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生二胎后丈夫和大女儿悄然“失踪”,得知真相后她彻底崩溃

  • 小编 发布于 2020-06-25 14:22:42
  • 栏目:社会
  • 来源:腾讯
  • 8977 人围观

图片

都说父母与孩子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父母看着孩子从襁褓里的婴儿,到蹒跚学步、读书、毕业,最后孩子也为人父母。对我来说,这个过程是世上最幸福的事,而我和四岁的女儿,还未享受天伦却无时不刻面对即将分离的煎熬。

我叫孙善芬,来自贵州省大方县,我家是一个最普通的农村家庭,丈夫张德兴在工地打工赚钱,而我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是其乐融融。

图片

2018年10月1日,二宝的降生让我幸福感倍增,当我看到这个与我血脉相连的小人儿,我就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当我沉浸在再为人母的喜悦中时,丈夫告诉我,两岁多的大女儿张芷涵最近感冒发烧了,我叮嘱了几句便让他带着女儿回家休息,自己一人在医院带着小宝。

没过几天,这种喜悦便被月子期的焦虑取代。剖腹产伤口的疼痛和孩子不眠不休地哭闹,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睡过觉了,而丈夫几天没有出现也让我满心埋怨,不由得流下委屈的泪水。

图片

可每次给丈夫打电话,他总是说芷涵因为肺炎在医院住院,不方便去接触小宝,让我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满心疑虑的我一直在惴惴不安中度过,月子期结束便去到女儿所在的医院看望。在医院第一眼看见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的女儿时,我的心里泛起不安,又见床头的催款单上赫然写着“白血病”这几个字,我的脑袋“嗡”地一声,心里闪过几百个念头告诉自己这不可能。

可当我看见丈夫憔悴的面孔,一切便已了然于心,我和丈夫相拥而泣。

图片

医生说:“孩子还小,这病的治愈率挺高的,但需要筹钱尽快进仓移植才能痊愈。”于是我把刚满月的二宝送到亲戚家里,便和丈夫带着芷涵在医院一边治疗一边筹钱。由于化疗的副作用,芷涵好多天不吃不喝,还一直呕吐,肚子里吐空了就吐胆汁;然后是腹泻,一天上厕所二十余次,有时候嫌麻烦她就一直坐在便盆上;有时候坐着睡着了,我便把她抱回病床上。可这些孩子都坚持了下来,用她灿烂的微笑与病魔抗争。

图片

每次做骨穿的时候,那么大一根针从孩子的脊背穿进去,我连看都不忍心。孩子虽然怕得要命,可她还是对我说:“妈妈,虽然很痛但是我要坚持下去,我要早点把病治好,早点回家。妈妈,我可以哭吗?我哭但是我不动好吗?”打升白针的时候,孩子全身骨头都疼,有时候翻个身也能把孩子疼得哭出声来。看着孩子受苦我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擦干眼泪陪在她的身边。

图片

就在芷涵三岁生日的那天,我本想给她过一个简单的生日,可孩子突然出现出血点,密密麻麻地从脸部向四肢蔓延,我和丈夫都很紧张,预感到孩子情况不太好。医生告诉我们:“孩子需要尽快去北京移植,不然恐怕保不住了。”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愣了半晌才回过神来。可是,移植需要准备至少30万的进仓押金啊!

图片

我和丈夫开始拼命地筹钱,把家里房子卖了十万,加上孩子爷爷捡垃圾存下的三万元钱,还是远远不够。通讯录里的朋友无论熟或者不熟的,我都一个一个打电话去借,那时候亲戚朋友看见我们都绕道走,可为了女儿的病能治好,我们只能豁出脸面。

2019年7月1日,我们一家三口带着东拼西凑来的18万元来到北京,在北京博仁医院住了58天才把癌细胞全部清除,接下来又转到河北某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图片

在移植仓刚开始进行干细胞回输时,芷涵便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因为连续几天的高烧不退,口服药根本喂不进去,医生找我谈话,让我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当时我手抖得连笔都拿不住。

那时候孩子基本上所有血象都是零,看见她睡在床上一动不动,我生怕她撑不过去,只能不停鼓励烧得迷迷糊糊的孩子不要放弃,希望她睁开眼睛看看妈妈。那一刻,我看见孩子小小的身体竟然动了。

她挣扎着睁开了眼睛,喊了一句“妈妈。”,我抱着孩子喜极而泣。她勉强把药吞了下去,可是立马就吐了,只能再吃。身体稍微好一点的时候,她还笑着对我说:“妈妈别怕,我是打不死的小强。”就这样,我们母女俩在移植仓里熬过了35天。

图片

2019年10月21日,芷涵顺利出仓,出仓后开始出现肠道排异和皮肤排异。“妈妈,咱们家是不是没有钱了?我看你和爸爸每次都是吃我吃剩的饭菜,有时候只喝粥,我不想你们再为我受苦了,我吃点药就会好了。”一向坚强的女儿崩溃大哭。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抚摸着女儿身上皮排留下的疤痕,我都不禁流泪,这个孩子受了太多她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痛苦。

图片

女儿患病的这两年来,我的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宝刚满月就被送到了亲戚家,至今也没见过几面,现在都会叫爸爸妈妈了,可她还不认识我,那种说不出来的痛让我夜不能寐,我亏欠她们姐妹太多。

对于大宝,我倾尽所有也没能给她健康的身体;对于二宝,我没尽到做母亲的责任,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对生活不敢有太多奢望,只希望看到我的女儿能健健康康地活下去,哪怕欠下的债需要我用一辈子来还。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