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数字湾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专家:以数字化有效使用,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11 00:08:58
  • 栏目:财经
  • 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 5301 人围观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打造数字湾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深圳前海日前举行的“2019前海世界数字论坛”上,来自全球的知名专家、学者聚焦当前数字经济领域前沿发展趋势、核心技术热点及创新应用成果,深入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和新思路,推进大湾区国际化合作步伐。

如何打造数字湾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专家:以数字化有效使用,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北京大学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

“数字经济不是数字的经济,而是融合的经济”

“网络使我们有了广阔统一的视角,数据成本降低使我们有了处理大规模数据的能力,一些先行者因此创造了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且成本趋近于零,所以‘数字红利’确实存在,且有着扎实的技术和经济基础。但在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作用下,垄断也随之产生。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不可避免的。”北京大学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说,今年联合国会议发布的2019年首个数字经济报告显示,近两年这种垄断在继续加强。而这也导致很多其他领域想拷贝“数字红利”,却无法像社交、网购、支付领域一样阔步前进。

如何打造数字湾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专家:以数字化有效使用,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的主体是什么?杨学山说,有研究机构将数字经济概括为两部分,即“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前者占比大且增速最快,而后者近三年比重逐年下降。“数字产业化的主体是电信业、软件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互联网反而是很小的。拼多多是中国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典型,但是它基于微信,而微信基于互联网,互联网又基于电信网络,也就是没有电信网络,上述一切都没有。同时,拼多多也基于手机而存在,手机是归入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所以数字产业化是非常重要的。”杨学山说。

杨学山强调,数字经济不是数字的经济,而是融合的经济。“只有数字,是没有数字经济的。这跟从农业经济走向工业经济有本质不同,工业经济对于农业的要求就是农产品、劳动力和土地,而数字经济不仅需要这些,更需要工业基础、工业技术,否则数字经济不存在。”杨学山认为,未来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是主要路径。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国家网信办原专职副主任彭波:

“‘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流动’更为重要”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国家网信办原专职副主任彭波说,今年是世界互联网发明50周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5年,目前国内国际社会对中国互联网治理非常关注。“从世界范围看,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互联网最重视,是以最大热情在拥抱互联网。”

如何打造数字湾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专家:以数字化有效使用,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彭波说,互联网也为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实现高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互联网最大受益者;二是互联网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长期稳定作出了贡献。但由于中国是互联网的后来者,互联网到中国时,现实社会中的法治建设还有很多任务没有完成,因此带来了土壤的适应问题。

“目前互联网带来的所有问题,都是不适应的问题。不是说互联网不适应中国,而是互联网作为信息社会标志性产品,我们的工业革命又尚未完成,因此当下的社会条件如社会管理水平、防治水平、公民道德水平、诚信制度建设等,与互联网本身的需要还差得比较远。因此,这也注定中国要与其他国家采取不同的互联网治理理念和方针。”彭波直言,与“确保网络信息自由流动”相比,目前“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流动”对我国更为重要,这也是政府互联网治理的主要理念,因此过去25年中国互联网的基本治理方针是“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这九个字。

彭波认为,当下中国互联网已进入新阶段,并可用“ABCD+5G”来概括。A是人工智能、B是区块链、C是云计算、D是大数据,然后加上5G。“互联网的上半场是信息科技与传统互联网,下半场是数字科技和智慧互联网。我们在下半场既要大力发展数字科技、数字经济,努力建设数字社会,又要努力探索在新条件下的互联网治理之道。”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

“数字湾区是新旧动能转换、重塑核心竞争力新引擎”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发布了《数字湾区(粤港澳)——全球新经济增长极》报告。刘文强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创新、金融、制造业综合实力非常强劲。在数字经济时代,打造数字湾区应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新技术创新成果,以此成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塑核心竞争力的新引擎。“打造数字湾区要以滨海湾区城市群为载体,以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为支撑,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牵引,以数字化有效使用,形成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体系。”

如何打造数字湾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专家:以数字化有效使用,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刘文强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已具备良好条件。高效的网络基础是打造数字湾区的底层保障,大湾区在这方面位列全球前列。广东省数字经济规模和大数据产业应用、电子信息制造业均位列全国第一。大湾区和数字经济相关的产业规模占到经济规模的45%左右,大湾区数字规模全国占比则接近1/6。同时,大湾区跨境商品金额占到全国四成以上。从企业的角度,数字企业的竞争力正在加速推动企业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且竞争力非常强,在消费、信息技术、金融科技、医疗健康等领域都具备相当稳固的地位。

“大湾区几个城市在数字化和创新水平上还有较大差异。从人才吸引力来看,深圳在互联网IT、信息化、人工智能方面的吸引力遥遥领先,投资吸引力也很强,应发挥好城市龙头作用,带动整个湾区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

刘文强为打造数字湾区提出六点建议:

一是建立数字湾区组织协调机制,三地政府协同共建数据湾区统一管理领导小组,研究重大事项统筹解决重大问题,制定数字湾区发展政策措施,形成粤港澳三地全方位联动、通达的组织体系;二是统一11个城市数据通用标准和协议,推动区域内政务、企业、贸易、金融等系统的数据标准化,实现湾区内部各城市电子签名互认,采纳能交互操作的电子身份技术及支持司法管辖区之间的信息共享,构建大湾区线上线下全流程一体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三是构建数字湾区创新体系。

四是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挖掘大湾区扎实的数字经济基础资源,为传统企业提供数字化定制服务,激发传统产业新动能,以粤港澳三地治理要素为保障,研究探索出一条数字湾区特有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五是挖掘湾区数据资源价值,汇集粤港澳城市群电力、交通、出口、金融等多种数据形成大湾区经济形势预测分析大数据资源,运用前沿的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大数据方法,直观了解大湾区经济运行情况。

“希望通过数字湾区建设,最后实现六大愿景,即数字思想的‘策源地’、数字科学的‘原创者’、数字创新的‘密集区’、数字治理的‘样板间’、数字交易的‘大平台’、数字丝路的‘新窗口’。”刘文强说。

【记者】张玮

【作者】 张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