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财报季,逍遥子、武卫为何密集强调用户维度?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06 07:26:54
  • 栏目:科技
  • 来源:夸克点评
  • 8933 人围观

王如晨/文

Q2财报季,逍遥子、武卫为何密集强调用户维度?

阿里集团2020Q2财报有诸多值得关注的重点动向。不过,若选一提纲挈领视角,应是用户话题。

从财报基础信息到官方传播焦点、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乃至此前阿里投资者日与天猫双11启动会,无不如此。

其中,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逍遥子、武卫两人的回答里,近一半内容与此相关。

Q2财报季,逍遥子、武卫为何密集强调用户维度?

Q2财报季,逍遥子、武卫为何密集强调用户维度?

当然,他们谈的“用户”,不止包括用户规模、活跃度,还包括ARPU、生态体系内用户互渗、用户分层、用户留存、用户体验、会员制等等。

阿里IPO 5年来,至少在我观察到的财报周,从未看到它类如今日这般强调用户指标。

这背后有什么逻辑?

在夸克看来,这涉及阿里集团核心问题:增长。而且是结构性、有质量的增长。它直接影响未来几年三大战略成色。

甚至,用户维度也是阿里集团新一轮估值的利器。

就让我们切入观察。

Q2,阿里中国零售市场移动月活达7.85亿,环比增3000万;年度活跃消费者增长1900万至6.93亿。过去九季,淘宝天猫这两个指标高速增长,增量分别达2.56亿、2.27亿。

Q2财报季,逍遥子、武卫为何密集强调用户维度?

这与阿里投资者日上披露的数据完全一致。

外界关注如何实现。人们通常提“下沉”,尤其低线市场。阿里也强调新增用户70%来自这空间。这也是过去一段整个行业的动向。它反映了新一轮互联网服务的普惠与下移。

但“下沉”是种粗放表达,无法真正反映一个平台结构性变化的细部。后者事关太多维度,除了2C一端策略,考虑到阿里属双边平台机制,供给端同样无法忽视,谈用户时,其实也是在谈商品、品类、品牌、服务、商家以及整个供应链。

也就是说,看上去,连续9季,用户增长体现了阿里2C层面的变化,事实上,背后是整个体系的再造与结构变化的结果。

我们观察到与用户增长匹配的许多核心要素:手淘持续升级,尤其融汇直播的内容营销策略激活着整个组织;天猫解耦,尤其旗舰店2.0升级行动,正在将技术与消费者资产赋能商家,释放品牌运营活力;聚划算下沉尤其产业带聚变;组织架构升级下的淘系大整合;支付宝的战略价值;消费升级下电商、本地生活、文娱场景协同尤其88VIP建立服务共享机制;阿里云、菜鸟当然还有支付的后端支撑等更敏捷、灵活等等。

系列要素背后,是一套整体方法论,也即“商业操作系统”。没有它,上述要素很难力出一孔,饱和攻击。当然所谓方法论不是死的,表面上是一套相对精益的方案,实际上,更是一种创新的结构与机制,甚至也是一种文化。

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刚才说“用户”话题事关阿里结构性、有质量的增长。或者说,逍遥子、武卫谈的用户,重心并不止于用户数量与规模维度,而有更多。

比如,两人都强调了ARPU、生态体系内用户互渗、用户留存。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ARPU值主要有两层:一层是被挖掘的消费力。举例说,低线市场用户,一般人以为消费力有限,而阿里用户数据要远超判断。另一层则验证着这一事实:用户在平台购买的品类日益丰富。

体现在平台,则是阿里在精准匹配多品类与消费需求上出现了成效。我记得,4月16日,蒋凡在内部演讲时强调了这一策略。

这动向也反映了未来挑战与压力面。因为,终有一天,纯粹的用户规模会出现瓶颈。

今日移动月活7.85亿,年度活跃消费者6.93亿,整个生态用户规模为9.6亿,前两者还有增长空间,但就本地说,当移动月活持续接近10亿时,阿里必须生成全新增长策略。除了开拓国际市场,只能深耕本地存量用户。

你不可能让消费者购买过多有限品类。它不符消费升级趋势,也会导致产业单调、震荡,零供关系走向复杂。必须依靠更多品类、品牌创新,并且打通许多垂类,给用户提供完整的服务体系。

前者对应的不止天猫新品扩张,还有本地生活、文娱、健康等品类。后者则集中在那些纯粹依靠线上无法强化体验的领域。阿里之前对居然之家,之后对红星美凯龙的投资,就有打通家居业的用意。此外还有汽车等行业。

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逍遥子从用户角度将上述诉求推向深入。他强调了电商、文娱、本地生活用户群协同与融合的空间,它们可以形成一种交叉销售的机制。

今天,阿里中国零售市场6.9亿年度活跃用户中,25%同时是本地生活服务(口碑+饿了么)用户,12%同时是优酷付费会员。

想想看,如果本地生活、文娱用户能渗透中国零售平台年度活跃用户规模一半,所能激发的消费潜力将不同于今日。阿里平台年均消费1万元以上的用户超过1.3亿,留存率超过98%。这是很罕见的一幕。

不仅如此,三种用户维度交织,会建构更为丰富的场景。今日我们说,各种平台直播流行,淘宝也融入了直播服务,这本身就是用户维度的协同融合。

此外,它更是可以倒逼供给端变革,创造出不同的商品与服务。

这也是阿里平台多样性的价值呈现。创造风口与变化,需要多样性要素共同参与。而革命常常发生边界与交接地带。老实说,全球范围,如此规模、多元的平台,仅阿里一家。亚马逊、腾讯、FB、京东、美团等,只对应它的有限要素。

这种生态体系内部多维用户的融合与交叉机制,是我们判断阿里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参照。

不但如此,双边机制之下,用户交叉与互渗,场景建构能力,对应的是阿里集团2B业务的潜力。阿里云智能将会获得更多数字转型渗透机会。

所以,你要明白,为什么CFO武卫说,阿里专注的三件事中,第一件就是“改善用户体验”,因为,它可以促进更高的参与度和客户支出。

你更要明白,为什么2019年双11启动时,蒋凡会不断强调说,这次会新增1亿用户,即达到5亿。他的解释是,新增1亿参与用户,不是完全诞生的新用户,而更多存量用户的参与。这个里面,同样也是逍遥子、武卫着力强调的方向。

你看几组数据就明白:阿里平台年均消费1万元以上的用户超过1.3亿,留存率超过98%。

阿里下沉用户第一年年均消费2300元,第三年增至6700元,第五年可达1.06万。

这种协同效应会让整个生态产生分布式成效:38%的饿了么新用户来自支付宝,20%的淘宝和天猫新用户来自支付宝;淘宝、高德、优酷、饿了么、UC五个平台的用户活跃度是单一平台用户的3倍;88VIP人均消费是总体用户的9倍。

这种变化,本身也是持续的组织升级。因为用户层面的互渗,必然带来阿里经济体协同效率的提升,从而也会为阿里商业操作系统沉淀新的力量,为2B服务的壮大奠定基础。

如果用户互渗成效不明,阿里的会员制、订阅都不太可能有更好的服务成效。它的商业模式、未来变现也会持续受限。当然我们已经看到许多正向的成果。这里不展开,但可以提醒一句:淘系直播等内容营销服务里,隐含着超越阿里妈妈的货币化机制。

这正是我们说的阿里结构性、有质量的增长的另一方面。

上面我们还提到,用户话题还涉及到阿里新一轮估值。

你知道,阿里许多财务指标优于亚马逊,但市值矮它一头。当然,业务版图中,如果说概念弱的部分,主要在于云业务规模、订阅服务不及对手。但阿里的优点却像亚马逊的缺点一样不太为资本市场熟知。因为它的主业在中国,除了部分不对称,更有有色眼镜以及大国博弈带来的抑制。

阿里的结构性变化与有质量的增长,正在成为新一轮估值的基础。云业务重要,用户话题同样重要。逍遥子在投资者日披露过阿里新估值框架:

1、C端业务:全球8.6亿AAC,对标亚马逊每AAC市值约1000-1250美元,则阿里C端业务对应约8600亿美元市值,并且阿里每个AAC带来20美元利润;

2、B端业务:年收入68亿美元,战略投资合计面值超过830亿美元。

显然,这两个维度的价值,还没有完全体现在它的美股股价中。

同时,我也相信,它一定也想在挂牌香港之前,让外界看到这种根本性的变化。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阿里增长可以高枕无忧了。事实上,它依旧面临许多挑战。

宏观经济面反不必多说。我们关注更多的还是它的内部变化。

阿里重大挑战在于:消费升级与数字转型机遇,是一个长期过程,上述围绕用户建构的服务,要想生成稳定、可持续、规模化的形态,还需要不短的时光。截至目前,用户增长虽然可观,仍面临“大数定律”的考验。

我们的意思是,阿里锻炼内功的同时,也会寻求外延增长机会。

逍遥子说,阿里投资有三大目标,即巩固核心业务的市场地位;实现全球化;投资新的技术趋势带动业务增长。这基本吻合他在20周年庆典上公布的未来几年三大战略,即内需、全球化、云计算与大数据。等于说,它的投资侧重战略目标的达成,且分布在整个价值链上。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