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五大领袖排行,列宁第二,第一名竟是他

  • 小编 发布于 2020-07-06 19:34:05
  • 栏目:历史
  • 来源:搜狐
  • 8526 人围观

第五、孙中山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全球五大领袖排行,列宁第二,第一名竟是他

孙中山先生领导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提出过系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计划,这充分显示了孙中山先生的气魄与眼光,他的很多设想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为了改造中国,鞠躬尽瘁,奋斗一生。而领导辛亥革命,则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历史功绩之一。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它不仅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破天荒的民主共和国,同时也唤醒了人民参加政治生活的觉悟,为以后的中国革命做了历史准备。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所开创的民主革命的必然发展。辛亥革命承前启后的历史发展逻辑和孙中山先生不断进步的革命思想发展逻辑,如同一身一影。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把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

世界近代政治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辛亥革命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第一次用政党形式来组织领导的革命。这个政党就是孙中山先生倡导建立的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由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发展而来。1894-1895年,孙中山先后成立檀香山兴中会和香港兴中会总部,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注2]的纲领和激动几代中国人的“振兴中华”的口号,发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个信号。

“创立合众政府”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准备时期已经起步。因为在当时提出建立“合众政府”这样的共和国奋斗目标,实乃“破天荒之创举”,它同历代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的起义(包括太平天国革命)以及清初以来的“反清复明”口号,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同改良派的君主立宪主张,也有原则性区别。

为实现兴中会誓言,孙中山先生领导兴中会会员,联络香港、广州及其他地方的革命小团体,于1895年10月发动了“声势颇众”的广州起义。这是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实行武装革命的起点。

“革命主义”的传播,武装斗争的义举,促进“共和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前后相较,差若天渊”。为推翻“辱国丧师”、“荼毒苍生”的清朝专制统治,拯斯民于水火,挽国势之危急,中华“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纷纷聚集于孙中山旗帜之下,鼓吹“革命排满”。“留东学生提倡于先,内地学生附和于后,各省风潮,从此渐作”。

革命风潮的不断涌起,清朝政府的通令缉拿,英国伦敦的遇难脱险,从正面、反面和侧面把孙中山倡导“共和革命”的伟名驰扬于中外。正如黄中黄所译《孙逸仙》的自序所说:“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之初祖,实行革命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

此书出版后,国内归心孙中山者日众。《湖北革命知之录》就如实记述了这种“当日普遍之情形”:“热烈之志士时时有一中山先生印像,盘旋牢结于脑海,几欲破浪走海外以从之,不能得,则如醉如痴,甚至发狂。”1904年,湖北派往欧洲留学的朱子知等人,就是要“借此机会,往西洋觅孙逸仙”的一批志士。

随着革命力量的日益集结和壮大,民主革命的发展形势要求,应进一步将“小团”合成“大团”,建立全国统一的革命政党。于是,众望所归的孙中山便历史地担起了这一使命。1905年7月,他从欧洲赶到中国革命知识分子汇集的日本东京,做发动与组织工作。

他向各革命团体中肯地分析了过去分散起义的弱点,强调“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倡导革命者联合起来,“合成大团”,建立全国统一的政党,以适应革命总体战略的需要。

于是在各革命团体大多数人士的赞同下,孙中山先生便把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反清团体统一组织起来,于“乙已之秋,集合全国之英俊而成立革命同盟会于东京”。

同盟会的成立,为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开一新纪元”。他所领导的同盟会,不仅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做了组织准备和干部准备,也为它做了思想舆论准备和武装斗争准备。

同盟会一成立,就派它的会员“各回本省,鼓吹革命主义”,传播孙中山“建立民国”的思想,广泛开展活动和斗争。首先是以孙中山的名义发动群众,建立同盟会在各省的分会和支部。于是,“不期年而加盟者逾万人,支部则亦先后成立于各省”。

据《民主报》后来回忆:仅1906年国内同盟会各地支、分会成立者,月报至数十处。至武昌起义前,粤、桂、湘、鄂、川、滇、黔、苏、浙、赣、闽、鲁、豫、直、皖、晋、陕、奉、吉、黑、新、蒙、甘等23省和地区,都有同盟会的活动和斗争。就是西藏,也有同盟会员的足迹;甚至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下的台湾,也有同盟会分会的活动。

同盟会把发展组织与发动群众结合起来,在建立各地分会和支部的同时,还注意建立各种革命小团体。至武昌起义前,同盟会在全国19个省建立了像湖北共进分会和文学社那样的革命小团体100多个。这样,不仅充实了同盟会的组织力量,也加强了它同国内各界的社会联系,更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活动和斗争。

同盟会发展组织、发动群众的思想武器就是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会员们深入学界,深入新军,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义”,“闻者皆感动”。

他们联络与改造会党,也是根据孙中山的意图,用同盟会的纲领“去加以整理和指导”,使之纳入正规的民主革命轨道。三合会首领王和顺说,他原先“奋入洪门,奉其宗旨,以反清复明为职”,后来“从孙文先生游,得与闻治国大本”,始知民族主义之不足,“必兼树国民主义”,从而才下决心为实现三民主义纲领而斗争。

故日人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评说,三合、哥老等会党,“其宗旨始不过反清复明,自孙逸仙变化其思想,至易而为近世之革命党”。——这可谓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深入学界、新军和会党,便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埋下了火种,他领导的同盟会在全国各地建立组织和发动群众,便为“武昌之成功”积蓄了社会力量,奠定了组织基础。

正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政党,经过长期的力量积蓄,才把国内各省民主革命的涓涓细流汇成全国性的历史洪流,从而激起“武昌首义”的浪花,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这便是历史的真谛!

同盟会的纲领改“创立合众政府”为“建立民国”,不仅政体和国体的意义更明确,也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中国人民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因素。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国家机关“为全国人民办事”,做“国民公仆”。孙中山先生的这种带有建立共和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思想,乃是辛亥革命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正是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这个根本问题上,以孙中山为旗帜的中国革命民主派向改良派展开了大论战,批驳了改良派的“断难躐等”、“革命足召瓜分”等反对共和革命的种种谬论,扫荡了他们的“保皇”宣传,揭露了他们死心塌地做“大清帝国”奴才的实质。

孙中山先生严正指出:“革命与保皇,理不相容,势不两立”;只有通过“平民革命”,推倒“千年专制”,“建一大共和国以表白于世界”,才能避免亡国,消除落后,使中国富强起来,“举西人之文明而尽有之,即或胜之”。

在大论战中,孙中山不仅勇于面对敌论,冲锋陷阵,还注意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到群众中去讲演,把革命的宣传品传播到全国各地。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下,各地同盟会会员,配合《民报》,创办了80多种报刊,将大论战的宣传深入社会各界、大造舆论,分化敌阵,团结人民,大“有登高而呼,使万山环应之概”。

面对革命派大论战如风卷大地的发展形势,清廷统治者不禁惊呼:“逆贼孙文演说,环听辄以数千,革命党报发行购阅,数逾数万……入会之人,日以万计。”于是以孙中山为领导中心的革命派,便进一步聚集了革命力量,使民主革命的宣传日益扩大和深入,为辛亥革命做了重要的思想舆论准备。

建立民主共和国政权,是辛亥革命的根本问题。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的历史标志。

南京临时政府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三个月,但它却长久地“在中国人民中散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辛亥革命成功后虽然经历过失败的岁月,走过曲折的道路,但孙中山却在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捍卫共和国体的斗争中,顽强奋斗,不断进步,团结一切革命和爱国力量,努力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以迎中国革命的新胜利。

第四、罗斯福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史称“小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超过两届的总统。美国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作为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美国历史上既最受人尊敬,也最被人憎恨。

他的政敌认为他浅薄、无能、狡猾、独裁;而其拥护者则称他是美国经济的救星,认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卫者。一般人都承认:作为政治领袖,他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政府中容纳了各种观点的领袖人物。

富兰克林·罗斯福无疑是一个时代的伟人,但又是一个执著地追求美国现实利益的总统,他的行为方式更多地体现出了实用主义的倾向。

罗斯福也是美国历史上对中国最友好的总统,没有之一。抗战期间,他帮助中国训练军队派遣军事顾问,提供大量先进的美式装备以及粮食面粉,可以说他对中国的抗日援助对中国抗日战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无论今天双方关系如何,我们都不该将这些抹杀甚至黑化。
全球五大领袖排行,列宁第二,第一名竟是他

左起: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显然,罗斯福对二战的援助和影响是全球性的,而丘吉尔主要是英国本土和欧战战场,所以我认为最伟大的荣誉当属罗斯福,原因如下:

在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后,罗斯福就开始执掌权杖,开始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救援措施,成立了完善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体系,罗斯福也是目前为止美国连任最多、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

作为战时特别授权的他展示出特别的领袖目光和管理能力,作为多次能蝉联美国最伟大总统的罗斯福,他对二战的贡献不止是击败了当时号称世界第一的日本海空军,而是他大名鼎鼎的租借法案,正是这项法案成了同盟国能坚持抵抗世界法西斯最关键的救命草。

雅尔塔三巨头罗斯福租借法案的实施对二战的影响可以说超出了原子弹对二战的影响,二战爆发后罗斯福通过租借法案向同盟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援助和补给,包括英国、苏联、法国、中国和其他同盟国,具体数据如下:

美国援助数据如果没有罗斯福这种胸怀和战略眼光,英国能不能扛到最后很难说,我们现在在很多历史材料上经常能看见丘吉尔跑到美国寻求援助的佐证,除了武器弹药还有大量的粮食能源等。

比如建国大业里宋美龄经常去美国寻求援助等,这些案例很多,事实证明二战后美国给中国的面粉、武器援助相当可观,这一点鉴于今天的关系不再被提及,甚至在书中被抹黑,所以很难看到。

政治上:实行全面睦邻友好,绝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策略

早在1933年罗斯福就提出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主动与拉美国家搞好关系,并公开表态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干预别国主权和内政,这在霸权侵略主义横行的当时难能可贵。

为了获得援助丘吉尔邀请罗斯福检阅海军经济上:倡导惠利共赢的多变平等贸易

国际主权:倡导非殖民化思想,力主其他殖民地获得独立国家主权

这一点我尤为记忆深刻,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读读蒋介石日记,这里面详细介绍了罗斯福很多战后重建国际秩序的政策,通过蒋介石的书信让人看到一位真正的长者式的大国领袖,他对战后世界秩序格局产生了及其中大的影响。

第三、丘吉尔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连他政治上的对手也说:“丘吉尔是大家一致认为永远不能成为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样也是在这危急关头获得大家一致欢迎,认为是唯一可能出任领袖的人。”;丘吉尔的声望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丝毫的暗淡。

时至今日,丘吉尔依然被大多数英国人看作是最伟大的首相。在2002年由BBC主办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票选活动中,丘吉尔高居榜首。
全球五大领袖排行,列宁第二,第一名竟是他

丘吉尔是一个非常顽固的人,他是著名的反纳粹斗士,英国人对他是又爱又恨,爱的表现在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恨的表现在二战胜利后立马让他滚下台。

第一点是让美国加入。战争一开始丘吉尔就知道仅凭英国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他急需盟友,当时最好的选择就是苏联和美国,其中又以美国最为重要。因为美英同属资本主义阵营,而苏联就不一样了。

但德国在占领法国后又迅速进攻苏联,这让丘吉尔心里乐开了花,正愁没队友,德国就给送了个。但丘吉尔认为仅有苏联参与进来要打赢德国还是很难,于是选择继续游说罗斯福。就吉尔给罗斯福的第一封信就写到“英国现在要顶不住了,抵抗德国太难了,一旦我们顶不住,你们美国人的安全也得受威胁”。

但这时候罗斯福其实也没办法,国内声音不同意,人民不想参与战争,因此在一开始丘吉尔仅仅是争取到了一些物资的支援。但丘吉尔始终坚持认为,只要英国人再坚持一段时间,很可能就能够等到美国人的民意发生转变,所以丘吉尔坚持游说。最终还是让丘吉尔等到了,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致使美国人民的参战欲望空前强烈,紧接着美国对法西斯宣战。

第二点是坚决抗德,这一点上英国对于欧洲战场的立场与我国在亚洲战场上的立场是一致的。从1940年5月10日开始,德军突然发动对盟军的进攻,仅用了10天时间就接连攻克比利时、荷兰,打到了法国西海岸。

而也同样是德军发动攻击的这一天,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这似乎是一种宿命,丘吉尔的上台就是为了抗击德国。初上台的丘吉尔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因为大家对于他的能力并不清楚,国内对于德国也存在着多种声音,有人主战,有人主和,也有人希望请求第三方调解。

但讲和或者调解,在当时希特勒打遍欧洲无敌手的情况下,英国不可能得到公平。因此丘吉尔领导下的英国坚持抵抗德国,不求战胜,只求避免战败和与德国讲和签订屈辱性的条约。

当时法国沦陷,40万英法联军被围困在法国北部,丘吉尔当机立断,下令撤退,在短短八天内,撤出了33万多人。不管情况多么恶劣,丘吉尔都以钢铁般的意志一直带领人民战斗,英德之间的空战中由于英国的顽强抵抗,迫使德国停止空战。

改为轰炸伦敦,这是不列颠战役最重要的转折点。丘吉尔在二战中作为抗战楷模,鼓舞了所有反法西斯的人民!

丘吉尔带领下的英国坚持抗战,团结所有反法西斯力量与我国在亚洲战场的行为何其相似,作为有相似经历的两国,我们应当更容易理解丘吉尔为二战胜利作出的贡献,感谢这位战争英雄!

第二、列宁

列宁,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列宁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化名 ,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列宁是俄共(布)、苏联的缔造者,他的性格,他的思想,他所倡导的主义,都深深引导着俄共(布)、苏联的发展。

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苏联的兴亡在人类历史长河只是一瞬间,但是苏俄自出现以来就不为西方世界所容忍,不论是好或是坏,都为西方世界视为强敌,因此相互间的斗争永远也不可停止。
全球五大领袖排行,列宁第二,第一名竟是他

尽管如此,无谓的争斗还是可以避免的,保全自己才可以长久发展,从而赢得最终胜利。不过,自列宁以来的苏联领导人,过分强调斗争,这种斗争是扩大化的,斗争不仅来自外部也有内部的(甚至是同志间、党群间),主动向外输出共产主义运动,无视社会主义国家中仍然有“个体和个人”的存在和感受。

无限放大斗争,从而将苏联引向失败,这就是今天的我们在纪念“十月革命”和“列宁”时,可以想到的。本来“斗争”可以不是苏共、苏联的唯一选项,但是因为扩大化的斗争却使一个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政党丧失方向,这就是 “苏联兴亡”给我们若干启示中的一个最基本道理。

一、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俄式革命的示范性,从此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真的来了

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因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故称为“十月革命”。

1917年就俄国革命的一年,早前先是进行了“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台,罗曼诺夫王朝灭亡,俄罗斯帝国政权瓦解。但是革命成功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列的情况——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一个还要为帝国荣誉而战,一个却要面包不要战争。事实证明,当经济面临奔溃,荣誉远不及面包重要,革命在优秀政治家的促动下仍将进行。

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列宁的天才之处就在于勇于修正不切实际的理论去迎接现实的挑战。

临时政府于1917年7月1日冒险向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军队发动进攻,妄图用战争消灭革命。这次冒险进攻遭到惨败,十天内俄军损失六万人,前线失利的消息传到首都,工人士兵群情激昂。

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和其他革命群众在1917年7月16日走上街头,举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还苏维埃。临时政府派出军队进行血腥的镇压,600多名工人死伤。这就是著名的七月流血事变。这次事变使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必须以革命的暴力打倒反革命的暴力。

距芬兰边界不远拉兹里夫湖波光粼粼,列宁就住在湖边的一座草棚里。草棚有个厨房:两个树杈架起一根木头,上面挂着一口小锅。草棚前,清出了一块空地,放着两个树墩,一个当桌子,一个当凳子。列宁风趣的把这里叫做“我的绿色办公室”,他在这里紧张的战斗,列宁在这里刻苦忘我的工作思考,写下了马克思主义光辉的著作《国家与革命》。新的革命已经不可避免。

1917年11月6日,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列宁等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工人、士兵、赤卫队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起义当晚,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起义成功当天夜间,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告全世界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苏维埃。并于次日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揭露了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迫切希望和平的愿望,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进行谈判,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劳动农民使用。最后,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和国成立不久,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本家的武装叛乱,保卫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十月革命也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并为之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东西方对抗开始了。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革命者、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实际上,十月革命并非必然发生——如果没有列宁的话。我们常说历史发展有必然性一面,但是优秀人物的出现却可能把这种必然性推迟或延后——列宁就是这样的优秀人物。二月革命后俄国已经开始平稳下来,列宁仍然积极推动新的革命。

即便在11月7日,列宁还不顾布尔什维克中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反对,领导赤卫队员、士兵和民众包围了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冬宫。十月革命后,举行制宪会议选举,结果是布尔什维克在掌权的情况下仍以败选告终,只得到不足四分之一的议席,不得已,最后又是列宁领导下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苏维埃最高权力机关)宣布解散制宪会议,革命成果才得以保存下来。所以,深入研究十月革命,我们就不得不深入了解列宁。

二、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列宁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他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也是让西方世界所感到恐惧和钦佩思想家和政治家。

如果说,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那么,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创立世界上第一无产阶级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是列宁最伟大的贡献,所以纪念十月革命就必须先要纪念列宁。

(一)列宁的最大贡献就是通过理论和实践证明,布尔什维克政党领导下的工人和士兵能够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在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建立革命政权

如果没有列宁,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传播将是极其有限的——或许能够部分成功但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正是列宁从思想和行动上,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他在《国家与革命》指出无产阶级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意义,规定了工人阶级在创造国家机器方面的任务,论述了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揭示了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基本特点,这对十月革命的爆发创造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

实际上,俄国革命是极其不容易的。不论从前的若干革命家活动,仅从1905年开始,列宁就在起义失败、流放生活、流亡生活中度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工人革命可以在落后的资本主义胜利——这是列宁主义最重要一个标志。

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实属不易,列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的国家和人民面临巨大困难——军事和经济上的,他再次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并且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正是苏俄革命和布尔什维克政党的成功,开启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夺取国家政权的大门。所以,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这个论断很重要,不仅是对苏联,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产生过重要影响。但是,后来的苏共及其领导人就是不重视列宁关于国家与革命的学说和放弃了政权后,以至于彻底失败。

(二)列宁非常重视政党建设和武装力量建设,这是同时代革命者和其它西方列强政治家所不能比拟的

政党政治在近现代社会变革中卖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偶然通过军事政变等方式取得政权的人物或团体也会建立自己的政党。这是由于文化和信息传递手段的变迁,政党具有比宗族、民族和宗教团体更为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政党能够通过专职的宣传人员和组织人员,扩大政治家和思想家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列宁等人所建立的布尔什维克就是这样一个先进政党。

列宁很早就说过:“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的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这成了他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他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实践相结合,为建设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而斗争。

1895年秋,在列宁的领导下,彼得堡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组织,并命名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个斗争协会是以群众性工人运动为基础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萌芽。

1903年7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党纲和党章。在讨论党章时,党内产生了尖锐分歧。诞生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列宁在其著作《怎么办?》中提出了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见解,他坚持建立在“民主集中制”指导下的“新型的党”,要有铁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

所以,列宁式政党采用民主集权制(中国共产党称为民主集中制)的方式来组织,形成代议制民主体制,这对政党领导军队和人民,实现夺取政权和集中力量做大事是特别有利的。

列宁非常重视武装力量建设,他们善于鼓动士兵和工人,他认识到国家的本质,他认为军队是国家的支柱。列宁本来是不赞成资产阶级常备军的,他认为应当全民偕兵,但在实践中他认识到建立普遍义务兵役制的正规军的重要性(也是常备军)。

列宁认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就是国家政权问题,需要用革命的暴力来夺取革命的胜利,在现代斗争中暴力组织就是军事组织,没有一支服从政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绝对不行的。后来他指出军队永远不会中立,军队必须服从政党领导。

实践证明,没有一个优秀政党就很难在现代社会进行有效的政治活动,而100年前,列宁就已经成功做到,并且为了推动革命胜利,他还建立了新型军队——工农红军。

列宁非常重视政党建设和军队建设,这种超前思维是同时代革命者和其它西方列强政治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列宁所领导的俄国革命能够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成功。以俄为师的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改组后的国民党,也因此在十月革命后就成为了列宁主义的践行者,直至新中国成立。

(三)列宁不仅理想主义者,更是现实主义者

与许多革命者不同,列宁不仅理想主义者,更是现实主义者,他能够创造性提出许多新理论,更可贵的是他还能结合本国情况和当时的形势,从而比较客观的制定政策,从而引导政党、群众和国家走向成功。

1893年列宁担任律师,同时积极参加革命宣传,并加入了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团体。在列宁成为职业革命家后,他研究和发表了许多文章和观点,有的观点可能一时还不成熟,随着时事的跟进,他又能加以改进,使之更加可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宁号召“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同年9月去瑞士,两次组织各国反战社会主义者的反战大会。1917年发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分析了什么是战争的真正原因。1917年2月俄国资产阶级经过民主革命,推翻沙皇政府后。

同年4月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提出把土地分给农民和政府控制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战斗口号,使布尔什维克赢得全国各地苏维埃的支持。

苏维埃政权诞生后,为了政权的生存,列宁还抵住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德国签订了对俄国非常不利的《布列斯特和约》。1919年3月主持召开共产国际成立大会(第三国际),为开拓国际空间,他主张民族自决,从而赢得国内国际支持。

曾经的战时共产主义有一定意义,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无视俄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基本上排斥商品货币关系,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反映了俄共(布)在指导思想上存在急于超阶段地直接实行社会主义的错误,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动事件后,促成列宁在1921年宣布新经济政策。

这些政策和措施,后来都证明了列宁的正确性和灵活性,都说明列宁不仅理想主义者,更是现实主义者,这是一个真正成功的革命家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一、毛泽东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纵观世界现代史,没有哪一位政治领袖像毛主席那样受到全世界的一致推崇。一些西方学者就毛泽东的贡献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给予的评价甚至超越过了中国的学者们所给予的赞誉。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中国民众的“大救星”,是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像他这样的伟人,也许一千年才会产生一个。他热爱人民,心系国家,是中华民族空前的大英雄,可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
全球五大领袖排行,列宁第二,第一名竟是他

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国民党发动了对共产党的反革命政变。紧要关头的时刻,毛主席召开了“八一会议”这次会议上他提出坚决抵抗政策和维护基本原则。

30年代期间,毛主席带领人民走向了革命胜利的道路,后来的二十年间,他为了祖国的这片热土与日本军队浴血奋战,解救人民于水生火热之中。

1927年,国共之间发生多次内战,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最终实现了中国革命战争全面彻底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新中国成立了。

毛主席不仅在国内评价极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就算是对手,他们也认为毛主席是一个最值得尊重的对手。让我们来看看国外的一些领导人是如何评价毛主席的。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我整个一生都是毛泽东的崇拜者。他的经典语录几乎每条我都能背得出,他是中国人伟大的舵手!”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毛泽东无愧于世界级领袖,‘毛泽东热’在中国内部乃至国外不降反升现象,更令人不可思议,美国人应当研究他的思想精髓。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无论对他做多么高的评价,都不过分!”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他善于稳定人心,凝聚力量。他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是无私的友情。他是伟大中国领袖。”

这些都足以表面外国人对毛主席世界地位的绝对认可。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光辉的形象却永远的活在了人民的心中。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