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圈“裁员潮”之下,从业者该如何度过寒冬?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30 09:17:34
  • 栏目:娱乐
  • 来源:新片场
  • 5297 人围观

这几天除了娱乐圈高以翔深夜录节目猝死事件外,网易“暴力裁员事件”也闹得沸沸扬扬,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事件之后,从11月24日起,网易公关部就立刻安排了专项小组,并且连发两条声明,向被裁员的前员工致歉。一时间也登上了数次热搜。今日,网易再次发布声明,已与当事人和解。(声明结尾如下:)

影视圈“裁员潮”之下,从业者该如何度过寒冬?

在厂长看来,网易这次对裁员事件的处理,已经相当诚恳了。不仅处理了涉事员工还反思并改进了问题反馈机制,且承担了事件的全部责任。

虽然互联网公司裁员的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像网易这样的互联网头部公司还能对此类事件处理妥善,然而遍地开花却深处凛冽寒冬的影视传媒公司,裁员的现象却有增无减,在行业内的影视人们也经常在“离职”“被裁”之间徘徊。

2019年,这个现象有所好转吗?

而身为影视人的我们又如何在这寒冬的夹缝中生存自救?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花时间来思考和深究。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一起拍电影」

作者:吕世明

别不信,影视行业的“裁员潮”还没有停止!

今年第一季度时,作为人员变动、公司招新最活跃的季节,影视行业的人员变动其实还并没有那么火热。

除了头部公司以及项目较为饱和的宣传公司外,已经听到有不在少数的电影公司正才进行裁员

影视圈“裁员潮”之下,从业者该如何度过寒冬?

其中,有一直都奉行“末尾淘汰机制”的一线综合电影公司,也有几年没有出过卖座项目的中型电影公司,以及有着香港浓厚资源也作出过爆款项目但寒冬下选择紧缩的公司,当然也有主管变动频繁资本陷入僵局的大公司,更不用说接不到活就地就散的宣发公司

在外人看来,中国第一季度票房全球第一,盛赞《流浪地球》的划时代;一群官媒、纸媒、平媒也在吹嘘春节档又一次大爆发,行业寒冬早已度过。

影视圈“裁员潮”之下,从业者该如何度过寒冬?

但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真的知道,中国电影市场好不好,可能也只有中国电影人自己知道。

但如今已接近年末,这一波暗流涌动的“离职潮”,也许还要持续很久。

离职潮来袭,

去留主动权早已不掌握在大家手里

照理说,开春后往往是各个企事业开始人才选拔、更迭和储备的重要时节,

近期各个影视公司、发行团队则都开始大幅度的裁员,一些发行团队砍掉了一半的人员。

原来一个区域可能有3-5人,现在仅仅留下一个资格最老的员工。

影视圈“裁员潮”之下,从业者该如何度过寒冬?

这其中,冲击最大的一般是成立时间不足三两年的发行公司。

这些公司一般没有特别强的能力去主控主投影片,盈利能力较差,获得丰厚利润的机会极小。

这部分影视公司大都是砍掉了发行事业部,把地推完全舍弃掉。因这部分公司并没有形成较好的行业口碑,对产业格局的影响力也不大,他们的去留对于影视行业整体并没有伤筋动骨的影响。

人员的波动和离职潮,势必会对整个行业有触动和波及,加之近期互联网行业的解职潮,多家互联网企业被爆巨额亏损,也连带影视行业受到牵连。

影视圈“裁员潮”之下,从业者该如何度过寒冬?

离职后的工作机会到底有没有?答案是未知的。根据了解,目前大多数裁员的部门可能都在“发行部”“策划部”“文学部”。

而背后的原因也是,行业寒潮来袭,不会再像之前一样同时启动多个项目,一旦如此,从开发和终端来下手,紧缩人员

对于从业人员来说,行业的大趋势来了,再怎么努力,也没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去留。

产业动荡的根本原因:

从业者没能拿出质量过硬的作品

目前内地电影产业动荡不断,但影视行业的特殊性在于,他受到其他产业影响没有那么大,虽然其也是一个庞大复杂、需要多工种协同工作的行业,不过和其他产业相比,电影产业对于社会资源的整体依赖程度较低。

其实“寒冬”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

影视圈“裁员潮”之下,从业者该如何度过寒冬?

但凡票房不如预期、股票下跌,俗称“行情不好”,“寒冬”论就会甚嚣尘上,比如在2016年。

只不过今年这一次更甚以往。

在此之下,最容易受到打击的,就是在这个行业里没有“精气神儿”的人。所谓“精气神儿”就是身为电影人的一种骨气,一种对于电影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

特别是中国的影视行业,能够影响和摧毁他的只有他自己,也只有他自己不够坚定、不够执着,才有几年前其他不良资本的影响。其实像中国电影这样大规模和体量,能够起到绝对影响的力量几乎是不存在的。

影视圈“裁员潮”之下,从业者该如何度过寒冬?

中国电影如果最初就能够齐心于作品,可能在矛盾发生的最初就可以化解,中国电影产业想解决目前的问题同样需要依靠自己。

从产业规模逐步扩张、国家对文化产业不断扶持,在很长时间内,我们只是为了提高票房而做了太多违背健康发展的事情,不良资本的渗透、低价票补的疯狂,都使得近些年看似疯狂发展的电影产业,实际上是饮鸩止渴。

影视圈“裁员潮”之下,从业者该如何度过寒冬?

想解决这一切,势必要一切回归到传统和正规之上,至少我们自己电影人应该清楚,中国电影就应该让中国电影人自己说得算,资本、互联网、票务平台方是好东西,但他们最终是要服务和协助中国电影发展,而不是本末倒置,让中国电影成为他们的一部分,为其打工,这极易让他们左右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问题是,看起来好像是要帮助的资金和其他产业,最终的目的更多是要吃掉你,但又因为没有过硬的作品,只能受资本的左右。

价值观

是从业者对付寒冬的最强大的武器

那么对于已经面临危机的中国电影,甚至面临随时随地被劝退、被解职的普通电影发行人员、工作人员,包括近两年总是处于下风的地面发行,我们到底有没有什么手段可以“扭转乾坤”呢?

其实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电影人应该感谢这个寒冬。寒冬帮你们把一些投机取巧者淘汰出去。就如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没有坚持,不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人,以及那些没有责任感和价值感的人,注定活不过这场寒冬。

影视圈“裁员潮”之下,从业者该如何度过寒冬?

那么,靠什么才能度过这场寒冬?

价值观。

“价值观”这三个字,要放在三四年前,谁谈谁就是迂腐,就是妨碍别人赚快钱。但是在寒冬中,能够存活下来,拼的就是“价值观”,依靠的也只能是“价值观”。

只有有价值观和责任感的人,才心甘情愿忍受常人所不能,在寒冬中活下来。

影视圈“裁员潮”之下,从业者该如何度过寒冬?

如果你没有价值观,没有责任感,你可能不应该留下来,你可以把机会留给那些真正有所坚持的人。

韩国、伊朗、印度,甚至泰国,这些国家的很多优秀电影都超过了中国。对于这些国家的影视行业来说,也许从来没有我们所经历的春天。他们的每一天都是我们所谓的寒冬,每一部作品都融资困难。

对他们来说,拍一部电影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所以要认真拍好每一部影片。除了好莱坞,中国应该是世界中最有钱的电影市场。但是,我们这些年却鲜有警世的好作品出现。

另一方面,他们往往也面临着严格的审查制度。比如印度,印度的电影审查制度之严格丝毫不逊色于我们,但印度依然连年产出直面社会现实的爆款电影,如《我罩袍下的口红》《摔跤吧!爸爸》等。

影视圈“裁员潮”之下,从业者该如何度过寒冬?

而我们呢?虽然无法避免审查对电影创作的一定限制。但在此之下,依然有像娄烨、贾樟柯这样的导演,在坚持着自我的表达;或者像《我不是药神》《嘉年华》等影片,同样直指现实。

带着脚镣跳舞,不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电影人的必备能力?所以,不要再给自己找外在理由了。

好的电影并不只是靠钱堆砌出来的,靠的是作为电影人的一种创作自觉,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怀,以及对于电影最纯粹的热爱和对初心的坚持。

影视寒冬中,你和资本的投机者恰好都在一个起跑线。他们是想快也快不动,因为没法靠玩概念圈钱了。

所以这个时候,专心做电影,具备匠人精神的电影人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急戒躁,慢下来,做一些质量过硬的作品。

影视圈“裁员潮”之下,从业者该如何度过寒冬?

裁员潮并不可怕,行业寒冬也没有什么可以恐惧的。价值观是影视行业应对资本寒冬和政策风险的最大武器!

只有具备钢铁意志的人,才能熬过冬天,迎来春天,并且在夏天怒放,在秋天收获所有胜利的果实。

-END-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