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发现颈动脉小斑块,要不要就吃上阿司匹林?

  • 小编 发布于 2020-06-23 12:45:19
  • 栏目:健康
  • 来源: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 6769 人围观

这是个很常见很实际的问题。

有读者私信我,62岁男性,体检超声发现了颈动脉硬化,并有1.5x0.7mm的小斑块,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没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父母已经90岁),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4mmol/L略偏低。

超声发现颈动脉小斑块,要不要就吃上阿司匹林?

问题是,这样的情况,吃、不吃阿司匹林?

这实际上是阿司匹林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也就是没病防病的问题。因为颈动脉上这么小的斑块还够不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疾病的诊断。

有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比如已经得了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脑中风)等,要吃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这是有病防病,预防发生急性事件,属于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这种二级预防用药,确实可以使患者从中受益,可以用,应该用,这已经得到共识。

超声发现颈动脉小斑块,要不要就吃上阿司匹林?

可是,仅仅就是颈动脉发现了小斑块,还没有心血管病,要吃阿司匹林来预防,那就属于一级预防了。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一直有着争议。这是因为阿司匹林既有抗血小板防血栓的作用,也就有增加出血风险的弊端。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在预防缺血事件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事件的发生。所以,要用于没病防病的一级预防,就需要很好地权衡利弊了。本来为了预防疾病,可如果带来大的风险,就得不偿失了。

超声发现颈动脉小斑块,要不要就吃上阿司匹林?

因此,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应用,总体都认为要用于经过评估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这个高危,就是指在未来10 年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预期风险≥ 10%

2019年,我国关于了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专家共识是,40~70 岁成人,初始风险评估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10年预期风险≥10%,且经积极治疗干预后仍然有≥3个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或难于改变(如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

超声发现颈动脉小斑块,要不要就吃上阿司匹林?

为什么是40~70 岁?

因为再年轻一点儿、或者再老一点儿的人,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是不是获益还缺乏证据。

怎样评估高风险、高危?根据我国定出的评估方案。

直接判定高危

≥40岁的糖尿病患者

单个危险因素水平特别高的患者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9 mmol/L,或者总胆固醇≥7.2 mmol/L;高血压3级高血压(≥180/110 mmHg)水平;重度吸烟,每天吸烟30支或以上。

不能直接判定,那就要看其他条件,主要是血压和血脂水平,再加上三条危险因素: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以及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没有高血压,问题不大,即使血脂高一些,有危险因素也是中危。

有了高血压,如果血脂总胆固醇≥4.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再有三条危险因素中的两条,那就是高危了。如果是三条危险因素,那血脂再低一些,总胆固醇≥3.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mmol/L,也是妥妥的高危了。

超声发现颈动脉小斑块,要不要就吃上阿司匹林?

高危的患者,如果危险因素得到控制,比如血压控制正常了,血脂降低达标了,不吸烟了,风险自然就降低了。

哪些主要危险因素?有七项:

(1)高血压

(2)糖尿病

(3)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 6.2 mmol/L 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4.1 mmol/L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 mmol/L;

(4)吸烟

(5)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 岁);

(6)肥胖,体重指数(BMI)≥28 kg/m2;

(7)冠状动脉钙化评分≥100或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50%)。这是要做造影(CT或插导管)检查的。但是不建议大家为了考虑吃不吃阿司匹林而去做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哦!

超声发现颈动脉小斑块,要不要就吃上阿司匹林?

回到开始的病例。

男性62岁,是适龄人群;可是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有一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没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虽然没做冠状动脉的影像学检查,但是颈动脉的病变非常轻微。补充问了一下病史,不吸烟,不肥胖。

这样算下来,初评不属于高危,七项危险因素只具备一项,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因此,虽然62岁在40~70岁的年龄段里,但总体评估不属于高危,也就不属于服用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适用人群。

另外,即使评估需要吃阿司匹林,还要进行出血风险评估。若是出血高风险,也是不建议吃的。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