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居成年人将近1亿,孤独的人不是“可耻”的

  • 小编 发布于 2020-07-11 23:56:04
  • 栏目:国内
  • 来源:红星新闻
  • 8140 人围观

原标题:中国独居成年人将近1亿,孤独的人不是"可耻"的

既不要用"可耻"来定义单身,也不要以"时尚"来冠名独居,它只是人生的一种可能性。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随着单身人群的不断壮大,一人食餐厅兴起,一人份的食品、饮品也开始走俏。

中国独居成年人将近1亿,孤独的人不是“可耻”的

多年前,张楚有首歌《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传唱很广。或许00后已经不知道张楚是何许人也,但他们依然活在"单身鄙视"的时代。恋爱的季节,孤独仿佛是"可耻"的;成双成对的街头,单身仿佛是另类的;在催嫁逼婚的长辈眼里,独居是叛逆的。

不必责怪一些人的守旧,事实上从古至今,都不乏人对独身持怀疑与反对态度。独身、独居,与人的"群"属性相悖。

然而,焦虑地徘徊在公园相亲角的家长们却无论如何也阻挡不住单身潮的到来。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一书中说,美国有七分之一的成年人独自生活。这还是几年前的统计数据。

即使在更强调"传统价值"的东方社会,独居群体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据日本的相关人口研究统计,目前日本5300万住房当中,有1/3的住户都是独居生活,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例会迅速上涨到接近40%。中国的比例还没有如此夸张,但是接近一个亿的绝对数值,也足够让人惊讶。

为什么作为"社会化动物"的我们,在完全依赖高度分工合作的现代社会,反而越来越多的人离群索居,与他人保持距离?

一来,人的寿命延长加剧了独居的可能性,独居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离婚或丧偶的老人。早些年,日本女作家上野千鹤子写过一本书《一个人的老后》,她发现:"生命旅程越长,越有可能只剩自己独自走下去。结婚也好,不结婚也罢,无论是谁,最后都是一个人。"她的这本书就是为独居老人提供实用生活技巧--让他们如何过得体面和优雅。

二来,多元价值观鼓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被催婚的年轻人努力地向父母解释自己的观念:结婚的目的是为了幸福,如果不合适,宁可不婚也不将就。对婚姻的态度并不在于会不会结婚,而是何时结婚。初婚年龄不断延后,就导致人们独自生活的时长在增加。

三来,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服务,为一个人生活提供了便利和可能性。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福利保障日益完善,使小家庭不必非依赖于家族的庇荫,也使个体不必非依赖于家庭的保护。正像研究显示的,结婚率和生育率,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水平呈负相关。敏锐的市场很早就意识到单身经济的价值,于是"一人食餐厅""单人份火锅""KTV单人包间""单身者保险"等专门针对独居者的产品被推陈出新,这些也反过来帮助独居者更坦然地面对甚至享受一个人的生活。

独居有独居的逍遥:比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不用承担别人的责任;不必担心与人靠得太近而彼此受伤;不用迁就另一半;在独立的空间里不受干扰,享有充分的安全感……

但独居也独居的烦恼:网上曾有一个图表,将孤独划分为十个层级,最高层级是一个人去做手术,这说出了独居者非常现实的隐痛。如果说经济能力是独居的保障,那么健康则是独居的基础。这里的健康,不仅是指生理健康,还指强大的心理。无论朋友圈里多光鲜,微信群里多热闹,孤独感都会像风一样从窗缝里钻进来。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们的联系似乎是更紧密了,朋友也更多了,但是,真正能与自己分享心情、分担忧愁、排遣焦虑的人却未必更多,社交媒体上的热闹有时更衬托出灯光下的孤单身影。学会愉快地与自己相处,是单身者的必修课。

从来都没有完美的生活方式,每一种选择都必然有其理由。既不要用"可耻"来定义单身,也不要以"时尚"来冠名独居,它只是人生的一种可能性。而无论哪种生活方式,只有认真的人,才是最美的。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马青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