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阴霾下的人性光辉——电影《美丽人生》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12 12:09:13
  • 栏目:娱乐
  • 来源:奔习
  • 9625 人围观

一部超越常规的黑色喜剧片,一副医治战争创伤的最佳良药,拥有温暖的质感、悲剧的人生,从而笑中悲。意大利导演罗伯特• 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美丽人生》, 以意大利式独特的乐观幽默,从全新的视角来反映战争、反思战争。不同于以往二战类电影,该片采用喜剧手法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集中营中悲惨生活的电影,并出人意料地从陈旧的创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鲜的东西,让观众在充满鲜血和死亡的集中营里看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美丽人生。

片中表现的不仅是战争的残酷,更多的是感人肺腑的美好爱情,伟大的父爱和男人的责任感。传统主题的反常诠释、细腻逼真的细节叙事、内蕴丰厚的深刻内涵,《美丽人生》终以其强大的叙述张力与艺术魅力,赢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部大奖。影片以情感、文化为切入点,用游戏的方式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在讲述二战阴霾下爱与人生的同时,揭露了战争及种族歧视给无辜而善良的人们所带来的创伤,最后通过喜剧化的胜利,表达生活是美好的,哪怕一时被黑暗所笼罩,我们依然能找到“美丽人生”的生命哲理。电影以喜剧的形式透过悲伤的视觉故事和意蕴深厚的主题思想,将一个看似不可能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情节编排巧妙,主角个性鲜明,反战主题深刻。

导演贝尼尼独辟蹊径,写战争却不直接写硝烟滚滚的战争场面,采用独特而新颖的表现方法与叙事角度反映特殊年代的爱情与亲情,同时也从心理深层批判了战争的严酷,轻松嬉笑之中的反讽更是以别样的人生态度传递给受众缔造美丽人生的真谛,让观众在复杂的戏剧变化中感受到不是战场更似战场的硝烟味。今天就由我为大家对该影片进行详细的解读。

战争阴霾下的人性光辉——电影《美丽人生》

一、影片全景解读

《美丽人生》讲述二战时期,犹太人Guido 在德国的种族歧视下所经历的“美丽人生”电影:二战前夕,战云笼罩着意大利。乐观开朗的犹太青年 Guido 和朋友驾车去城里,途中邂逅了美丽的女教师多拉,两人互生情愫。几经磨难, 他们结为夫妻,并生下可爱的祖舒华。

然而好景不长,祖舒华五岁生日那天,因为犹太人身份,和儿子被强行带到了纳粹集中营。思念丈夫与儿子的多拉,也毅然登上开往集中营的火车。集中营中,Guido 为使儿子幼小的心灵免受伤害,“欺骗”他说这是为他的生日而举办的一场游戏,儿子信以为真。最终 Guido 为寻找妻子,自己惨死在德军的枪口之下。盟军解放了这个集中营 , 一辆真正的盟军坦克开到了儿子面前。就这样 , Guido 靠他绝妙的机智并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 让儿子纯真的童心在惨绝人寰的悲剧中感受到的却是无比的新奇与满足。

这部影片在全球佳评如潮,除奥斯卡金像奖以外,该片还曾获得过总共二十八项国际大奖,贝尼尼也由此成为奥斯卡影史上第一位以外语片拿到奥斯卡影帝的外国演员。《美丽人生》在美国的票房已经超过《邮差》,成为美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外语片。迄今为止收入已近 2300 万美元,在全球更是突破1 亿美元大关。

战争阴霾下的人性光辉——电影《美丽人生》

有影评家说,“这绝对不是一场悲剧”,不管是影片的前半部还是后半阶段,故事的整个情节就是在一种“喜剧——悲剧——喜剧” 的循环中进行的。显然 , 影片的前后两部分在内容、情绪、基调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这种反差极易造成两部分内在气脉的断裂, 甚至导致了作品整体结构一度支离破碎。

然而,该片却血脉贯通 , 喜中有悲 , 悲中有喜 , 让人在笑中沉思 , 在悲中微笑 , 在悲喜交集中体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效果的达成得益于那些丰富、细腻、逼真的细节描述 , 这些细节伏脉千里 , 绵延呼应 , 使作品前半部分的生活喜剧与后半部分的战争悲剧有机融合 , 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

导演尽可能的用一些喜剧化的因素冲淡悲剧的氛围,但同时又恰恰是这些喜剧因素更加重了悲剧的力量。贝尼尼把原本完美的幸福撕掉一角呈现给观众,如果影片在 Guido 被枪杀时就此结束,观众感到的只是痛惜和对战争的痛恨。然而,“恨”绝对不是本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喜剧大师贝尼尼,很聪明的让祖舒华得到了梦想的“坦克”,并且重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这样的结局最大限度的抚慰了观众渴望完整的心灵,给观众一种心灵上的抚慰,并深刻的揭示出影片的主题: 噩梦是暂时的,美丽的人生才是永恒!

战争阴霾下的人性光辉——电影《美丽人生》

二、影片艺术手法分析

现年 54 岁的贝尼尼出生在意大利的阿里佐,其代表作主要有《一个快乐的传说》、《不法之徒》等。贝尼尼电影追求真实、简练的叙述风格,擅长营造热情洋溢、充满欢笑的叙事氛围。《美丽人生》作为贝尼尼执导的第六部影片依然秉承了这一叙事传统 。

1. 巧妙叙事手法

这部反映二战时期纳粹迫害犹太人的电影《美丽人生》, 曾获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在内的总共 28 项国际大奖。作品以喜剧手法讲述悲剧故事的黑色幽默所显示出的思想深度和人性非常震撼。而且,《美丽人生》因为拥有这些内蕴丰富、精致细腻的叙事 , 才使整部影片气脉贯通, 感人至深。离开了内蕴丰厚、细腻逼真的叙事, 影片叙述的联系性和完整性就会遭到破坏,情节发展逻辑性就会受到质疑,影片喜中藏悲、悲中有喜的艺术氛围也无法形成。在此意义上 , 可以说 , 叙事艺术是《美丽人生》艺术生命的基础和依托

从总体来看,贝里尼在影片细节处理上,着实下了一番苦工。影片中巧妙的运用了中国文学作品常用的“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技巧 。贝里尼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奢侈、艳丽、富贵而又略显古老的罗马式意大利社会,这与后半部分灰暗、艰苦、非人的集中营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一个乐观向上的小人物的愉快温馨的家庭生活为起点,更突显了集中营里的悲惨生活和战争的残酷无情,创造出一种强烈的艺术反差,使观众在看过之后有一种锥心的痛,不禁潸然泪下。

战争阴霾下的人性光辉——电影《美丽人生》

细节叙事是影视艺术叙事的前提 , 那些如珍珠般闪光的细节折射出影视作品的整体风貌和艺术魅力。对此 , 前苏联电影理论家 B• 普多夫金早有论述 :

“要使一部影片在特色上具有统一性 , 导演就必须具备这样难以言传的能力 : 使影片充满许多细致的、来自正确观察的细节。”

从具体情节来看,影片中许多细节的安排可谓独具匠心,不但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暗示了情节的走向, 许多细节还形成了前后呼应的独特效果,甚至形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如“早安,公主!”的童话般的问候贯穿故事的始终,与影片童话般的基调异常吻合。

而叔本华“意念法”的多次运用, 使影片充满了喜剧色彩,更辅助性地强化了人物形象的塑造。Guido 的“意念法”在片中一共使用了四次,

分别是躺在床上为搭档催眠;在歌剧院让坐在包厢里的朵拉看到自己; 婚后让木箱上的花“走”过来;以及在集中营里,当猎狗发现藏在铁箱中的祖舒华时,又用“意念法” 让猎狗离开。

事实上,Guido 并不会使用“意念法”,这样安排剧情,是导演刻意营造的一种喜剧氛围, 让这段充满血腥和罪恶的历史蒙上了“笑”的因素,因为他相信“笑”和“想象力”才是面对这些无奈的最佳良药。

战争阴霾下的人性光辉——电影《美丽人生》

同时,这样通过“意念法” 造成的“巧合”,也揭示出了一个真理——只要心怀希望,永不放弃, 梦想就会实现!这对于塑造基多这样一个充满梦想、乐观向上、机智勇敢的犹太青年形象,无疑是大有帮助的。整个影片中这样精心安排的前后呼应的“巧合”细节还有很多, 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可以说,近两个小时的影片中,没有一个多余的情节,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所有细节都是环环相扣,逐步推进的。就连 Guido 家庭生活中最小的一个细节——儿子祖舒华的不爱洗澡, 也成为在后面集中营里躲过毒气室的“洗澡”的重要线索——可以说“不爱洗澡”竟救了祖舒华一命。

最后,从影片的叙事主题与叙事策略上来看,影片整体体现了二律背反性 。贝尼尼选择历史严肃主题,却运用喜剧化的叙事策略, 二者看来矛盾、荒诞而不可调和。但是,依托贝尼尼个人精彩的表演、精心的情节设置、流畅的叙事手法, 最终使得这一二律背反在母子的胜利欢呼中得到确立。

二律背反性的哲学思想在影片中的运用体现了贝尼尼的伟大。处处看似矛盾,却又能时时得到化解。这使得影片《美丽人生》突破以往电影叙述该主题的常规模式,同时也增强了该主题的表现力度,叙事最终的统一性、连续性使观众在矛盾与统一的挣扎过程中体味到一种全新的审美情致。

战争阴霾下的人性光辉——电影《美丽人生》

2.独特视听语言

在电影中占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的是黑色幽默,我们从中看到了导演想要给我们展现的勇敢、伟大父爱和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电影的基调是逐渐变化的。起初片中人物的语言速度都异常地快, 显得有点夸张,感觉倒是一部喜剧片。但这其中隐藏着导演的意图,想要表达的一种黑色幽默的节奏。直至片中出现“犹太马”情节,整部电影的节奏才有了小小的转变, 为影片加入了一点不和谐的因素, 但是节奏加快,但是又不易察觉。这也就是导演技艺高明的地方。一点一点渗透,不轻易透露,但是需要细细去品味。

贝尼尼色彩的运用也很到位。影片画面明丽流畅,毫无二战理应有的沉重之感,而或许这就是这部电影所营造的与众不同的味道。例如,像经典二战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整部电影是黑白片,运用大量的长镜头,色调低沉,节奏沉稳, 给人强烈的压抑之感。从总体上看,影片前半部分及结尾处的明丽色彩与集中营里的灰暗调子相对照,产生出强烈的视觉冲击。从细节上看, 在多拉为了与家人团聚,义无返顾地踏上开往集中营的列车时,导演巧妙的让她穿上了一件红色外衣, 在“灰色”的人群里,成为一盏明亮的“灯火”。

战争阴霾下的人性光辉——电影《美丽人生》

三、反传统黑色喜剧

《美丽人生》在戛纳电影节获得大奖之前,很多人认为影片的内容会引起评论界的争议。但是现在,我们可以肯定,影片好评如潮。《美丽人生》没有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着重写纳粹的残忍,而是突出受害者的勇敢,通过小人物能做到的事来教育观众。这也成了欧洲电影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创作根源。贝尼尼选择以黑色幽默的态度和形式诠释大屠杀的题材,是极为大胆而且创新的尝试。

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曾表示,《美丽人生》一片中关于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描写 "娱乐性过强"。对此,他颇有微词。据悉,斯皮尔伯格在观看《美丽人生》一片时,影片还没放完,他就想离场,被他妻子阻止了。后来,斯皮尔伯格表示,大屠杀不应被当作娱乐,《美丽人生》一片"娱乐性过强"。然而,《美丽人生》更多的是借用喜剧的基本元素,进行悲剧的衍生与铺排,喜剧表层现象,深层次看,影片的真正核心,应当是悲情的。

战争阴霾下的人性光辉——电影《美丽人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段沉重、严肃的历史,传统的二战影片大多以正面描写真实的战争场面来表现战争的残酷,然而天性乐观幽默的意大利电影艺术家贝尼尼,却在充满鲜血和死亡的集中营里找到了一种“美丽”。

与其他二战题材影片的最大不同,即在于《美丽人生》一改以往战争题材影片的叙述方式,充满黑色幽默地拿纳粹开了个大玩笑。电影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场惨绝人寰的战争,对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巨大影响, 并热烈歌颂了战争背后无法抹去的“爱”的伟大。该片并没有战争场面的直接描写,而是以一种黑色喜剧的形式,描述了大屠杀阴影下一个小人物保护自己家庭的故事。整个影片贯穿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绪,观众在笑声中含着泪。

战争阴霾下的人性光辉——电影《美丽人生》

四、影片主题意蕴探究

本片导演兼男主角 罗布托 • 贝尼尼说:

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将我自己、我的喜剧主人公置于一个极端的环境之中,这种最为极端的环境就是集中营,它几乎是那个残酷时代的象征,消极面的象征。我用一种喜剧的方式描述一个有血有泪的故事,因为我并不想让观众在我的影片中寻找现实主义。

意大利电影从“新现实主义” 时代开始,就一直有“人道主义” 的传统。《美丽人生》试图向人们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人类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电影用时而风趣,时而紧张,时而悲伤的故事牢牢的抓住了观众,抓住了观众内心最柔软部分。美丽的令人震撼的谎言,伟大的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父爱,导演开创性的用喜剧的形式展现严肃的主题,将关于父爱、战争人性闪光与人生态度的主题娓娓道来,在一幕幕清新、达观又生机盎然的场景中完成了一次对当代人的灵魂洗涤。在此片中,爱情、亲情和战争,都以喜剧的方式慢慢放大,以黑色幽默作为手法,表现了导演的意图。影片告诉我们痛苦只是暂时的,唯有乐观的人们才能得到美丽的人生。

《美丽人生》没有一丝血,也没有一滴泪,因而人们能在其中找到一种美丽。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