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金庸武侠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2 21:54:15
  • 栏目:娱乐
  • 来源:薛定谔的茶
  • 7612 人围观

、(一)TVB金庸剧的发展历程

在香港武侠剧的发展历程中,无疑以TVB出品的金庸武侠剧最具有影响力以及代表性。1976年,由郑少秋主演的《书剑恩仇录》是无线第一部改编的金庸作品。随后,无线也接连推出了《倚天屠龙记》等剧,但当时的TVB金庸剧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制作也相对粗糙,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

80年代,随着制作水平的整体提高,TVB的金庸剧也迈向了一个高峰。以83版射雕英雄传为代表的一系列金庸武侠剧,均在华人地区造成了巨大的轰动,无论是《射雕英雄传》里,黄日华饰演的郭靖、翁美玲饰演的黄蓉。或是《鹿鼎记》里,梁朝伟和刘德华饰演的韦小宝和康熙,抑或是《神雕侠侣》里刘德华饰演的杨过和陈玉莲饰演的小龙女,都成为了一代人心目当中的荧幕经典形象。”

90年代,TVB又开始重拍金庸剧。古天乐李若彤主演的《神雕侠侣》、吕颂贤主演的《笑傲江湖》、黄日华主演的《天龙八部》98陈小春主演的《鹿鼎记》也都大获成功,但相比于八十年代,武侠热潮已经有所减退。

90年代末期,由于各种原因,TVB金庸剧的影响力开始衰落,那一时期出品的《碧血剑》、《倚天屠龙记》、《雪山飞狐》等剧,不管是在香港本土,还是在内地、台湾,影响力都大不如前。以TVB金庸剧为代表的香港武侠剧,不仅难以再续过往辉煌,甚至在近几年基本停产,个中缘由,着实引人深思。


TVB金庸武侠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二)TVB金庸剧在制作上的成功因素

(1)商业化的生产机制

“在香港,追踪一个文化事件,最终总是能找到商业的根源。有人把这种文化命名为工业文化,当文化被商业所渗透的时候,文化只是形式,商业才是目的。”③香港电视剧便是由 “集体创作、分工负责、流水作业”这样一种源自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度所创作出来。

以监制为例,在TVB的特殊制作模式下,一部剧的导演和编剧往往都是以组为单位,这样使得监制的地位变得异常的高,而同一个监制往往有其固定的班底,固定的戏路,例如90年代翻拍的一系列金庸剧皆由李添胜来担任监制,使得剧集的整体风格变得统一和成熟;以导演为例,“有主要导演和负责各种特定类型(如战争、歌舞、竞技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场面)的助理导演”④;以编剧为例,香港电视剧的编剧工作可细分到到由不同的人分别写梗概、场景、对白、感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演员为例,TVB有其自己开办的艺员培训班,演员经过培训后,形成统一的表演模式,且分工明确,而除了台前的艺人,培训班也有像杜琪峰这样转做编导的幕后人才,这种培养机制大大压缩了成本且有助于电视台的人才培养。而除了编剧和演员,其他各个电视剧制作部门也是在这样的一种“台内自制、制播合一”的流水线体制下分工合作,从而满足市场对电视剧集的大量需求。

而金庸小说由于其宏大精妙的故事结构,各色各样的人物,包罗万象的情节。在改编成电视剧的过程中,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需求,是其他题材的电视剧所无法相比的,而在华语电视产业整体并不发达的年代,TVB正是用这样一种高度商业化的生产模式,用有限的资金,制作出了一部又一部优秀的金庸武侠剧。

(2)对观众需求的把握

香港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生活节奏快而且压力大。一方面,对于普通香港市民来说,应付平时的工作和学习已是不堪重负,没有过多的精力以及兴趣试图去通过武侠电视剧来理解原著本身的文化和内涵。另一方面,收视主力军——家庭主妇们的文化水平有限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因此,对于电视剧制作方而言,与其在改编原著小说的过程中,去表达小说丰富的思想和内涵,还不如把娱乐性摆在首位。用人物和情节来吸引观众,不管是剧本改编、表演模式,还是拍摄风格、剪辑节奏,全都符合TVB流水线作业的标准。当观众被剧情和人物所吸引时,也达到了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目的。

而香港又是属于粤语文化区,在制作金庸剧的过程中,原本取材于“中原”的武侠小说也被深深的打上了岭南文化的印记,不管是在台词、音乐,还是在服装,造型等方面都随处可见。并且这种带有浓重岭南文化特色的金庸武侠剧又随着香港的文化输出,对华人社会乃至整个亚洲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从对观众需求的把握来看,TVB无疑是成功的。



TVB金庸武侠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三)TVB金庸剧的衰落因素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TVB金庸剧为代表的香港武侠剧开始走向衰落,而究其原因,和整个香港的电视剧市场息息相关。

(1)内部原因

“香港电视剧不标榜创造性和独特性,在这里,电视剧的生产方式主要表现为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仿作和复制,从而使内容、样式和趣味都带有严重的模式化倾向。”⑤在TVB剧集成功的同时,很多因为“制播合一”的体制而带来的弊端也慢慢地显现出来。电视台剧集这种自给自足的运作模式,严重阻碍了剧集质量的提高,让剧集变得程式化而失去了创新力。而这种模式也造成了TVB长期垄断香港电视剧市场,严重限制了人员、资金、技术的流动。而这种垄断的背后,伴随着的是体制越来越僵化,员工被进一步压榨等一系列问题。

(2)外部原因

随着内地武侠剧市场的蓬勃发展,近几年以金庸剧为代表的内地武侠剧,不管是在资金、市场上,还是在技术等方面,都是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所无法相比的。而相对于内地的时装剧或是历史剧,两地武侠剧的文化差异显然更小、更适合进行拍。而香港演职人员丰富的武侠剧创作经验经验也是发展不久的内地武侠市场所需要的。所以,越来越多的香港艺人或是幕后人员开始北上发展,使得TVB的人才进一步流失,也无力再抗衡内地武侠剧。自2001年的《倚天屠龙记》后便再没有翻拍过金庸剧。近几年甚至连其他武侠剧也趋于停产,开始外购内地武侠剧,诸如黄晓明版《神雕侠侣》在香港热播这样的盛况对于2000年以前的香港武侠剧市场显然是难以想象的。


TVB金庸武侠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