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女性都欠这个中国男人一声谢谢

  • 小编 发布于 2019-10-31 06:07:03
  • 栏目:社会
  • 来源:环球网
  • 7921 人围观

10月25日晚,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纪念周健博士专题演讲会,会上举行了周健博士塑像揭幕仪式。塑像将放置在周健生前创建的科研所的大门门厅。

全世界女性都欠他一声谢谢!这个土生土长的杭州男人,澳大利亚给他塑像

据了解,昆大每年从全世界挑选杰出科学家,来给公众做深入浅出的演讲,帮助公众了解在医药研究方面的最新重大进展。

周健博士生前和Ian Frazer教授共同研制成功了宫颈癌疫苗。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曾说,全世界数千万的女性都欠周健一声谢谢。

你可能不知道,这个让全世界上亿女性受益的英雄,是从杭州走出去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1

老浙二家属圈中最聪明调皮的孩子

全世界女性都欠他一声谢谢!这个土生土长的杭州男人,澳大利亚给他塑像

周健居住过的小营巷浙医大“小洋楼”

认识周健,绕不过杭州。1957年2月24日,双鱼座的周健出生了。

周健的家,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部队医院转业到浙医二院工作的专家,家里还有一个大两岁的姐姐。1958年1月初,周家搬进小营巷的阿弥陀佛弄2号墙门里。墙门里建有一幢三层小洋楼,被称为浙医大小洋楼。

全世界女性都欠他一声谢谢!这个土生土长的杭州男人,澳大利亚给他塑像

在这样的氛围下,从小,周健就对医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按照姐姐周凯回忆,弟弟小时候很喜欢医院里的瓶瓶罐罐,爸爸经常拿回家让他搞点小发明。

老杭州都知道,杭州的夏天还是蛮热的。周健搞了个有意思的小发明,把玻璃盐水瓶里灌上汽水,瓶口栓上绳子,扔进井里,晚上全家一起喝冰镇汽水。邻居们看到了,也学样子,都夸周健聪明。

当然,周健骨子里也有小男生的调皮。

那时候邻居基本都是老浙二的家属,有人家刚买了密码锁,一会儿工夫就被周健破解了;邻居家养了小鸡,他抓来研究解剖结构;邻居在院子里种了向日葵,他拔了做研究……

2

求学时收获爱情,

学位论文还拿到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聪明调皮的男孩子,读书用起劲来,也会很出色。我们来看看他的求学经历:

全世界女性都欠他一声谢谢!这个土生土长的杭州男人,澳大利亚给他塑像

1977年恢复高考后,周健考入温州医科大学(原温州医学院),在这里求学的5年,不仅打开了他的研究世界,还让他收获了爱情。

全世界女性都欠他一声谢谢!这个土生土长的杭州男人,澳大利亚给他塑像

后排右三为周健

孙小依是周健的同学,大学期间,周健就展露出了不同。他不仅买了无线电元器件改装收音机,周末更是步行去温州第一百货公司,跟着货架上的电视机学习英语。

正是他的这股韧劲,引起了孙小依的注意。虽然两人一动一静,性格完全不同,但却走到了一起。周健还承诺,不会因为感情影响学习,两人还要比比谁学习好。

之后,周健在浙江大学(原浙江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徐英含教授,并开始了对HPV的研究。

求学中,周健不分寒暑假,不分日夜,工作起来,一杆子到底。有时因为细胞培养需要,经常白+黑连轴转,在实验室,他度过了无数个日夜。

而他的动手能力,也让同学老师印象深刻。

学校里有报废的电冰箱、离心机、孵箱,他会设法去要来,加以修理和油漆,居然和新的一样。

办全国巨噬细胞科研培训班时,周健是骨干。1984年,所在实验室举办两期培训班,每期数十人,来自全国各地,有病理学界的,也有防疫部门的,有教授,也有一般的医生,这个班讲课主要是他,指导实验主要是他,连住宿也是通过周健妈妈帮助解决。

因为有了前期的积累,周健的硕士学位论文发表于美国权威杂志,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8年,北京博士后出站,周健赴英国剑桥大学Lionel Crawford教授的实验室工作,妻子孙小依也前往英国陪伴并担任他的科研助手。

全世界女性都欠他一声谢谢!这个土生土长的杭州男人,澳大利亚给他塑像

周健夫妇在实验室

3

生活上不拘小节,科研上不放过一个颗粒

可能和很多搞科研的男性一样,周健在生活上,可以说是不拘小节。

孙小依回忆,周健做饭很好吃,但每次做饭,都需要别人帮他洗好、切好,他只负责炒菜,炒完菜后,所有调料瓶盖都不翼而飞。

或许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科研上。

在同事眼里,他的勤奋已经到了一种对自己“苛刻”的地步。为了做一个实验,他可以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十天不出门,只用方便面和白菜填饱肚子。

剑桥的这段经历,对于周健来说,更大的影响在于遇到了时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免疫与癌症研究中心主任的弗雷泽,弗雷泽力邀他们前往澳大利亚。

全世界女性都欠他一声谢谢!这个土生土长的杭州男人,澳大利亚给他塑像

周健(右)与弗雷泽

在澳大利亚,周健有了更好的科研条件可以致力于HPV病毒的研究。

在周健看来,做研究就像“玩水游戏”。

1990年,周健在英国剑桥时给杭州家里寄来一盘录像带,向家里汇报在国外科学研究工作情况时,他幽默地说:“搞生物化学的实际上就是‘玩水’,把这个瓶子里的水倒到那个瓶子里,然后再在那个瓶子里加点什么东西,最后能做些东西出来。这实际上是生物科学发展代表着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一门技术。”

做研究在周健看来,并不是苦差事,有些念头,甚至是在生活中产生的。

1990年底的一个夜晚,周健和孙小依散步时,突然提到,已经有表达和纯化了的L1、L2(HPV晚期蛋白、病毒壳膜的主要构成)蛋白,何不把这两个蛋白放在组织液里,看看它们能否合成病毒样颗粒?

散步时的想法,被周健立即应用到了试验中。

大约两周后,两人将合成好的东西拿到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没想到,真的合成了一个病毒样颗粒。

正是这个乳头状瘤病毒(HPV)样颗粒,为宫颈癌疫苗研制带来了重要突破。

全世界女性都欠他一声谢谢!这个土生土长的杭州男人,澳大利亚给他塑像

周健夫妇与弗雷泽

作为一名免疫学家,弗雷泽更关心疫苗和免疫学,他们终于证实病毒样颗粒能够激发免疫反应。两人合作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1991年第185期的《病毒学》期刊上,论文中详细介绍了制造病毒样颗粒的实验细节。

4

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没能等到疫苗上市那一天

周健期盼的那一天,就要来了。

1997年,周健带着伊恩⋅弗雷泽教授来温,促成了温医与昆士兰大学免疫与癌症研究所的合作。

1999年初,宫颈癌疫苗的临床试验在世界各地陆续展开,温州医学院的临床试验也在紧张进行之中。周健计划回中国进行一次学术访问,但那段时间,身体一直很棒的他,不止一次对妻子感叹:很累。

自从出国后,周健没有请过一天病假,一周七天无休更是家常便饭。

虽然妻子劝他放弃此次回国,但周健还是坚持,3月初回到了温医大,查看疫苗临床试验的情况。

3月8日,周健给妻子打去了电话,同样感叹“很累”,谁曾想,这竟成了两人最后一次通话。

1999年3月9日晚,周健因感染性休克病重,第二天,他永远闭上了眼睛,年仅42岁。

而在周健的支持和帮助下,随后几年里,温医大与昆士兰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科研、学者交流、学生互换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广泛的合作。学校在HPV致癌机制及防治疫苗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13年,也就是在周健去世14年后,温州医科大学为他竖立了雕像,他也是温医大历史上第一个被塑成雕像的校友。

5

他的研究,

使全世界亿万妇女得以受益

除了给母校带去荣誉,周健的研究成果,是真正造福于女性的。

2006年8月28日下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亚历山大医院,一对少年姐妹接种了世界上第一支宫颈癌疫苗。

孙小依与周健的儿子周子晞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遗憾的是,周健看不到了。但周健一定很欣慰:随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批准了宫颈癌疫苗的使用。

在之后的十几年间,宫颈癌疫苗一直在不断发展。

2014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默沙东公司九价宫颈癌疫苗获批。

2016年7月18日,由葛兰素史克生产的希瑞适宫颈癌疫苗获批,这是首类可以在华销售的宫颈癌疫苗。

2017年5月19日,中国国家食品医药监督局批准默沙东公司“佳达修”四价宫颈癌疫苗上市。

同年11月9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了默沙东公司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佳达修”《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当日,中国大陆地区首剂四价宫颈癌疫苗在重庆开针接种,此后将陆续在中国大陆接种。

2018年1月9日,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终于在周健的故乡杭州市和母校所在地温州市开始接种,孙小依专程专程从澳洲赴温州亲临接种仪式。

同年4月2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用于预防宫颈癌的九价HPV疫苗在中国上市。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