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百年孤独,余华在《在雨中呼喊》的孤独绝望中却带着丝丝希望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9 13:10:51
  • 栏目:情感
  • 来源:蘑小菇
  • 7676 人围观


相比百年孤独,余华在《在雨中呼喊》的孤独绝望中却带着丝丝希望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不知从何时开始,孤独开始将你我包围,孤独成为了人们一个热议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声,认为自己是孤独的,觉得自己总是会平白无故的难过起来,更有人自嘲道“有时候觉得自己努力社交努力合群的样子,比孤独更显孤独”。

很多人开始在网上交流然,看了很多人对于自己孤独的描述,好似都是大同小异,于是觉得,孤独好像也就没有那么孤独。

相比百年孤独,余华在《在雨中呼喊》的孤独绝望中却带着丝丝希望

人为什么会觉得孤独?曾经我遍寻不到答案,最近我在为梦想奋斗之时,我忽然找到了答案,当你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计划行事,那种深深的无力感便会慢慢化为孤独,想要去摘星星的追梦人,孤独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常常谈及梦想,却又常常耽于梦想,太多的诱惑和我们那弱小的自控力,常常使得现实和理想往往落差极大,那看似触手可及的成功,又模糊不可能实现,深深的无力与孤独包裹着我们。

相比百年孤独,余华在《在雨中呼喊》的孤独绝望中却带着丝丝希望

不禁让我想到了小时候,老师曾教过一篇鲁迅的文章《呐喊》,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孔乙己在那段历史下的悲剧生活,从一个小人物反应了一个时代,对于这篇小说,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孔乙己时常挂在嘴边那句话“你可知这茴字有几种写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今我却从中品出了另外一种意思,我忽然觉得孔乙己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对于文学他执着似疯魔,同时孔乙己也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人,这不也是一种坚持

如果孔乙己活在现在的时代,他对文学的那份执着一定会被成全,他只是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过得穷困潦倒只是人们附加给他的,其实孔乙己要能放下那份“自命清高”与面子,也不会沦落到如此下场,生在一个令自己格格不入的时代,只能为了最初的理想而死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大家应该基本都听过,书中写的是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它无处不在且充满绝望

相比百年孤独,余华在《在雨中呼喊》的孤独绝望中却带着丝丝希望

余华在《在雨中呼喊》写道“我不再装模作样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小说表现了一个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绝望、幻灭、孤独与忧伤。

在这孤独啊也算是我们手里最后一根稻草,它守护着人们心底最初的梦想,很多人毕业后初入职场常常会感觉极度不适应,因为他们觉得周围虽然人声鼎沸,但他们讨论我不喜欢的话题,为了不显得特殊我只好微笑,目光深远,于是孤独从四面八方涌来,将我吞噬。

其实孤独又何尝不是一种美,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我们深有体会,为此拼命挣扎,不被同化,便是对梦想最大的尊重,对抗现实这件事,成功的人成了艺术家,失败的人成了“疯魔”。

相比百年孤独,余华在《在雨中呼喊》的孤独绝望中却带着丝丝希望

其实很多时候孤独与迷茫其实源于我们的弱小,我们应该努力的去为了理想与梦想去奋斗,而不是仅存于想象里,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不似偶像剧,我们要努力自律并寻求机会突破。

其实孤独的多种形式,总有一种存在于你的生活,“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这句话曾一度让我痴迷其中,就如他的小说每一个故事都印象深刻,全文都在织就一场密密匝匝的细雨,一丝一丝的感伤沁心,在灰色的格调里,一星半点的柔情就显得格外动人,而文中各种蒙昧偏激与无奈无助又不停击打的读者,想叹,又叹不出什么来。

这颗星球的人偶尔脆弱,我也偶尔想与你们一起沉迷,但每次当我想放弃的时候都是梦想叫醒了我,愿你我,捍卫梦想,战胜现实,不再不再孤独!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