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从战略角度入手,为何福建水师在马江海战中惨败?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4 10:30:27
  • 栏目:历史
  • 来源:历史小记者
  • 8706 人围观

导语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公元1884年8月23日,法国远东舰队以第一轮杆雷艇奇袭和第二轮舰炮的饱和攻击将驻防马尾港的福建水师重创(注意:福建水师的11艘主力军舰,9艘在海战中直接被击毁)。从军事层面看,福建水师的军备规模化和舰队指挥系统已经完全瘫痪。

其实,法国远东舰队早在8月初便拟定登陆基隆港,并以基隆港为战略纵深跳板,节制清廷的南方海权。

历史解密:从战略角度入手,为何福建水师在马江海战中惨败?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万年清”号兵商两用船(复制品)

不过,法国远东舰队的两批登陆部队都遭到基隆港海岸重炮的堵截,法军总司令孤拔只好将舰队转入马尾港。(注意:法国远东舰队的战略目标不单是消灭福建水师,更要控制远东第一造船厂——福州船政局,从而完全中断南方多个海军港口的军备维护及建造进程)

在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中有一个历史细节,福建水师与远东舰队在未正式开战时就同处马江流域,并且清廷下达“彼若不动,我亦不发”的滑稽军令。换言之,清廷直接将马尾港的海域防线向远东舰队敞开,福建水师的侧翼完全暴露在远东舰队的重炮覆盖范围内,背靠海岸炮台的福建水师却未先行对法舰进行战略打击。(世有俗语: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至于福建水师在马江海战中惨败的具体原因,着重从军舰武备系统(外在原因)和全局战略观念(内在原因)为海战切入点。

历史解密:从战略角度入手,为何福建水师在马江海战中惨败?

夕阳下的黄龙旗

福建水师vs远东舰队(舰艇武备差异化)

众所周知,在北洋舰队未正式完成近代化军备变革时,福建水师不仅是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机动防御舰队”,也是舰炮量最多的舰队(注意:为何不称福建水师为战略攻击型舰队,其主要原因是清廷军事系统的腐败和战略格局狭窄)。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广东水师等都是以沿海区域为防御阵线,拱卫内陆,并未具备远洋打击能力。

虽然福建水师的军舰及舰炮都基本实现国产化,但是,最大问题便是福建水师军舰的壳体大多为木质结构,仅有动力舱室外部有轻装甲覆盖。从动力输出端看,木质舰采用的立式蒸汽机比铁甲舰采用的复式蒸汽机航速较慢,防护效果也不及铁甲舰。

为证明舰艇装备差异化对海战格局的影响程度,我特意以远东舰队的凯旋号、杜居土路因号、费勒斯号、德斯丹号、窝尔达号五艘等级不同的巡洋舰作为参数对比组项。

历史解密:从战略角度入手,为何福建水师在马江海战中惨败?

福建水师(可见大多为木肋军舰)

  • 舰艇火力配置单元

凯旋号装备4门240mm口径舰防主炮、6门140mm口径副炮等21门各型后膛火炮,杜居土路因装备10门各型后膛火炮,窝尔达(法国远东舰队旗舰)装备9门各型舰防火炮。费勒斯号和德斯丹号均装备5门轻、重型火炮,整个舰队拥有77门火炮。

福建水师中只有扬武、永保、琛航三舰拥有与法国远东舰队相抗衡的基准火炮量,三舰的总量为17门(注意:其中扬武舰独占11门,扬武舰与杜居土路因、费勒斯、德斯丹三舰同属一等巡洋舰,但是扬武舰属于无防护巡洋舰)

法国远东舰队配备具有装甲防护的固定镶嵌式阿姆斯特朗后膛重炮,而福建水师依然采用人力推动的威斯窝斯前膛炮(注意:威斯窝斯炮属英国阿姆斯特朗炮系列,炮管内膛呈六角形),炮台完全无装甲防护,一旦遭受多点攻击,产生的冲击波也会毁坏舰体。

历史解密:从战略角度入手,为何福建水师在马江海战中惨败?

阿姆斯特朗式大型前膛炮

法国远东舰队采用重炮和速射炮(以哈奇开斯速射炮为主)协同攻击,将火力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直到甲午战争,清廷军事系统依然没有认清速射炮的优势,保守地认为重炮的火力优于速射炮。(注意:甲午海战中,只有定远、镇远两舰配备少量的速射炮)

  • 舰艇机动航速单元

凯旋号以主机功率2400匹马力输出12.7节的航速,窝尔达号以主机功率1000匹马力输出约10节的航速,费勒斯号和德斯丹号均以主机功率2790匹马力输出约13.5节的航速。

从史料来看,福建水师中最精锐的扬武舰航速为12节,其余炮舰的航速维持在10节。以凯旋舰为主的法国远东舰队和以扬武舰为核心的福建水师整体航速相差约2节,换言之,福建水师在马江流域随时会被远东舰队分割而歼灭。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水师的扬武等军舰都是法国工程师督造的,那么,远东舰队自然知晓扬武舰的整体防护区间,并以重炮集中攻击装甲薄弱点,从而摧毁福建水师的军事基地,扫清法军北上的海上堡垒。

历史解密:从战略角度入手,为何福建水师在马江海战中惨败?

扬武舰(复制品)

简要分析完法国远东舰队和福建水师的舰艇军备差异,再从战略格局看待两方舰队在马尾海战的胜败得失!

远东舰队主战型战略思维vs福建水师迎战型战略思维

自“观音桥事件”后,法国远东舰队正式进驻马江流域就行巡查。(注意:马尾港的海岸炮台、水兵宿舍、军火库等都成为法舰的侦查目标)

在部分史料中,大多出现法军使用鱼雷艇攻击福建水师的情况。实际上,法军在海战中使用的是杆雷艇,外形十分接近鱼雷艇,具有非常好的机动攻击能力。杆雷艇与铁甲巡洋舰组成的特混战斗群能够有效打破敌舰阵型包围圈,从而为巡洋舰实现侧翼包抄争取时间。(注意:马江海战中的杆雷艇为27米型的45、46号,艇端的杆雷作为唯一的攻击武器)

马尾港海域退潮后,远东舰队立刻起锚转移战舰攻击方位,并以单纵型阵包围港区内的福建水师。(注意:单纵阵型的优势便是将全舰的火炮得到极致运用,形成一个轻、重型武器连续输出的火力网)

历史解密:从战略角度入手,为何福建水师在马江海战中惨败?

马江海战中法军的杆雷艇

面对法国远东舰队逐渐转移航向,水兵都明白法舰在调整攻击方向。清廷福建海疆大臣张佩纶并未对福建水师发出战斗预警信号,清舰的舰炮弹药也未充足供应。直到远东舰队起锚后,将炮口转向福建水师,舰队高层才意识到法舰的战略目的是扼制南部海域,并将救援舰队阻挡在台湾海峡北侧。

扬武舰为打开缺口,避免福建水师遭到全歼。即把舰尾对敌调整成舰舷对敌状态,在暴露薄弱侧翼的同时,也尽可能发挥多处主副炮集中攻击的优势。(注意:“扬武舰”船尾共装备2门100mm口径的威斯窝斯前膛炮,此炮的最大劣势便是十分笨重,需要将炮沿轨道运至炮位,且炮位完全在无防护的露天甲板上,攻击效率受到抑制)

福建水师旗舰扬武舰被杆雷艇三次袭击,左侧船舷处水位装甲破裂,导致动力舱室瘫痪,随即失去作战能力而搁浅,福建水师由此陷入各自为战的局面。(注意:随同扬武舰作战的“伏波”炮艇和“艺新”炮艇先行撤向闵江上游的林浦,导致马尾港卫戍力量遭到削弱)

历史解密:从战略角度入手,为何福建水师在马江海战中惨败?

中法马江海战

福建水师残余炮艇在“福星舰”管带陈英的带领下,组成一支快速炮艇纵队呈单纵阵型进攻法舰。(注意:炮艇纵队只有福星、福胜、建胜三舰)

陈英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遂下令全舰呈冲锋阵型欲撞击“窝尔达”号。(陈英在马江海战中的爱国表现,时隔十年后,在黄海海战中,被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效仿)

法国远东舰队发现“窝尔达”号遭到清军炮艇的合围攻击,遂调整重炮攻击方向。并以益士弼、蝮蛇、野猫三舰发射速射炮救援“窝尔达”号。露天炮台甲板的设计导致炮台被毁后,清军无法组织有效的攻势(注意:福建水师的前膛火炮射速为每分钟1发,而远东舰队的后膛火炮射速为每分钟6-8发,形成每分钟相差5-7发的射速差异,法舰的火力优势显然可见)

福星舰在冲击过程中被杆雷击沉,由此来看,整个马江战场具有主动攻击能力的清军舰艇非毁即伤,马江流域完全被远东舰队控制。

历史解密:从战略角度入手,为何福建水师在马江海战中惨败?

福州马尾(马江海战旧址)

当然,不免有人会感到疑惑,在马江海战过程中,为何临近的广东水师见死不救?

其实,从军舰的近代化程度来说,广东水师的战舰参数是低于福建水师的。(注意:广东水师中大多数是鱼雷艇,少量的炮艇多是防护沿海、拱卫内陆)

中法战争爆发前,福建水师的战舰总吨位约为9800吨,实为清朝最具战斗力的舰队。清军北方的其他舰队驰援距离过长,并且容易遭到法舰外围部队的偷袭(法国远东舰队的雷诺堡和梭尼号两艘巡洋舰在金牌水道警戒),无法有效节制远东舰队的锐利攻势。

其实,早在远东舰队进驻马江流域时。福州船政局便命令驻防广东的“飞云”、“济安”炮艇(同属伏波级炮艇)和驻防福建沿海的“振威”炮艇(同属湄云级改进型炮艇)回防马江下游的闵海关,不过进入马江流域的法舰却早就聚集在三舰周边,清军炮艇随时会被法舰歼灭。

历史解密:从战略角度入手,为何福建水师在马江海战中惨败?

中法海战中的罗星塔炮台

当然,福建水师的三艘炮艇所装备的老式前膛火炮也难以对抗法舰的新式后膛重炮。

据中法战争史料记载:闵海关的三艘清军炮艇共装备3门160mm口径前膛炮,8门120mm口径前膛炮。法舰队的杜居土路因、德斯丹、维拉三舰共装备2门190mm口径后膛炮,19门140mm口径后膛炮。

果不其然,马江流域的“窝尔达”发出进攻信号后,三艘炮艇被悉数击沉,闵海关也成为法舰增兵的通道,法舰总司令孤拔认为马江上游的清军舰艇无疑是做困兽之斗。

那么,马尾港的陆地炮台为何没有为清军舰艇减轻炮火攻击呢?

其实,从搜集的资料来看,清军的陆地炮台对支援福建水师的战略意义并不大。最大的临江炮台和长乐象屿炮台互为犄角,进而控制闵江。(炮台装备约7门克虏伯要塞炮)

马江海战爆发后,清廷陆军防守的三处行营炮台协同两处堡垒炮台支援海面战斗。但是,清军的多门要塞炮建于堡垒中,射击角度只能覆盖一个区域,(注意:清军炮台也就存在极大射击盲区)造成炮台的战略作用降低,最后均被法军陆战队炸毁。

历史解密:从战略角度入手,为何福建水师在马江海战中惨败?

中法马江海战古战场示意图

法国远东舰队抢占马尾造船厂后,福建水师残存的两艘道尔顿式炮艇也被杜居土路因号巡洋舰先后击沉。福建水师仅在开战不到20分钟的时间,主力军舰几乎全军覆没,福建沿海完全被法舰控制。

反思

从个人理解来说,马江海战犹如一场正大光明的“遭遇战”模式。两支舰队未开战前处于同一江面,敌我双方的舰炮甚至不用瞄准就能轻易击中对方舰体,如同一场白刃战。

内河上的海战,阵型、指挥都无法发挥决定作用。只有抢占先机,并依托强大的舰炮火力才能在短时间摧毁敌方舰队的防御阵线或者攻击阵型。

张佩纶作为福建水师最高指挥官,在战事临近时未对敌舰动向作出应对策略,并以“可以开战,但不可以先开炮”的滑稽战略思维抑制福建水师迎战的积极程度,从而造成法军舰炮起,而清军舰未起锚的战略机会转移的局面。

历史解密:从战略角度入手,为何福建水师在马江海战中惨败?

马江海战中清军的马限山炮台

从军备角度看,在海战中,军舰的舰炮需要对覆盖目标进行连续的火力输出,减轻敌方舰炮的炮弹输出量,古老的前膛火炮必然会败于后膛火炮。(正如一战、二战期间,多国军舰装备的都是后膛炮,后膛炮也便于炮手在炮尾进行瞄准,校验,填弹,发射等程序)

福建水师将前膛火炮在军舰上的超龄使用,本身就给法国远东舰队突破清军炮火防线找到契机!

马江海战只是中法战争的一个缩影,却让清廷认清势必要组建一支完全近代化的海洋舰队,拱卫国家海防。(公元1888年,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正式成立)

文:历史小记者,参考《清史》及中法战争史料

图:部分站内配图,网络配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