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国,以褒姒为政治戏码颠覆周王室,周褒关系为何水火不容?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4 23:05:06
  • 栏目:历史
  • 来源:堰风来袭
  • 7868 人围观

《诗经·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我们都知道西周灭亡的导火索是褒姒,褒姒,西周晚期著名美女,与殷商晚期妲己齐名。姒是姓,褒是她的国族名,褒姒是褒国公主。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褒国为夏禹后裔封国,地理位置在今陕西汉中市勉县褒城镇,境内有古褒国遗址、褒水、褒斜道等古迹。褒斜道是一条古栈道,清代《读史方舆记要》说:“褒斜之道,夏禹发之。”褒斜道就是李白诗中写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的前身,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栈道了,秦惠文王时司马错进入蜀地灭亡蜀、巴即从此地而入。褒国地处秦巴谷地、汉水两岸,是关中进入秦岭以南的要冲之地,地理位置险要。褒国是夏朝封国,经历夏商周三代,长达一千三百余年。


褒国,以褒姒为政治戏码颠覆周王室,周褒关系为何水火不容?


“褒”字不见于甲骨文,其初始意义不可预测,根据金文字义,“褒”可能跟当地族人如服饰穿着一言一行等礼仪习俗有关。夏朝末年,硝烟四起,鸣条一战,夏桀败亡,成汤放桀于南巢,夏后氏族人南迁,夏朝灭亡。褒国因地处汉中幸免于难,在此期间,褒国凭借地理优势雄踞秦岭之南,优沃的自然条件使得褒国的农业经济得以发展,成为汉江流域的膏腴之地。但褒人一直不忘亡国灭族之恨,直到商朝末年,周国兴起,褒国顺利与周族结成同盟,一起讨伐商纣,成为武王灭商的一股重要力量。周取代商后,褒国成了周王朝的封国,镇守岭南,其间与周保持着友好关系。这种友好关系一直维持到西周晚期,《国语·晋语》记载:“幽王三年,周伐有褒。”周幽王为何要兴师动众讨伐褒国?史书语焉未详,但《国语·郑语》说“褒姁有罪”,褒姁应该是当时褒国的实际执政者,看名字当是个女子。据说褒国因地处偏僻未受到中原文化影响尚保留着夏后氏母系政权的遗风,也就是说,从夏朝立国以来,褒国一直有女子执政现象。褒国是周王室的属国,褒姁可能在政治利益上触犯了周幽王,导致幽王三年伐褒。


褒国,以褒姒为政治戏码颠覆周王室,周褒关系为何水火不容?


那么褒姒到底是如何进入周王畿的,许多古籍记载都赋予了神话色彩,甚至妖魔化,比如著名的“褒之二君”说:《国语·郑语》中根据郑国太史伯的讲述,说是夏朝孔甲时国力开始衰弱,褒国出现了两条龙,自称是褒国的二位国君,他们聚居在夏王室的宫庭中。夏王占卜后根据提示将二龙的唾液收集起来贮藏椟中,历经商朝、周朝都没有开启,直到周厉王末年,打开观之,不料流于庭内,不可收拾。唾液化成了玄鼋(灵龟),进入了王府,恰好遇上了王府中的一个童妾,等到这个童妾十五岁时,莫名其妙的怀孕了,而且怀了数十年,直到宣王时分娩,产下一个女婴,这个女婴就是褒姒。府中人认为这是个妖孽,于是将她丢弃,被一对夫妇拾到,夫妇俩抱着女婴逃到了褒国,等到女婴长大,恰逢褒国国君得罪了周幽王,国人就将褒姒献给周王以保全褒国。这跟商末妲己附身狐狸精颠覆商朝一般套路,不过是后世对“红颜祸水”的偏见,不足为信。


褒国,以褒姒为政治戏码颠覆周王室,周褒关系为何水火不容?


事实上,郑国太史伯说的这个传说其实是由三个历史故事剪辑而成的:一个是“孔甲养龙”,古籍记载夏朝孔甲即位后不务德政,专好鬼神之事,一日宫庭中天降两条大龙,一雌一雄,孔甲问臣下:“天降二龙,是何吉兆?”一位大臣说:“二龙不升(回去),乃祥瑞之兆也。”孔甲大喜,令当时著名的养龙高手刘累养此二龙于宫中。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商朝晚期,周文王因祟伯虎的馋言而遭到纣王囚禁,散宜生等人带着美女宝马及奇珍异宝通过纣王心腹费仲游说,贿赂纣王,文王得救。第三件事就是家喻户晓的“妲己亡商”,古籍记载商纣王攻打苏国(今河南温县),苏国国君急献苏妲己求和,致使纣王终日沉湎女色荒废国政,让周国有机可趁。


褒国,以褒姒为政治戏码颠覆周王室,周褒关系为何水火不容?


历史上褒姒真正的身份是褒国公主,她的命运跟妲己、西施类似,不过是政治牺牲品,像所有政治联姻的女子一样,她们只是一颗普通的棋子而已,如果不是遭遇亡国灭族的历史机遇,她们也不会在大浪淘沙中被历史留下痕迹。韦昭《国语注》曰:“(褒国)幽王伐之,褒人以美女入,谓之褒姒。” 褒姒是在周幽王讨伐褒国的历史背景下由褒君献入周室的。与当年苏国献妲己如出一辙,完全是一出战略自保的政治戏码。西周覆灭后,褒国也消失于历史尘烟,古籍对它的灭亡各有说法,有的说它亡于秦国,有的说它亡于庸国,也有说它亡于巴国。

文/堰风

西周古国——华国,国小地险,成为郑国的盘中餐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