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专家:成也八旗,败也八旗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2 01:29:58
  • 栏目:历史
  • 来源:果果文史风
  • 7471 人围观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它曾经十分地辉煌过,一统中原,战无不胜。但是同时它也有着非常落魄的时候,丧权辱国、落后挨打,短短两百年的时间,清王朝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专家:成也八旗,败也八旗

有专家总结了一句话叫做“成也八旗,败也八旗”。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八旗制度是清朝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军事制度。那么,它是怎么样帮助清朝在短时间内定鼎中原的?清王朝又是怎么毁在八旗手上呢?

首先,应该了解一下这支军队的创始人,谁呢?他就是后金的开国皇帝,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我们知道努尔哈赤是女真族人,那么女真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

它应该是起于东胡或者肃慎,是我国北方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这个民族在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建立了强大的军事集团。一次就是金朝,当时由完颜阿骨打率领他的部族向南进军,最后建立了金王朝。这个金王朝在当时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文明程度。女真族虽然很厉害,但是它最终还是没有干过元朝,入关之后女真族有一部分直接就战死了。还有一部分呢,慢慢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留在了东北,成为了“留守儿童”。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专家:成也八旗,败也八旗

努尔哈赤的成长历程

那么努尔哈赤呢,他的童年是很悲惨的,额娘去世的又早,后妈又刻薄,努尔哈赤刚刚成年就被赶出了家门自力更生,艰难度日,到了二十来岁的时候自己的父亲和爷爷也都被明军给杀掉了,至亲都没有了。但是努尔哈赤还有干亲,一个很厉害的干爹,那就是明朝大将李成梁。对于李成梁大家可能不了解,在当时有一句话:

“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

能与戚继光并列,可想而知他的军事实力,也是非常之强悍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李成梁纵横北方边塞四十余年,是屡破豪强,力压北方游牧部落,拓疆近千里,可以说是战功赫赫。

因为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干爹,努尔哈赤也就混上了一官半职,成为了建州指挥使。虽然说只是一个地方官,可是朝廷给他的权力可不小。但是明朝对他可以说是让他高度自治,他自己管理下属那些部落人员。尽管有干爹罩着,又有权力在手。但是努尔哈赤心里边还是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女真人,更没有忘记自己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惨死在明军手上的。所以他一直想着要复仇,终于让他等到了一个机会。

因为明朝进行了著名的抗倭援朝战争,利用这个机会努尔哈赤把力量发展起来了。按现在的讲法,他就自己想另立一个山头,另一个政权。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当时他的人还不是特别多,所以还没有八旗,而是从“牛录”开始的。

牛录本身就起源于狩猎民族的一种生产小集体,大家会一起去狩猎,这样收获多一点就组成了一个牛录。努尔哈赤很聪明,他把牛录制度进行了巧妙的改编,让它从一个狩猎的团队演变成了一个独立的生产、生活、作战部队。当时喊出的口号就是“兵民合一,全民皆兵”。意思是把一个人所有的生活和作战都结合到一起,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等于说把人包了下来。个人如果战死了,其妻子儿女,这个牛录替你管,所以出去打仗的人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接下来还设置了“包衣”这样的单位,他们不光做勤务,还要负责为军人种地、捕鱼,负责后勤供应。这个高度一体化的制度形成之后,借助勇猛高效的优势,很快就在明军的作战当中体现出来了。军事上的不断胜利,使得努尔哈赤的名声是越传越广,不少人都来投奔他了。这个时候光靠牛录这一编制已经不够了。所以努尔哈赤又扩大了几级编制。当时是这么规定的;五牛录是一甲喇,五甲喇是一固山,固山之上就是旗了,这个时候开始有旗的概念了。不过当时还是只有四旗,黄、白、红、蓝。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专家:成也八旗,败也八旗

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军

公元1615年,努尔哈赤的队伍差不多已经壮大到六万人了,这个时候才又增加了四个旗,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当时努尔哈赤是正黄旗和镶黄旗的旗主、正红旗和镶红旗的旗主是他的次子代善、他的第八个儿子也就是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是正白旗旗主、他的孙子杜度则是镶白旗旗主、他的第五个儿子莽古尔泰则是正蓝旗的旗主、镶蓝旗主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这就是满洲八旗的起源,八旗之下还有三个分支,那就是满洲八旗、汉八旗和蒙古八旗。

事实上努尔哈赤在发展自己势力的过程当中,采取了非常开明包容的策略,只要是愿意来投奔他的,无论什么民族的,他都愿意接纳,并且还给出同等的地位。慢慢地,在努尔哈赤的旗下就有了三大族群,满族、蒙古族、汉族,所以现在所谓的八旗实际上指的是满族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另外有一点超乎我们大多数人的想象,我们一直觉得汉族在清朝地位那是很低的,至少比满人低很多,但是汉军八旗在八旗之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作用也很大。真正掌握高技术兵种的那就是汉军八旗,比如一些火器之类的。汉八旗的建立就是为了能够使用火炮等等这些热兵器,那么它的部队番号,当时叫做乌真哈超,实际上指精兵的意思,也指重型精兵。想想看,这样的八旗兵能不强吗?

满八旗善骑射,汉八旗掌握着先进兵器,蒙古八旗那不用说骁勇善战,标准的战斗民族,三者强强联手,梦幻组合啊。当年流行一句话说,满兵不过万,过万便无敌。当然了,八旗军厉害,不仅因为他们的配置高,单兵作战能力强,还跟努尔哈赤创立的利益奖励机制有关系。总结起来有三点;

第一,工资高,哪怕是最基本的八旗兵,每个兵丁都能分到30亩地,个个都是小地主,你盖房子也好,你种地也罢,反正都是能换来不少钱,过日子足够了。

第二,家属连同优待,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只要是阵亡人员的家属,小孩老婆生老病死,那都是负责到底。

第三,终身福利,没有阵亡的,只是负了伤的,也不用担心,回来之后,一辈子国家养着,而且还给各种待遇。一方面,自己可以获得大量财富,也不用担心养老问题。另外一方面,老婆孩子的问题一并解决,不愁吃穿,没有后顾之忧。

八旗军上了战场,因为军队奖罚分明都将全力拼杀,所以除了让战士们奋勇向前的,除了奖还有罚。它的惩罚也非常严重,比如说,如果牛录成员逃跑,负责人没把他死了的话,最初是整个牛录是全部杀掉的。如果上面的甲喇负责人阵亡的话,底下的五个牛录的头全部要杀掉的。那么再往上,固山负责人阵亡的话,底下几个甲喇的负责人都要杀掉,说白了,这就是一个连坐制度,为的是让大家团结一致杀敌,不要退缩。正是这一奖一罚两项制度,让八旗军队成为了一支能征善战,所向披靡的铁骑之师。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专家:成也八旗,败也八旗

努尔哈赤征战大明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决定出手了。“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随后就发布了著名的讨明檄文《告天七大恨》,历说明朝的七大罪状,具有强烈的煽动性。第二天,努尔哈赤挥军西进,八旗军登台亮相,次日便拿下了大明辽东重镇抚顺。一周之后,率兵驰援抚顺的广宁总兵及其所部一万余人全军覆没。这个时候,大明王朝才意识到,战争开始了。

八个月之后,公元1619年2月,著名的萨尔浒之战正式打响。这一战明朝共出兵11万之多,而努尔哈赤的八旗兵仅仅只有6万人。兵力差不多只有明军的一半,然而人少不要紧,会打才是关键。在八旗军铁骑勇猛的攻击之下,五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五万余人,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明军便铩羽而归。

萨尔浒之战是决定性一战,这个八旗兵付出的伤亡,尤其是阵亡的人员只有几百人,而明军当时精兵6万,基本上损失殆尽了。后来八旗是横扫辽东,再无敌手。这之后努尔哈赤决定乘胜追击。

公元1622年,他出兵大明辽东总兵府所在地广宁,以6万对14万。又是一次以少战多的战役。不过这次八旗铁骑依然表现抢眼,这只雄狮如狂飙一般横扫辽东地区,攻下广宁。也是这一战,八旗铁骑让天下之人为之震撼。之后横扫大顺义军、屡败关宁铁骑直至清军入关问鼎中原,他们都极少尝过败绩,可谓是所向披靡。

那么这样一支令人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怎么后来演变成糜烂之师呢?它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糜烂的呢?

八旗军的衰落,实际上并不是到清朝中后期才开始的,当八旗入关以后,清王朝定都北京以后,八旗整个生活和战斗的坏境不一样了。当代企业,比如富士康在大陆腹地做市场竞争开疆拓土的过程中,都会在办公室或厂房里贴这样一个充满励志的名言警句:

“战斗条件和生活条件一致者胜。”

换句话说就是当年产生八旗悍将雄兵的这个土壤已经不再存在了,这也就应了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的那句话:

“战争中我流尽鲜血,和平中我寸步难行。”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专家:成也八旗,败也八旗

八旗军的糜烂

八旗军是为了战争而组建的,但是仗打完了,到了和平年代了,他们不适应了。所以这个环境变化对八旗军来说是致命的,为什么呢?八旗军原来在他们的祖地,包括在入关征伐的过程中,骑射、战斗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结果到了北京城以后,包括到各地驻防的八旗也是这样的。因为它的环境闭塞,又没有具体的作战任务了,在太平环境中当年让他们成为优秀士兵、优秀军官的那个环境,不再存在了,这样相当于对八旗军来说,是个釜底抽薪。

不打仗了,八旗军也就没事可做了,以前那是论功行赏,现在和平年代了,怎么办呢?当时清朝王室有这么一条规定,八旗子弟只能当皇家的差儿,不允许从事其他职业。那么,运气好的当官的有俸禄,运气不好的那就在家待业,但毕竟是有功之臣啊,不能亏待,没有事情可做,国家照样养着,给他们发薪水,这就叫做“铁杆庄稼”,这个非常有名。那么,他们的待遇到底怎么样呢?就是那些铁杆庄稼到底怎么样呢?

八旗兵的铁杆庄稼分为坐粮和行粮两部分。

坐粮就是固定工资,高级兵丁每个月拿4两银子,饷米46斛;

马兵领3两银子,饷米46斛;

步兵月工资则是1两5钱,饷米22斛。

按照专家的考证,清朝的一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750块钱。如此算来的话,一个高级兵丁一个月工资4两,相当于咱们现在的3000块钱。看着也不高啊,但要是算上粮食钱,一斤皇粮按照现在每斤2块钱计算,一斛稻谷大约是130斤左右,46斛就是3980斤,乘以2那就是11960块钱。加起来一个月什么都不干,一万五,搁现在也可以了。

当然了,还有行粮只是坐粮,这其实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绩效奖金,行粮只有在打仗的时候部队出征才有发放的,每个人每个月可以多得2两银子。还有每个季度八旗军还可以领一次奖金,自己家里遇上红白喜事还有固定的补贴,再碰上皇上大喜什么的,那也有福利。每个兵丁能多领一个月的工资,要把这些都算起来,一个八旗兵什么都不干,一年那日子过得也挺不错了。这个时候,他们的心态就开始发生变化了,慢慢地享乐主义的腐败思想就在他们心里边开始滋生起来。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专家:成也八旗,败也八旗

八旗军玩物丧志变纨绔子弟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叫做“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这些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很快就变成了贪图享乐的纨绔子弟,以至于到后来产生了一个极其有意思的现象,什么呢?

清朝初年,为了保持八旗的本色不变,国家就实行了一个政策,把北京内城的汉人全部给驱赶出去,使得真个内城,就成为了八旗自己的一个天下,只有到每天的早晨才会打开城门,放那些小商小贩的汉人进城,卖东西也好,做买卖、从事服务行业也罢。等天一黑又把这些人再赶出去。按理来说,这些内城就没有任何的娱乐设施了,因为那些从事娱乐行业的下等人都被赶到城外去了,那么八旗子弟有钱也花不出去了,也不知道去哪玩。腐败这个事情就可以杜绝了吧,但是人一旦有了欲望,想拦都拦不住。

一开始为了防止他们腐化朝廷也想了办法,直接把所有的娱乐设施、服务人员赶出内城之外不让他们接触。但是这根本就拦不住他们,后来就发生了一个非常荒谬的情况,就是一到快天黑关城门的时候,这个城内的好多八旗兵丁就跟着小商小贩一块天黑之前就出城了,等到快天亮第一次开城门的时候,这些人叫倒回城。什么叫倒回城呢?他们跟着这些小商小贩或者是早朝入城这些官员回来了,等于说到晚间就不在内城过夜了。他们就拿着给他们这个俸禄、铁杆庄稼,晚间就跑到外城去逍遥。

到了后来,玩,就成为了这些八旗子弟的主业,玩鸡、遛鸟、斗蛐蛐、喝茶、唱戏、闻鼻烟,长此以往的玩下去,可就是应了那个词了,叫做玩物丧志。他们就成了社会的蛀虫,纨绔子弟的代言人。那么当时的他们离谱到什么程度了呢?就是他们都在比谁对生活最讲究?谁平时的消费最高?谁过得最有面子?已经完全失去了一种军人子弟的本色了。

可想而知,已经没有了军魂的军队还谈什么战斗力呢?根本连仗都打不了。

乾隆第四次南巡的时候,在南通校阅,结果大吃一惊。那时候嘉庆也在边上,那真是皇上来了,来检阅部队,那肯定把最精锐的部队拉出来,好好的把武功呈现到皇上面前。结果一看,乾隆大吃一惊,射箭箭落地,连靶子都射不到,骑兵骑马都会掉下来,可见这支部队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了。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专家:成也八旗,败也八旗

乾隆皇帝对八旗大失所望

眼见着曾经创造辉煌的八旗兵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清朝王室也很心痛啊。所以当时他们想尽了办法,相继出台了不少政策,希望可以让他们重振雄风。比方说,朝廷特意划出了几块牧场,作为八旗子弟进行演习骑马射箭的地方,用意虽然是好的,但是八旗子弟根本不领情啊,没人响应。后来还有更加过分的事。

有些八旗子弟把自家的马都卖了,你说马都卖了,还谈什么骑马射箭的事呢?那么他们为什么卖马呢?倒不如说想逃避训练。其实就是为了换钱,有了钱才可以继续吃喝玩乐。长时间这么搞下去,那就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

满洲八旗到了第二代基本上没有多少骑兵了。后来征蒙古,主要用蒙古八旗打先锋,满洲八旗炮兵或者是一些步兵是可以的,它已经没有多少骑兵了。这么看来,这个政策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到了乾隆年间,清王朝又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动员这些人回东北老家,直接把他们赶回去,干什么呢?

让他们开荒渔猎,忆苦思甜,好好反省吧。那么效果怎么样呢?

大多数人又待不住,干脆就把地卖给那些汉族人民了,然后拿着钱再跑回北京。当然他们在北京已经是被除了籍的,等于说销了户口的,回来他们投亲靠友,然后再运用各种关系,想办法再给自个上个户口,再在八旗里登记。

所以说从乾隆开始到嘉庆年间,回到满洲故地的政策是完全失败的。这些人不干,朝廷只能是继续养着他们了。谁也没想到,就这么养着养着就养出了大问题了,到了乾隆年间以后,整个八旗军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一旦遇到国家危机的时候,它那种弊端立刻显露无疑。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专家:成也八旗,败也八旗

八旗军上战场逃跑并抢掠圆明园珍宝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当时驻防在广州的八旗兵毫无战斗力,仗都没打直接跑了。眼见着清军节节败退,道光皇帝急了。要求全国调兵,这其中包括京师八旗当中的一万多人,结果怎么样呢?

天下奇景,八旗兵已经到了无法行军的地步,但是皇上的命令不可违啊,怎么办呢?

沿路抓民夫,把老白姓家的门板卸下来,四个民夫抬一个门板,然后八旗兵躺在上头,就这么行军。打仗的人还得靠着不打仗的老百姓给抬过去,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然后,更可笑的还在后面,最后战绩一统计,真正战死的八旗兵一千人不到,逃跑的,按照逃兵处罚的超过一万人,实在是可悲可叹啊。

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就出现了更加夸张的事,在抵抗外敌的作战之中,八旗没发挥什么作用。反而是战争之后,当时内务府派人到处去抓这些旗兵,原因是什么呢?

就是这些八旗兵在英法联军走了之后,又参加了对圆明园的抢掠。结果从他们家中搜出了十几万件圆明园的各种各样珍宝。国家危难,八旗兵还在这趁火打劫,简直是十恶不赦。说八旗军毁了清王朝,这个也有道理。其实就是作,把清王朝给作死了。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专家:成也八旗,败也八旗

当然八旗兵自己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最后清朝灭亡。到了北洋军阀时期,这帮人彻底解散了,国家福利不可能再给他了,最后彻底的消亡在了历史的舞台。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