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9,全景展现大明国运之战:萨尔浒战役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3 05:02:46
  • 栏目:历史
  • 来源:琅琊阁先生
  • 8871 人围观

琅琊阁 | 子墨:纵览古今传奇,盘点世间英雄。

1619,全景展现大明国运之战:萨尔浒战役

本文是《金戈铁马1:萨尔浒之战,一场决定大明王朝国运的战争》系列好文第03篇。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在本系列文章的前两篇中,我们具体梳理了萨尔浒之战中,明军最高统帅杨镐和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的人生经历,从中看出两者军旅生涯上的巨大差异,仅从人物性格和军事指挥能力上似乎便已能看到:胜利的天平正在倒向后金。

然而,决定一场战争的结果往往是诸多因素所造成的。本篇文章,力求把萨尔浒战役的每一处细节,全景式地展现给各位读者,相信读罢,大家便能理解萨尔浒战役中两军在军事指挥和执行上的差异,以及随之带来的不可逆的结果。

1619,全景展现大明国运之战:萨尔浒战役

一、战争背景

1618年,叛明自立的后金大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名誓师,正式向明廷宣战,其后率军接连攻陷大明辽东重镇抚顺、清河等城,掳掠人畜高达30余万,马9千余匹,战甲7千副。

万历皇帝顿感事态严重,提议立即对后金进行大规模征讨的主张。经过廷议,朝廷重新启用杨镐为兵部右侍郎兼辽东经略,统帅大军对后金作战。杨镐此前曾担任过援朝抗日的主将,因为战争中犯过严重错误而被革职,此次启用他的主要原因在于朝廷认为他在边军多年,“熟谙辽事”。

1619,全景展现大明国运之战:萨尔浒战役

二、战前动员

彼时,为了彻底击败努尔哈赤而永除后患,明廷在是极尽所能从全国各重要军镇调兵遣将,经略杨镐在战前发给努尔哈赤的劝降信中称:将于4月28日月正圆之时,发兵47万征讨。

大家都知道的是,中国古代但凡大军出征,对外一定是号称多少万大军,一则为震慑对手,二来可以鼓舞士气。那么此次出征,明军实际征调了多少军队呢?

根据相关史料,明军此次总共发兵约八万六千余人,加上盟友海西女真叶赫部军队约一万人,朝鲜军一万三千人,总计大概在十一万,具体如下表。

1619,全景展现大明国运之战:萨尔浒战役

而参与此次战役的后金军队的兵力,史料上未有准确数字,大概可以拿来作参考的,是同年7月努尔哈赤在开原攻城战结束之后曾经赏赐二百二十个“牛录”的领带,“牛录”是一种基层军事单位,人数大约在三百,以此算来,萨尔浒战役中对战明军的后金军总数约在五万至六万人之间。

三、两军方略

明军方面,统帅杨镐采用“兵分四路,分进合击”的战略,其战略目标在于夺取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彻底摧毁后金军的有生力量,妄图毕其功于一役。

这套战术打法其实起源于早年间明军出兵朝鲜,抗日援朝,以及在后来对建州女真的战役中也多用此打法。只是此一时,彼一时,以前分进合击能成功,是因为敌人都不够强,而此时的后金军,久历战阵,越打越强,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故而分兵的战术在后来的历史评价中广受诟病。

1619,全景展现大明国运之战:萨尔浒战役

1592-1598,大明援朝抗日中,采用过分进合击的战术。

不过,杨镐采用分兵战术可能确有缘故。

第一,明代中后期但凡有大的战事,总督或经略一般由朝廷文官出任,而在一线领兵的将领至多可以统帅3-4万兵马,这个从四路大军将领平级的身份和手下军队人数大致相当可以看出。

第二,因为要发动北方的叶赫部女真军队和东南方向的朝鲜军,明军也不得不分兵,以期能督导盟军一起作战。

第三,通往后金都城赫图阿拉的地形对进攻方很不利,其北方有浑河作阻挡,而东方有高山作屏障,这也意味着如果大军呈一路进军的话,既不容易施展,也会对后勤补给造成巨大压力。

也许明军采用分兵的战术可能确实是无奈之举,但事后证明,这是一个灾难性的军事部署。明军呈四路施展在200多公里的弧形战线上,既定的军事打击目标也是含混不清,没有先后顺序,只是约定在赫图阿拉城下会师,完全没有考虑到努尔哈赤可能集中兵力,然后各个击破的可能性。

加之大军开拔时间选在4月中旬,这个季节东北地区的河水由于冬季降雪融水而变得湍急,道路也变得泥泞,还有后金军队沿途设置的路障和袭扰,所以我们后面看到西南路和南路明军进军缓慢,各路军队之间的消息不畅,且与后方总指挥之间的信息也不畅。从而犯了兵家大忌,没有任何协同作战可言,完全是各自打各自的。

1619,全景展现大明国运之战:萨尔浒战役

四路明军出击路线及双方交战地点示意图

明军各路大军具体部署是:杨镐坐镇沈阳指挥;总兵马林率1万5千人,出开原,经三岔儿堡(在今辽宁铁岭东南),入浑河上游地区,从北面进攻;总兵杜松率兵约3万人的主力部队担任主攻,由沈阳出抚顺关入苏子河谷,由西面进攻;总兵李如柏率兵2万5千人,由西南面进攻;总兵刘綎(tīng)率兵1万余人,会合朝鲜军共2万余人,经宽甸沿董家江(今吉林浑江)北上,由南面进攻。剩余一些人马主要担任后方警戒,

针对明军的进犯,努尔哈赤是在4月13日才确信这一次明军是真打了。到4月14日凌晨,他决定先集中优势兵力去打击杜松军,因为此时杜松部前出已经过于明显,与其他明军显然已经脱节。至于南方的明军,他寄期望于先吃掉西路和北路明军再掉回头对付,因此他只派了500骑兵前往南方迟滞敌军。

后史有云,如果当初努尔哈赤选择分兵抵抗,那么萨尔浒战役的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然而,历史是无法假设的,努尔哈赤也没有给明军这样一个机会,他的“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兵家策略,也将成就这样一个名留青史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1619,全景展现大明国运之战:萨尔浒战役

四、战役过程

第一阶段:西路明军主力被歼

西路明军人数约3万余人,是发起此次战役的主力。4月14日午前,总兵杜松领兵渡过浑河,却将战车及辎重营置于北岸。后世的史评多将萨尔浒战役明军的失败归咎于杜松的贪功冒进,以致被围歼造成全局的崩溃。

然而,指责杜松先期进军并没有道理,因为军令上便是要他14日发兵,所以时间上并没什么问题,而最大的症结在于战车及火器丢在了浑河北岸,以致战斗打响之后,渡过河的近3万名军士没有得到火炮及战车的支持。要知道,明朝中后期,火器是明军所仰仗的重要装备。

至于为什么抛弃车营而过河,其实并不怪杜松,这条命令实则是车营参将决定的,他在准备过河时,发现浑河水流湍急,战车及辎重过河会被河水冲走很多,于是暂停过河,就此扎营。估计杜松也没有料到这一点,所以关键时刻,车营火器没有跟上是杜松部战败的一大原因。

渡河之后,杜松领军连克后金军两个营寨,遂决定继续深入。于是他把本部主力驻扎在萨尔浒,自己亲率一支部队进攻吉林崖。观察战场地形的时候,他想占领该处的一座高峰,以便居高临下攻击敌人,却没想到在松林中埋伏了一支满洲伏兵,日末之前他与两员部将先后战死,手下士兵也无一生还。

1619,全景展现大明国运之战:萨尔浒战役

另一边,努尔哈赤一边派兵援助吉林崖,自己则亲率6旗主力,共4万余人围攻驻扎在萨尔浒的明军主力。由于满洲骑兵的攻势十分猛烈,他们装备精良,作战灵活,加上人数优势,很快就把萨尔浒的明军冲得七零八落。此前所说,明军车营火炮没有参战,所以缺乏有力武器限制敌军骑兵,部队里可能混编有大约几百名使用火铳的朝鲜军士兵,但这也无济于事,他们也全部战死了。

杜松军主力被歼之后,残部退往硕钦山,当夜,即被追击而至的后金军队消灭。

至此,西路明军基本全军覆没,除了留在浑河北岸的车营得以幸存,而努尔哈赤也没有时间理会他们,他立即指挥军队直扑北路的马林军团。

第二阶段:北路明军溃败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我们研究地图,就会发现,当杜松正在萨尔浒地区苦战之时,马林军团离杜松挨打的地方是如此之近。事实上,如果他再早一点从北面的三岔儿堡推进过来,完全有可能与杜松兵团会师,继而改变战场形势。

然而,他们选择从尚间崖进军。

4月14日夜,杜松部战败的消息传到了马林军中,引起了军中一阵恐慌。随即第二天,他们就被快马赶至的八旗军团包围。

4月15日清晨,马林军团刚准备开拔向南进军,便发现后金军到了,于是重回营地布列战阵。阵列呈方形,营地四面昨夜挖有三道壕沟,壕沟外排列有大炮,放炮的士兵立于炮后,大炮的外层,又密密排列一层骑兵,骑兵的前面则有火枪队,其余士兵都下马,进入三层壕内的营中列阵。这是明军中后期常见的排兵布阵方案。

他又命部将潘宗颜驻守斐芬山,挖战壕列车阵。并派军援助留驻于斡浑鄂谟的车营龚念遂部,三军成犄角之势防御,期望能顶住后金的进攻,等待叶赫部女真援军到来。

另一边,努尔哈赤先派一部骑兵横冲龚念遂营阵,接着以步兵正面冲击,击败龚军。到中午12时,努尔哈赤本部军团杀到了马林军大营所在地。

马林营地的东边有一山。于是努尔哈赤率亲卫军及二旗众兵,准备从南坡登山,继而从山上冲击明军。

这时马林一看该部后金兵士不过四五千人,于是马林决定主动出击决战,他命令营内士兵出营与营外的骑兵和火枪队汇合,主动向位于明营东边的后金军队发起攻击。

随后,两军陷入混战。一时间,战场上血肉模糊,厮杀声漫天遍野。令马林没有想到的是,追杀龚念遂部的六旗兵战斗结束,很快投入到他这边的战场,新到的后金援军看到两军激战正酣,也来不急整顿队伍,直接攻击马林军的大营。马林军营中士兵放枪接战。在满洲兵东面和南面两路夹攻下,明军很快抵挡不住,大败而逃。后金军团乘势追杀,击破潘宗颜部。至此,北路明军大部被歼,仅总兵马林率数人逃走。

1619,全景展现大明国运之战:萨尔浒战役

三眼铳是明军主力火器之一,但可靠性很差

第三阶段:南线明军战败

在扫清北线之敌后,努尔哈赤调转方向,集结军队,准备投往南线战场。

另一边,在接连收到西路军和北路军覆没的坏消息之后,坐镇沈阳的杨镐再也坐不住了。一方面,他准备向朝廷汇报此事,另一方面,他准备派人召回南线的两路明军。

西南方向的李如柏部率先得到信息,当接到撤退命令时不幸被后金哨探发现,后金哨探在山上鸣螺发出冲击信号,大声呼喊。李如柏部以为是后金主力发起进攻,惊恐溃逃,自相践踏,死伤1000余人。除此之外,该部剩余2万多兵马得以幸存。

而从东南方向进军的刘綎部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一直没有收到北线军团战败的消息。

1619,全景展现大明国运之战:萨尔浒战役

刘綎部明军只有约1万人马,另外有1万3千人的朝鲜军团,该路军团孤悬偏远,沿途险阻,加之兵微将寡,装备粗陋,为四路中最弱的一路。

尽管如此,刘綎军团自4月9日从宽甸出师后,连克十余个敌军营寨,至4月中旬已深入敌境三百多里,军队士气很高。但由于风雪天气造成军粮补给不足,养子刘招孙以孤军乏食为由乞求退兵,被刘綎拒绝。

4月20日,双方主力在阿布达里冈山接战,尽管该部明军在包围圈中拼死厮杀,勇猛异常。但无奈敌军太多(约4万人主力),最终刘部全军覆没,刘綎将军力战而死,壮烈殉国。

消灭刘綎军主力后,后金再往南进击东路军余部。在富察甸,后金军遭遇由兵备副使康应乾率领的浙江军和朝鲜军。他们看见这支流着戚家军血脉的部队身披木甲和皮甲,手执竹竿狼铣长矛,纪律严明;朝鲜人则穿着纸质短甲,头戴柳条盔。他们排列层层枪炮,向着后金军射击。

然而,老天帮了后金的忙,不久,战场上刮起了猛烈的风,而且这个风是吹向了防御者,这样,明军和朝鲜军的火炮火铳都发挥不了作用,终于在占绝对优势的后金军的疯狂冲击下失败。吓破了胆的朝鲜人则向后金军请降。而明军游击将军乔一琦不愿投降,自杀身死。至此,东路明军也基本全军覆没。

五、结语

就这样,明廷倾全国之力,筹划近一年多时间的征辽战役,在不到五天里就以惨败告终。8.8万名出征将士伤亡高达4.5万余人,文官武将死者达310余人,丢失驼畜2.8万余匹,损失火器2万余件,大明朝最后一点能拿的出手的力量丧失殆尽。

此后的辽东战局,明廷再也无力控制了,只能任由天命,和寄希望于山海关长城防线了。

1619,全景展现大明国运之战:萨尔浒战役

请继续关注《金戈铁马1:萨尔浒之战,一场决定大明王朝国运的战争》,

在本篇当中,我们全景式地展现了萨尔浒战役的详细过程。

后续,本系列文章还将继续深入分析大明朝廷战败的深层次的,制度性的原因。

点击链接查看本系列更多精彩文章:

1-四百年前,这个男人受命出征,将决定最后一届汉人王朝的国运

2-从努尔哈赤的早年经历,找寻萨尔浒之战中,后金军所向披靡的奥秘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