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精华名句,阅尽人间兴衰,感悟古往今来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2 11:13:44
  • 栏目:历史
  • 来源:语文梦工厂
  • 8018 人围观
《晋书》精华名句,阅尽人间兴衰,感悟古往今来

《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晋书》是唐房玄龄二十一人共同编著的史学巨著,其中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三人为监修;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由李淳风撰写。

兵者诡道,善因事变。

【出处】《晋书·帝纪第一·宣帝》

【释义】用兵之道,崇尚诡诈,要擅于根据形势而有所变化。

【赏析】司马懿用兵,文懿向孙权求救。孙权出兵声援,对文懿说,司马公用兵如神、所向无敌,我很为你担心。司马懿并不迅速进攻,而是安营扎寨,与之相持。陈说,当年攻打上庸时,八部齐头并进,昼夜不息,结果斩了孟坚,现在天降大雨,正是好时机,我们怎么迟缓了。司马懿说,当年我们兵多粮少,必须速战,现在敌众我寡,敌人粮少而我们充足,最好等到他们支撑不下去时再进攻。

动人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故我清静而人自正。

【出处】《晋书·帝纪第六·元帝》

【释义】用行动而不是言语来打动别人,用行动而不是说教来回应上天,因此我清静无为而百姓行为端正。

【赏析】愍帝驾崩后,群臣在江南拥立司马睿为帝。司马睿说,宗庙废绝的时候,群臣寄予厚望,不敢推辞,于是即位。不久下诏,劝勉百官效法古代治国者的“无为而治”,希望他们对百姓管理从宽,减少劳役,与民休息。汉初经由秦末农民起义的混乱局面,实行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元帝下诏,也想如此。

不忘故乡,仁也;不恋本土,达也。

【出处】《晋书·列传第三·王祥》

【释义】不忘记故乡的人是仁义之士,不留恋本土的人是旷达之人。

【赏析】王祥非常孝顺,曾在严冬为母亲卧冰求鱼,果然有鲤鱼跳入怀中。儿子烈、芬都早有好名声,王祥很疼爱他们,不幸他们同时亡故。死前烈表示愿回故土,芬表示愿葬京邑,王祥痛哭流涕地对二子做了上述评价。

自损者有余,自益者弥昏。

【出处】《晋书·列传第八·文六王》

【释义】自我贬损者做事有余力,自高自大者只会越发糊涂。

【赏析】齐王攸每次参议朝政,都悉心陈述自己的观点。任太子太傅时,献箴教诲太子弘道、储德,行王道来安定宗室,不要依靠施以恩惠。这句话劝太子不可自视过高,要时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宗室是卫护国家的屏藩,要亲之信之来巩固统治;若是自高自大,轻慢宗室,必然带来灾难性后果。“自损者”怀有忧患意识,这是成功所必需的。

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出处】《晋书·列传第二十二·郤诜》

【释义】桂树林中的一根枝条,昆山上的一片碎玉。

【赏析】这是郤诜在晋武帝面前对自己的评价,他有举贤良、对策第一的自信,也有不怕忤逆皇帝的勇气。这句话说得很艺术,“一枝”和“片玉”确实是在夸奖自己,而且不无骄傲,但“桂林”和“昆山”却比附了晋朝人才济济的局面,武帝当然愿意听。有人因为郤诜口气大建议武帝免其职,武帝却说“不足怪”。

安上在于悦下,为己存乎利人。

【出处】《晋书·列传第二十四·陆机》

【释义】若想安于上位必须使下属高兴,若为自己考虑则必须先对他人有利。

【赏析】陆机提倡“分封建国”,但特别强调君主要处理好与宗室和臣属的关系。君主统治国家主要是借助于宗室和臣属的力量,与宗室相保,使国家固若磐石、坚如维城;对大臣设官分职,使各尽其力。君主和宗室、臣属是互相依存的,若想自己安乐,必须先使人安乐;若为自己考虑,则必须先为他人考虑。

高词迥映,如朗月之悬光;叠意回舒,若重岩之积秀。

【出处】《晋书·列传第二十四·陆云》

【释义】高妙的言辞辉映很远,像明月清朗的光辉;深远的含义回环舒展,像秀丽的岩石重重叠叠垒积。

【赏析】陆机、陆云兄弟风骨清爽,神情俊迈,文藻富丽宏阔,言论慷慨激烈,是独步当时的名士。这句话高度评价了二人的才学,文字华丽优美,设喻生动,对仗工整,不逊二陆文章,达到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

正其末者端其本,善本后者慎其先。

【出处】《晋书·列传第二十五·潘岳》

【释义】想要端正末梢就要先端正根本,要想有好的结果必须谨慎行事。

【赏析】晋武帝曾亲自耕种,潘岳作赋赞美这件事,这句话即是说治理天下要先抓好农业。上层建筑要以经济为基础,国家安定、百姓生存以农业为基础,历代朝廷都把土地视为上天授权的象征。国家应该有足够的物资储备以应付可能发生的灾害,不能仅仅满足于当年粮食充足。如果朝臣不识农耕,百姓面有饥色,国家的根本也就动摇了。

不自贵于物而物宗焉,不自重于人而人敬焉。

【出处】《晋书·列传第二十五·潘岳》

【释义】不把自己看得更高才能驾驭外物,不把自己看得更重才会得到人们的敬仰。

【赏析】人只有对危险有足够的考虑,才能获得平安;对退守有充分认识,才能更易进取。这是因为他减少索取、虚怀若谷,能够承受更多,性情有了更大弹性。

飞龙御天,故资云雨之势;帝王兴运,必俟股肱之力。

【出处】《晋书·列传第三十五·王导》

【释义】飞龙遨游天空中是凭借云雨的气势;帝王要振兴国运,必须依靠良臣的辅佐。

【赏析】凡事众人齐心协力才能做得更好,治国兴邦更非一己之力所能实现。良臣思遇明主,明主更需良臣,二者合一才会有国家升平。王导历仕三朝,始终一心,诚为良臣;三帝推心置腹,委以重任,亦为明主。明帝称王为“仲父”是很适合的。

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出处】《晋书·列传第五十·王羲之》

【释义】乘着出游的兴致而来,兴尽就返回,何必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赏析】王子猷性情卓荦不羁,雅好修竹,居住处不能一日无竹。住在山阴时,一次夜雪初霁,月色清朗,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然忆起戴安道,便乘船去剡溪访戴。天亮到门前却径直返回,他的兴致只在途中。魏晋名士崇尚率性而为,不愿拘于礼教,这句话是这种精神最直接的反映。

从善如顺流,去恶如探汤。

【出处】《晋书·列传第五十七·凉武昭王李玄盛》

【释义】听从善意的劝谏顺畅如水流过,疾恶如仇态度严厉如水沸腾。

【赏析】李玄盛出兵攻打蒙逊,手令诫其诸子:说话要谨慎,不可轻易表现喜怒之情,不要自以为是,自我夸耀;要广开言路,遇事多方咨询,合理采纳众人意见。这句话与其说是两个比喻,不如说是用了通感手法,愉快接受通水流欢畅,态度严厉通沸水高温。

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

【出处】《晋书·列传第六十二·文苑》

【释义】实施法令要有个渐进的过程,制定法则要有一定的标准,宠信别人也不要过分。

【赏析】伏滔认为古代君王治理国家遵从了这几点没有突兀之举,没有过分之举,合乎中庸之道,一切自然发展,国家得以稳固。虽然时代有盛有衰,但不会使国家灭亡,只不过是循环往复。教化风行于天下,社会向前发展就像沿着一定轨道,无声地运转。

谈虚语玄,不觉日之将夕;登涉山水,不知老之将至。

【出处】《晋书·载记第十四·苻坚下》

【释义】谈论虚无玄妙之语,不觉天色已晚;登山临水以游乐,忘记了自己正在慢慢变老。

【赏析】苻朗性情宏达,神气爽迈,有操守,不慕荣华富贵。苻坚很赞赏他,他不得已出来做官,身为方伯,还像寒士一样耽玩经籍,手不释卷。这句话写出了他的性情,竟与江左名士遥相呼应,毫无二致。后归降晋朝,超然自得,志凌万物,所与交谈的人不过一两个,王忱去拜访,朗都不见他。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长久积累善行,知道的人很少;一天做 了坏事,四面八方都会知道。指恶名比 善名传得快,千万要谨慎。

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芝草蒲陶还相继,棠棣融融载其华

官不可以私予人,人不可以私取官。

不自贵于物而物宗焉,不自重于人而人敬焉。

出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五·潘岳》,意思是:如果能够不自以为比自然万物更高贵,万物都会归顺于他;如果不会太过于看重自己而忽视别人,就会得到他人的敬重。

图匮于丰,防俭于逸。

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潘岳传》。在丰收时要谨防匮乏,在安逸时要预防以后发生贫困。

人之有过,则面折之,而退无所言。

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崔洪传》。别人有过错,应当面批评他,不要背后议论。

居丰行俭,在富能贫。

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陆云疏》。丰年来要厉行节俭,富有时能过清贫生活。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慕容超载记》。“与”一作“予”。要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必须先给予别人。即要想获得必先付出。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熊远传》。老百姓所向往、拥戴的,唯有道义和真理。

人之相去,如九牛毛。

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华谭传》。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像九头牛身上的毛色一样,各不相同。

容纳直言,虚己待物。

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元帝纪》。要能容纳别人的直面批评,虚心地待人接物。

贪于近者则贵远,溺于利者则伤名。

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宣帝纪》。贪图眼前利益,就会失去长远利益;沉溺于物质利益,就会损伤名誉。

文生于情,情生于文。

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文章是由感情产生出来的,感情也会在文章中表现出来。

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周顗传》。过于刚直则会折断,极其明察则没有朋友。

貂不足,狗尾续。

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赵王伦传》。貂:一种名贵的皮毛兽。此句原本指官爵太滥。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做冠饰,因为滥任的官员太多,貂尾不够用了,就以狗尾代替。后来成语“狗尾续貂”泛指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艺作品。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阮籍传》。竖子,骂人语,意谓小子。此乃阮籍观楚汉相争处而发的感叹。其意是说,刘邦能够成功,那是因为当时没有真正的英雄人物,他才得以侥幸成功。

磊磊落落,日月皎然。

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石勒载记》。为人要胸怀坦荡,光明正大。

官得其人,则事得其序,则物得其宜,则生生丰植。

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卻诜传》)官员选择适当,政事就会办得井然有序;政事有序,那么环境就会适宜;环境适宜,那么粮食就会获得丰收。

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王鉴传》。穷兵黩武会容易冲动,就如同用弓箭吓怕的鸟儿一样难以安定。

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

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虞溥传》。把一勺一勺的水汇集起来就能形成江河,把细小的尘土堆积起来就能够形成高山。庞大的事物都是由微小的事物慢慢积累起来的,宏伟是事业都是从细小的事情开始慢慢做起的。这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过程,不能因为任务的艰巨而退缩,而要善于将任务划分成一个个微小的任务,然后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慢慢就能够完成我们原本以为不可能完成的。

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王导传》。漫无边际的空谈,应杜绝于有智慧之人的口。

人无愚智,咸慕名宦,莫不饰正于外,藏邪于内。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郤诜传》。无论是蠢笨还是聪明的人,都喜欢名声和地位,没有不装出一副正经的外表,内心却怀着不正当念头的。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拳拳 事乡里小人邪!

出自《晋书·陶潜传》。我怎么能为那一年五斗米的官俸,而卑躬屈膝地去侍候这等乡里小人呢!

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出自《晋书·苻坚载记》。苻坚与苻融登上城头,望向对岸的晋军,只见晋军阵容齐整,将士精锐;又往北看见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好像是人的样子。

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 中原 ,未知鹿死谁手。

出自《晋书·石勒载记下》。如果我能够遇到刘邦,一定不会和他为敌,而是会心甘情愿的做他的部下,和韩信、彭越一样建功立业。如果我遇到刘秀,则会同他争高低,逐鹿中原,还不知鹿死谁手。

隐之将嫁女,石知其贫素,遣女必当率薄,乃令移厨帐助其经营。使者至,方见婢牵犬卖之,此外萧然无办。

出自《晋书·晋书原传》。吴隐之女儿出嫁,谢石知道他家十分贫穷,便吩咐佳人带着办喜事所需的物品,去帮忙操办。到了吴隐之的家,只看到一个婢女牵着狗准备去市场买东西,丝毫没有要结婚的气象。

祖逖 中流击楫 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出自《晋书·祖逖传》。祖逖手中拿着船桨,怕打着水流,发誓说:“如果我祖逖不能够清扫中原的敌人,绝不再过这条大河!”

除长安令,征补博士,未召,以母疾辄去官,免。

出自《晋书·潘岳传》。废除长安令的官职,改封为博士,还未被授职,就因为母亲生病而辞去了官职。

9. 嗜酒能啸,善 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出自《晋书·阮籍传》。阮籍嗜酒,并且能够长啸,擅长弹琴。他得意的时候便忘记了自己的形骸。

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出自《晋书·祖逖传》。祖逖夜半时听到鸡鸣,就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利的叫声。”就起床舞剑。

《晋书》精华10句,阅人间兴衰事,感悟古往今来。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晋书·车胤传》

这便是成语囊萤映雪中“囊萤”的故事,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用萤火虫的光亮去照书学习,说明了车胤的刻苦用功。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陶潜传》

折腰是指不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五斗米是晋代县令的俸禄,比喻为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不为功名利禄所动。

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晋书·隐逸传·夏统》

天底下居然还有这样的人啊!真实如同木头做的人,石头做的心啊。比喻人意志坚定,出淤泥而不染,不为外物所动。

顾恺之倒食甘蔗,曰:“渐入佳境。”——《晋书》

比喻境况越来越好。也比喻人年纪越大而福分也越大。

今之事势……骑猛兽安可中下哉!——《晋书·温峤传》

犹言“骑虎难下”。比喻一时下不了台,只能冒险干下去。

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晋书·乐广传》

那天在你家喝酒,看到酒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游动,于是便闭着眼睛喝下去。将倒映在酒杯中的弓箭影子,误以为是蛇。比喻那些疑神疑鬼而引起的恐惧。

小水不容大船——《晋书·桓谦传》

比喻有什么条件办什么事,有多大本领使出多大招数。

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晋书·谢安传》

成语“东山再起”源于此,再起是指再次出仕做官,比喻那些辞官退隐的人再次出人官职。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