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坏人”孟子是如何给齐宣王“下套”的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7 21:22:46
  • 栏目:历史
  • 来源:日新木子
  • 9122 人围观

孟子学有大成后,一直周游列国想要实现自己用“仁爱“治国的抱负。但是苦于当时礼崩乐坏,一直都未能如愿。虽然周游的国君一直都认为他说的话是没有错的,但是没有一个君主愿意采用他的政治思想。孟子说话总是很赋有技巧性,下面来看一下孟子这个”坏人“是如何给齐宣王”下套“的。

一、你可以是这样的人

齐宣王问孟子说:"老先生,你能给我讲讲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故事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没有讲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所以没有传下来,我就也没有听说过。要不然,我给你讲讲能使天下归服的王道怎么样?

齐宣王这一听立马来了兴趣问道:“怎么才能使天下归服呢?”

孟子说:“以民为重,安抚老百姓的人就可以使天下归服,这是没有人可以阻挡的。”

齐宣王问:那我可以成为这样的人吗?

孟子回答:当然可以。

齐宣王问:你怎么知道我可以呢?

且看“坏人”孟子是如何给齐宣王“下套”的

重点来了一!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有一次你坐在堂上,有人牵牛从堂下过,你看到了就问,牵牛到那里去呢?那人说,要宰了它用来祭钟。你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哆嗦的样子,没有什么罪就被杀死了。那人又问你,那要把祭钟的仪式废除了吗?你说:那怎么能行,用只羊来代替它。我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齐宣王听的一头雾水,不知道这和统一天下有什么关系。但是确实有,就说有的。

孟子说:“你有这样的心肠就足以使天下归服了,老百姓都以为你是吝啬,我当然知道你是不忍心。”

齐宣王说:当然了,我国就是在小,我也不会吝惜一头牛的,我只是不忍心看它哆嗦的样子罢了。所以才用羊来代替它的。

孟子说:但是老百姓都会觉得你是吝啬的,这个你没必要诧异。因为你是用小的换了一个大的。他们那里会体会到你的用心呢,如果但说是否有罪,牛和羊同样是没有罪的。为什么你用羊换了牛呢?

齐宣王笑着说:那这是为什么呢,我的确是不忍心,但是老百姓总认为我是吝啬呢?

孟子说:没关系,这就是仁爱了。因为你只看到了牛,没有看到羊。君子对于禽兽,宁愿看它活着,不愿意看到它死去。听到动物死去时的惨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了。所有君子总是远离厨房的。

齐宣王说:“老先生,你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但是这和我统一天下有什么关系呢?”

且看“坏人”孟子是如何给齐宣王“下套”的

二、你可以,但是你不去那样做。

重点来了二。

孟子接着说:“如果有人对你说,我的力气可以举起三千斤,但我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眼睛能够看得清鸟儿身上的细毛,但是我看不见一车的木柴。你会相信吗?

齐宣王:我当然不相信了。

孟子说:”你的恩情足以到使禽兽得到恩惠,然而百姓却一点也沾不到,又是为什么呢?这么来说,拿不起一根羽毛是因为不用,看不见一车柴是因为不想去看。你不以民为重,不能去安抚百姓。是因为你不去做,而不是你不能做,所以你没有统一天下。“

齐宣王接着问,不肯做和不能做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说:让人胳膊下夹着泰山越过北海,他说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让人为老人折根树枝,他告诉我说做不到,这是不想做,不是不能做。因此你没能统一天下,不是胳膊夹着泰山过北海,而是给老人折树枝一样。你没有去做,而不是你做不到。

且看“坏人”孟子是如何给齐宣王“下套”的

小结一下

看完孟子和齐宣王这段对话,虽然孟子说的都是对的。但是内心还是觉得孟子“太坏了”。齐宣王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下了一个套”先讲一个齐宣王自己的故事,告诉齐宣王你是有仁爱之心的,有仁爱之心的人就能统一天下,你的仁爱之心都到了会舍不得让一头牛去死了。在用第二个故事说齐宣王你没能统一天下是你不去做,不是你不能做。你统一天下就如同你给老人折个树枝那样简单,并不是让你用胳膊夹着泰山越过北海那样难。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如同齐宣王一样呢。我们做很多的事情总是在给自己找借口说自己做不到,或者失败了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那是理所应当的。我们有多少人能去反思一下,我们每天做的事情,还有我们要做的事情,到底是挟泰山以超北海呢,还是为老人折枝呢?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