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周围有姓安的朋友吗?转发让她了解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8 10:36:23
  • 栏目:历史
  • 来源:猫头鹰说历史
  • 8017 人围观

安,在中国旧百家姓排第79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5%左右。人数并不算多,是一个比较稀少的姓氏。

你周围有姓安的朋友吗?转发让她了解

安姓在历史上有三大渊源:

一是华夏原来就有的安姓。比如东汉以前,中原地区已经出现了不少的安姓人名。仅以《汉书》为例,即有秦末人安期生; 著有《未央术》的待诏臣安成(此或即《风俗通义》中所说的安成)等;

二是改姓安或者化复姓为单姓的安姓。比如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明朝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等;

三是以安国名为姓的胡人。这部分人被考证为"粟特人",在中古时期人沿着丝绸之路大量东迁,是唐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他们广泛地分布在从西域到辽东的辽阔地域内。在进入中国以后,他们普遍以国为姓。这篇文章主要讨论的,正是这第三个渊源的安姓人。他们属于"昭武九姓"中的一支,以安国为姓,后来成为了凉州郡望。

你周围有姓安的朋友吗?转发让她了解

古凉州图

我知道大家看完这一段,有不少问题,首先第一个——


昭武九姓是什么?能吃吗?


所谓昭武九姓, 指的是中亚的粟特人。

在此处现提出第一个问题:那么他们为什么皆称"昭武"呢?

昭武这个地名。因为粟特人发源于伊朗东部的索格底亚那(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及周边地区,后来被大月氏统治,便以大月氏的发源地祁连山北昭武城的"昭武"为氏,史称"昭武九姓"。这个说法最早源于《魏书》,后来《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中都采用这种说法,那我们也就以此为准吧。

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故康国左右诸国,並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也。《魏书》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为什么称"九姓"呢?

依据《新唐书·西域传》的记载,粟特人或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寻,曰戊地,曰史,世谓'九姓',皆氏昭武。除了火寻、戊地,其他七姓在入华以后均以国为姓。

粟特人是什么人?

查查他们的来龙去脉和户口的话,大概总结如下:这是一群中古时代纵横在欧亚大陆内部的国际商人。由于他们特别善于经商和富于进取心, 以至于有一个标签贴到了这个族群的头上——利之所指, 无远弗届。简言之,为了赚钱,他们豁出去了。

你周围有姓安的朋友吗?转发让她了解

粟特人在丝绸之路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国际贸易的规模和现在没法比,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十分艰难,路途漫长,危险重重。而富有冒险精神的粟特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的足迹遍布欧亚内陆,操纵着丝绸之路上的国际转贩贸易,成为古代欧亚内陆及其周边国家的国际商人。

而且,粟特人的角色也不仅仅限于商人,他们在传播文化、促进多国之间的政治往来等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贩卖一匹丝绸到地中海,传过去的不仅是一匹丝绸,还有丝绸产地的审美情趣和花样纹饰文化。因为物质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精神文明的交流。比如,中国的造纸术是通过粟特人的政治中心康国, 即今乌兹别克的撒马尔干地区而西传的;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唐代正式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在很大程度也是以粟特人为媒介而东来的。

在唐朝,从西域到河朔,或者再具体点,新疆、河西、长安、洛阳、太原、河北、内蒙古等地都有粟特人的身影。他们被统称为"昭武九姓",而安姓,正是其中的一支。


安姓胡人与安史之乱


安姓胡人曾经深刻地影响了唐朝的政治和社会生活。首先表现在他们在河西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玄宗天宝六载(公元747年) ,唐朝廷任命安姓胡人安思顺为河西节度使(治凉州)。四年以后,即天宝十载,唐朝的中央政府想要用高仙芝代替安思顺。但是安思顺不愿意,史书上记载他"讽群胡割耳,面请留己"。唐朝廷很无奈,只好"判复留思顺于河西"。这里的"群胡" ,当主要是以安姓为首的昭武九姓胡人。他们能迫使朝廷收回成命,足见其在这一地区影响之深和势力之大。

其次,安姓胡人在唐朝政治生活中产生的最重大的影响,当然首推安史之乱。安禄山虽然叫安禄山,但其实安禄山的生父姓康,是昭武九姓胡人,安姓继承自其继父安延偃。

你周围有姓安的朋友吗?转发让她了解

影视剧中的安禄山的形象(总之就是一个丑字)

但是安史之乱中远远不止一个安姓。在天宝年间, 当时河西陇石的哥舒翰、朔方的安思顺, 范阳的安禄山是那时唐朝的沿边节镇中的三大帅, 他们都节制数镇, 而且又都是胡族。安禄山起兵后,唐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力是朔方军。但是因为安禄山这么一搅和,死了好多人,大家都不太看得惯安禄山,连带着也不太看得惯"安"姓了。《唐书》上有一则记载,说上文姑臧凉州的望族安兴贵的曾孙,原名叫做安抱玉的,在安史之乱时随太尉李光弼收复怀州,功居第一,后来被"赐姓李",位望隆赫,封凉国公,死后谥"昭武"。

"李抱玉,本姓安,耻与禄山同姓,赐姓李氏。" 《唐书》


从外来户到郡望:安姓发家史


随着粟特人不断内迁和汉化,这些安姓的粟特人在凉州成为了当地的郡望(郡,行政单位,指当地;望,省略了一个字,望族。连起来就是当地的望族)。《元和姓纂》中记载,凉州有安、史、石、康、曹、何六姓。其中安姓主要有姑臧凉州(今武威)一望。其可信的世系应从北魏安难陀算起,其家族到隋朝时担任萨宝的是安盘娑罗,从这个名字仍可以看出胡风,到其子安兴贵、安修仁一辈,就可以看到汉文化的影响了。

出自安国,汉代遣子朝国,居凉土。后魏安难陀至孙盘娑罗,代居凉州,为萨宝。生兴贵,执李轨送京师。 《元和姓纂》

从以上敦煌及传世姓氏书可知,武威安姓(也就是上文中的姑臧凉州安姓),还有其他粟特人姓氏在北朝后期的河西走廊及长安等地形成了郡望,得到了汉地社会的承认,正式成为了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参考资料:

《唐代的安姓胡人》

《昭武九姓和河西郡望》

《昭武九姓和安史之乱的关系辩证》

《“粟特”源流考辨》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