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小媒丨青松基金董占斌:创业者要坚持创新,坚持逆势扩张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9 14:29:19
  • 栏目:科技
  • 来源:沪小媒
  • 5765 人围观

沪小媒——上海地区专注于新经济&新兴高科技领域的创投新媒体,优质内容创作者。

沪小媒丨青松基金董占斌:创业者要坚持创新,坚持逆势扩张

导读:市场寒冬、行业洗牌带来的紧张情绪一直在蔓延,但是小部分人却抓住了机会。他们有的以更低的价格拿下了更好的项目,有的弯道超车、收割市场。

对话投资人:

董占斌,青松基金的创始合伙人,关注文化教育、大消费、创新科技及应用等领域投资。他拥有近20年的投资经验,曾多次荣获清科“中国最佳早期投资家TOP10”、投中“中国最佳早期投资人TOP10”等称号。

他是极具文人气息的投资人,有着自己的一套投资哲理。在投资判断上,他不仅强调“选合适的人”,而更关注“人与事”的匹配,以及依靠深耕行业的“万小时行研”。其主要投资案例包括:掌门1对1、DaDa英语、松鼠AI、啪啪三国、狼人杀、小恒水饺等,其中其啪啪三国退出时获得60倍回报。此外,董占斌的职业履历还横跨企业战略投资、投行、风险投资等投资工作的各个方面。

沪小媒丨青松基金董占斌:创业者要坚持创新,坚持逆势扩张

趋势:今年90%早期机构可能关掉

问:都说今年是寒冬,青松基金今年投资项目的数量和金额较往年有没有下降?创办至今,您眼中天使投资行业有哪些变化?

答:青松每年投20个左右的项目,今年比去年投资数量和金额都有上升。今年比去年市场更惨淡,但是好的项目估值下降了,性价比更好了,原来我们只投A轮,现在B轮也投。两个方向,天使阶段的,单笔几百万的,这个会比之前少了,A轮到B轮之间、偏中后的项目多了,手里还有钱就投性价比更高的项目,这个应该说是今年青松的投资趋势。

天使投资行业大方向在调整期。2012年开始有机构化的天使,2015年达到高峰、过热,今年加速洗牌,今年非常关键,早期机构中近90%都有可能关掉。前几天看到一个“天使投资人30强”的榜单,那个榜单上的机构其实已经开始变化了,有些之前比较活跃的机构现在已经处于不能存续的状态了,有的机构在收缩,只留几个投资人员,有的机构把自己的投资人员都派到投资的企业里去了,这个也不在少数。个人投资的,受到的打击也很大,原来手里有些钱的,经历了这波行情,觉得投资没那么容易,大家开始变得非常慎重。再者,投身股权的中产阶级,可能是通过财富投资投了某基金几百万的,这个打击也很大。整个行业的数量、热度下降得非常多,这波洗牌非常严重。

从方向来看,移动互联网已经到后期了,移动用户基本饱和了,新增用户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今年,TO B的、企业服务的,看这个方向很多。同时,在国家支持下科创一块也很热,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会很热。

问:今年创投的现状是,很多机构募不到资,更多项目拿不到钱,大家都想问一句,明年的行情会如何?会好转还是更冷?

答:今年情况比较惨,有触底的感觉了。明年从政策来看会好一些,二级市场也会有好转。很多机构的出资人都是上市公司,市场点位上去了,也能提升上市公司的积极性(机构会更好募到资),现在有一些嗅觉好的,已经开始在加仓投二级市场了。

问:从几年前的互联网泡沫到如今的寒冬,从风口上的猪到王思聪老罗纷纷倒下,您觉得对于个人来说,创业越来越难,还是越来越容易了?创业的黄金期是不是过去了?

答:今年,资金面已经体现前所未有的紧张,机会面也是几个大的风口已经过去。所以现在创业对人的要求较以前会大幅度提高,既要有模式创新又要有技术壁垒,所以创业确实挺难的。

有些企业倒下,就是明显没有踩准节奏,要么(行业)进去晚了,要么不够专业。所以每个产业、细分行业启动都是有顺序、有节奏的。互联网起来,先是手游火了,而不会是互联网起来,先做O2O,行业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王思聪明显是玩票,还有很多(娱乐圈)明星做投资人的,现在也不怎么样了,募资也很困难,说明投资这个事还是比较专业的,并不是大家看到的有点钱就可以去玩一玩,整个行业分工会越来越明晰。

赛道:必须创新,持续看好在线教育

问:(青松投资的)捞月狗,VPHOTO其实都是很新的模式,可见青松骨子里“创新”基因是很强的,公司评判创新赛道、创新项目的决策依据是什么?

答:对早期基金来说,就喜欢创新的东西。一定要有创新的东西,很多时候遇到的问题就是不够创新,有时候只是有一些轻微的改进会觉得还是和以前差别不够大,这类我们是不会投的。

投资参考最基本的几个因素,第一、看市场够不够大;第二、看解决的问题是不是刚需,非常关键;第三,注重持续性,用户在产品里能够复购、持续消费。我们不大看一次性消费,教育里这种考研、出国这种就不看了;第四,创新必不可少,这需要对现状足够熟悉才知道是不是重大创新。

问:您最看好的3个赛道是什么?

答:一是在线教育、二是大消费、三是AI的应用,当前这几年还是适用的。

在线教育还要看细分,职业教育、素质教育都是。消费领域,用现在的话讲叫消费分级,比如一个人收入再高,他对于一些日用品也会追求性价比,拼多多可能也适用,另外,奢侈品这类也是中产阶级的刚需。AI应用的话,方向会很多,可能会纯粹的和工业结合的,用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少事故、提高效率。AI和大众消费结合,这类最好,有很多领域都能结合到,像我们之前投的做衬衫定制的,Match U,就是利用人体数据和算法,让你在线就能预定好一件衬衫,AI和消费结合在一起,市场空间会更大。AI和教育结合,商业模式一下会变得非常清晰。对各行各业来说,AI是很好的工具。

问:青松从2014年开始布局在线教育,非常早,也非常成功。为什么持续在这个赛道投资?

答:我们从2012年开始研究、2014年出手投教育。教育是个非常好的赛道,第一、持续性非常好,手游的用户生命周期可能半年到一年,教育不一样,像K12,用户会成长会持续用你的产品;第二、发展空间会更大,成功的游戏可能收入是10亿级别,但成功的教育企业,级别可能会是上百亿、上千亿这样的体量,天花板比较高。如果是投细分品类,像在线围棋可能全国就几十亿的市场,这个就不适合投资;第三、容易规模化,线上优于线下,因为一个基金的存续期这么短,投线下的很难成长到一定高度;第四、持续性,这是我们特别强调的东西,不能投那些一次性的(教育)。

总体来说,教育是刚需、相对高频,且集中化程度低,头部机构加起来的市场份额可能不到1%,最终要靠服务来打动用户,所以很难有BAT这样的公司会垄断,初创企业生存空间会多一些,所以会有比较多的机会。

问:您觉得接下来改变行业现状的变革力量会是什么?会给行业带来什么新变化?要多久?

答:教育行业比较大的机会是技术和渠道上的创新:像掌门1对1(就是基于直播技术创新的项目),如今直播、AR都到下沉城市了,但如果是线下就很难快速覆盖;渠道创新,你看创业形式,有社群,大V、微商,分销,各种形式、各种渠道都可以卖教育产品。

特别大的机会,可能还要等个两三年才会出现。因为之前一波已经利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接下来5G+AI+AR的结合,是比较大的革命。从教的层面看,AI可以取代真人老师,一定是逐步发展的过程,学的一端,会变成自适应,会根据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推送不同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时间点来看,还要几年以后,至少5G广泛应用了。AI现在的应用还比较初级,比如说找到一个代替真人老师的虚拟老师,这个距离还很远,因为AI对语义的理解还没应用到教育领域来,和真人对话还会出现问题。AI会不会抢了老师的饭碗?这个短期内应该不会,AI应该会是老师更好的一个工具。AI加教育是个很好的方向。

偏好:长期陪跑,略微帮忙

问:有些公司投了某个项目,就会派副总或者财务总监进到项目里,您觉得投资人在所投项目中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会最有利于项目发展?

答:略微帮忙,就最好了。早期投资投的项目数量多,所以没法每个项目都花很多精力。对于所投项目,产品能帮着提提意见,战略上能做些指导,相关的资源能做些对接,就可以了。我们不会跳入到企业当中,甚至接替他们,这个我们没有干过。

问:很多天使投资机构都是“快进快出”,一路陪跑的并不多,青松更倾向于哪种?您觉得应该如何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回报?

答:更倾向于陪跑。一般会把项目分成几种类型,特别优秀的,会愿意等到IPO,相对一般的,后续融资的时候退出部分,一般不会隔轮退,还是会要相对满意的回报,希望有个20倍以上的回报,LP多了,更需要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回报,逐渐、稍微退一些。

问:在您眼中,合格的创始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或者说,就您经验来看,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或团队更容易创业成功?会不会更倾向于有创业失败经验的创业者?

答:创始人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能力。从0到1阶段,就是寻找商业模式的阶段,这个时候最看重创始人的能力和内心状态,能力指3方面的能力——执行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内心指创业的初心,创业的用心程度,后面是野心。有时候能力也是由内心来决定的,内心不坚定会直接影响能力。能力听上去会比较简单,但实际考察会比较难。

从1到100,是复制规模化阶段,创始人的品行格局更重要。再上一个台阶,像100到1000甚至要求更高,成为像阿里、亚马逊这样的企业,亚马逊创立20年屹立不倒,阿里的模式也是不断在变化的,这个阶段创新就非常重要。

对于新人,我们很难在0到1看到他以后的表现,我们就不强求他的管理能力,因为他肯定没管过上百人的团队,所以创始人的成长性特别重要。一句话总结,看好特别有思想的创业者。创业是个反向过来的过程,成功了才知道需要什么东西,所以只有特别有思想的创始人,才会(在创业过程中)找到需要的人或者因素。

有点怕连续失败的创业者。相对于连续创业者,更喜欢从来没创过业的,胆子会比较大,创新能力会比较强,没有经验可约束,这种类型适合初创或者模式创新。另外一种喜欢有行业经验或者行业资源的创始人,在传统企业待过,也有互联网思维,想做一些事情,会更容易成功。

问:最想跟创业者分享的是什么?或者说有没有什么经验或者忠告?

答:创业者要想尽一切办法保持扩张的节奏,尤其是融资一块。有些企业觉得估值不高,又难融,就放弃了,其实这样的环境更利于发展,如果创业者想尽一切办法融资融到了,他就有了逆势扩张的机会,就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因为平时这种机会不多。现在的创业者也相当用心了,看有些找投资已经找到了沙特、美国家族基金,这是对的,投资人比较多,投资偏好也都不一样,有可能这个时间点就找到融资了,和竞争对手一下就拉开差距了。如果能在寒冬季节在市场上再进行一波投放,整个行业都可以尽快定型,可以收割一波市场。

如果无法做到逆势扩张,业务上就做调整商业模式,优化成本,没有收入的就要提早考虑商业化了。万不得已,就要收缩战线,该裁员就要裁员了。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