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不抗拒所有的看似嘈杂,接纳便是修行

  • 小编 发布于 2020-06-25 06:15:43
  • 栏目:情感
  • 来源:国学书舍
  • 8736 人围观

01

人生这一场修行路上,不要和任何与生俱来的东西对抗。

从人性本源妄念到遇见的所有嘈杂,先选择接受和顺应,才有资格改变和节制。

道德经:不抗拒所有的看似嘈杂,接纳便是修行

人性本身存在着许多不太合理的东西,比如说欲望,攀比心,嗔心戾气,这些看似不合理,实则也是一种合理的存在,因为它们同属七情六欲之中。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接受这一些状态的存在,并且正确的引导和控制,而不是一味的去除和抵抗。

人的本性之中,有一个非常错误的思维习惯,那就是去除不好的东西,这个在人性之中叫做“趋利避害”。

我们对于不好的遭遇,想要即刻的避开,对于人生不好的思维和心态,也想要及时的剥离,这更是非常错误的思想。

道德经:不抗拒所有的看似嘈杂,接纳便是修行

对人生出现的所有不好的事情,既然出现了,它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潜在的形成根源和因素。

你看到的不好,只是一种“象”,你想要剥离的也是“象”,但是忽略的是背后的根。

即便是贫穷或者人生遇见的苦难,以及与人的矛盾等等,背后都存在一个容易忽略的形成根源,而根源的问题多数在于自身。

当你一味忽略其过程时,不但达不到剥离,反而因为你的抗拒而更痛苦。

好像一个人经历了低谷,此时的夙愿一定是快速的脱离低谷,但是这样一种强硬的“抗拒”,不但脱离不了,反而越来越痛苦,跟你对抗的只是问题的“象”,只有找不到问题的根,才知道低谷形成的根源。

而先学会接受和顺应,才是对待这个问题最好的态度。

以此类推,所有糟糕的事情,都不要刻意的去避开,而要学会先接受和顺应,并且找到背后的根源,以修养自己的德行和基础,来避免这一个问题在人生中加剧。

道德经:不抗拒所有的看似嘈杂,接纳便是修行

02

而对于那些不好的思维和心态也是如此,包括我们提到的欲望。

比如很多人提及修行时,第一想到的就是完全清除欲望,其实“清除欲望”是一个悖论,即便对于一个追求六根清净的人,“六根清净”本身也是他的欲望。

人即便“无欲”能则刚,但是我们能做的也只是让欲望合理的存在,而不是去除人生本性的东西。

人即使走在完全修行的路上,完全背离生活,也不必刻意的清楚欲望,因为所有的刻意本身也是一种欲望。

在《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德经》提出“五色、五音、五味”对我们的人生产生的影响,当我们面临这些人性的欲望存在时,要做的是关闭自己接受五色五味五音的途径,不因外在的富贵荣辱撩动自己平静的内心,而不是去除欲念这一个情欲本身,这就是对于人性本源最好的态度。

道德经:不抗拒所有的看似嘈杂,接纳便是修行

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星渊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家国,乞人号饔飧,分位霄壤也,而焦思何异焦声。

行为刚烈的义士可以让千乘之国礼让于人,贪求无厌的人却可以为了一文钱而争夺,这两种人的品格有天壤之别,但是义士好名的心理和贪财好利的人心理没有什么区别。天子掌管国家大事,乞丐沿街讨饭,两种人身份地位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天子思虑国家事务和乞丐乞求食物,两者又没有什么区别。

同为欲根,同为贪求,只是身处的角色和层次不同,而贪求的状态不同,那么本质是没有区别的。

道德经:不抗拒所有的看似嘈杂,接纳便是修行

就好像在生活中,很多底层人和那些身处富贵中的人同样感觉到痛苦,道理是一样,不管他们处在什么样的阶层,同样摆脱不了欲望对于自己的折磨。

看似富贵人家比贫穷人家物质更丰富,但是他们欲望的根是同样的,都是贪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欲望本身就是我们七情六欲之中存在的状态,无善恶之别,也无高低之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欲望合理的存在,避免自己的人生受欲望所主导,而生出妄念,做出妄为。

道德经:不抗拒所有的看似嘈杂,接纳便是修行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