别人夺走,可见万历皇帝还是有着相当的政治手腕。他虽一生饱受指责,但最大的责任是没有找到一位优秀的继承者,他的后辈没能出现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万历的一生虽然未踏出宫禁半步,却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远征,这就是万历三大征,指的是万历年间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半岛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这可是万历皇帝一生的杰作。

武功尽废的朝鲜与日薄西山的大明

万历三大征

1592年的宁夏之役。宁夏是明代边陲九个军事重镇之一,主要是防御蒙古族人。该战役沉重打击了明朝西北边境的内外敌对势力,并使满套蒙古不敢扰我边境。告知蒙古部落,明朝边军依然强悍,使蒙古势力无法明白明朝边境虚实,最后维护明朝西北边境的稳定统一。

1599年的播州之役。百年的王朝,千年的土司。古代的云南、贵州、广西,有着世袭2000多年的苗族土司,势力根深蒂固。从秦汉时期开始土司们一直处于一种半独立的状态。明朝一直致力于分化瓦解土司地盘。直到土司杨应龙叛乱,被万历时期的名将李化龙成功平定,自汉唐以来的汉族政权对西南少民土司的统治力达到了顶峰。震慑了明朝西南土司分裂势力,巩固了明朝西南边境的稳定统一。


这第三大征便是1592年开始的抗击日本丰臣秀吉的朝鲜半岛抗倭之战。

三大征是万历当政的48年中唯一可圈可点的政绩,这之后万历就隐居深宫倦理朝政,可以说做了二十多年的宅皇帝。

三场战争虽然都取得了胜利,达到了巩固明朝边疆稳定的目的,使大明王朝免受倭寇的侵略的最终目的。但是这三场战争也严重消耗了明朝的财力。如同身有隐疾又外感风寒,虽风寒已去,但内疾难除。此时的大明朝江河日下、已现衰败之象。

1592年四月的一天,丰臣秀吉站在名古屋的城池之上,神色凝重的远眺自己的远征舰队缓缓驶向对马海峡,天际线上一点暗黑的轮廓便是朝鲜釜山。

日军的进攻一如既往的顺利,正如你所料,朝鲜王朝毫无还手之力。

武功尽废的朝鲜与日薄西山的大明

1592年4月12日其第一军团一万八千七百人渡海至对马岛待命。

1592年4月13日九军出发之命到达。

1592年4月14日侵朝的日军首先于釜山登陆。

1592年5月2日克朝鲜王京汉城。

1592年6月15日攻陷平壤。

朝鲜军队不敌,朝鲜王李昖感到大事不好,急忙带领官妃、部分大臣仓皇逃往义州城(新义州),跑的可是真叫快。而他的两个儿子,二子临海君李珒、三子光海君李珲都给甩丢了,在逃到咸镜道后被加藤清正给抓住了。

您要是去丹东旅游的话,站在鸭绿江边往南看,对面就是朝鲜新义州。两国隔江相望,最近的地方不过百米。

武功尽废的朝鲜与日薄西山的大明

从登陆上岸到攻进平壤城不过区区2个月时间。当然,这两个月日军也不是像自由行似的想去哪就去哪,朝鲜政府军也进行了一系列抵抗。李国王就派遣两位将军申位和李镒带兵阻敌。这个申位将军还挺有气节,兵败后自杀殉国,一些被击溃的朝鲜军队和民间人士自发组织起来打起了游击,不断骚扰日军部队,拖延日军进攻的速度。

日军陆路进攻相对顺利,但海上的进攻却频频受阻,遇到了朝鲜大名鼎鼎的水军将领李舜臣。这个李舜臣将军可不简单,他绝对是那种居安思危,有担当的军事将领。据说当年还因为自己牢骚话多曾一度被军队内部排挤,差点卷铺盖卷滚蛋。

武功尽废的朝鲜与日薄西山的大明

李舜臣发明创造了一种全装甲军舰,形似乌龟,被称为龟船。在韩国电影《鸣梁海战》中龟船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大概韩国人自己也觉得不太好看吧。

不太好看,但真的有效果,现在分析来看,整条军舰吃水以上部分被厚铁甲片包裹,船帮周围开数个炮口,日军的火绳枪和火筒不能击穿,既有火力又有防御能力,日军奈何不得,动力部分是人力划桨加风帆的混合动力,混战时机动性比较灵活,貌似不善于长距离奔袭,近海防御肯定够了。为防止跳帮作战,船壳周围还布满了铁钉子,你可以理解为平头哥蜜獾套上龟壳外加一件刺猬大氅。

武功尽废的朝鲜与日薄西山的大明

就这么一个结实、跑得不慢、火力还挺猛的东西让日军大为惊讶,怎么就不知道朝鲜人还有这玩意。所以整个朝鲜半岛战争中,日本海军一直非常被动,损失不小。

明朝大哥要是坐视不管朝鲜失败亡国已成定局,那么大明万历是什么态度呢?

其实在日本进攻朝鲜不久,明朝万历就接到求援报告了。自打日军进攻朝鲜以来,明朝的朝廷是一刻也没消停过,每天都大吵大闹,从早到晚,连个中场休息都没有,兵部那帮丘八十分想打,部长石星尤其激动,朝堂之上吐沫星子飞溅,主动请愿,表示不用别人,自己带兵就能收拾日本人。刚提出来就被一干同事给怼回去了,认为挡在门外就行了,还出什么兵啊。又严厉批评了朝鲜同志,说他们是一被人打就求援,抓几个俘虏就要封赏,自己打仗却是“望风逃窜,弃国于人”,去救他们简直就是白费劲。

这时候跑到江边的朝鲜大王李昖实在是等不及了,提出了“渡江避难”的要求。就是说让我先过去躲躲,可是辽东巡抚不乐意了,过来我们还得接待,花费谁给报销?

朝堂之上吵得不可开交,多数人主张不管,让李昖带几个随从过来政治避难就行了,其他的事我们管不了。最后有一个人说了一句话。

宜速救援,无疑他日疆患。“应该早日出兵救援!”

武功尽废的朝鲜与日薄西山的大明

这人一发话,大家都不知声了,谁呀?明神宗万历。

于是,明神宗下旨:“倭贼陷没朝鲜,国王逃避。朕意悯恻,援兵当出。差人宣谕彼国大臣,着他尽忠护国,督集各处兵马,固守城池,控扼险阻,力图恢复,毋得坐视丧亡。”

丰臣这个老东西带着一帮矬子砸了我兄弟的场子,我要坐视不管,我这大哥还有谁服气啊,江湖义字当头,这个忙得帮。不能看着我兄弟被扁成这个球样,弟兄们分头准备一下,召集各码头小弟,带上家伙,务必给我打回去,替我兄弟报仇。

万历二十一年(1593)正月初七,在号称三千里江山的朝鲜半岛上,一支无比锐利的正义之师即将于日本战国枭雄丰臣秀吉上演16世纪世界上最为惊心动魄的大较量。(未完待续)

武功尽废的朝鲜与日薄西山的大明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