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猪肉——人总是对痛苦记忆深刻,对天天拥有的幸福却不以为然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2 13:11:50
  • 栏目:情感
  • 来源:傍花前川
  • 6717 人围观
吃猪肉——人总是对痛苦记忆深刻,对天天拥有的幸福却不以为然

林森《坐席》

听母亲说,我小时候,总嚷着要吃肉,如果锅里熬着肉,我便不会离开锅台,不等肉熬熟就吵着要吃了。看来我生来喜欢吃肉,大约与肉有缘吧。但是,我生不逢时啊,正赶上文化大革命,那时填饱肚子都成问题,吃肉自然成了奢望。偶尔吃一顿肉,如喜从天降,又是闹又是跳的。改革开放后,生活富裕了,吃肉成了家常便饭,肉的魅力便慢慢失去了光辉。不知从哪天起,人们嫌弃肉的油腻,故意不吃肉了,各种野菜反倒成了桌上的主角。于是,猪肉价格一落千丈。到饭店点个肉炒菜,总是菜少肉多,因为菜比肉贵啊;去参加个事宴,人们总是菜吃完了,肉剩下了,整盘整碗的肉被打包回去喂狗,看着可惜啊。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吃猪肉——人总是对痛苦记忆深刻,对天天拥有的幸福却不以为然

杀猪过节

北方人对猪肉情有独尊,无论家常炒菜,还是逢年过节,或者是红白事宴,其它肉可以没有,但猪肉是断不可少的。北方人经常说:“亲不过姑舅,香不过猪肉。”这是他们给予猪肉的最高评价。但是今年,猪肉突然紧缺了,价格比川剧变脸还翻得快,人们似乎又感到了猪肉的魅力。纵然猪肉价格每天往上蹿,今天还是每斤20元,明天就成了每斤30元,到后天可能就涨到每斤40元了,但人们还是要吃,甚至有点儿超乎寻常的火爆。虽然嘴上喊着吃不起了,花钱花得有点儿疼,甚至咬牙切齿。茶余饭后,猪肉成了人们的主要话题。于是有关吃猪肉的记忆,不断在我的脑海里翻腾,我想把它写下来,一吐为快。当然我所说的记忆是小时候的记忆,即改革开放之前的记忆。改革开放之后呢,虽然天天吃猪肉,而且是大块大块的吃猪肉,反倒对猪肉没什么记忆了。人总是对痛苦记忆深刻,对天天拥有的幸福却不以为然。难怪西方有句谚语云:“要想让女人爱你,请拿起鞭子来。”大概同理吧。

吃猪肉——人总是对痛苦记忆深刻,对天天拥有的幸福却不以为然

陈树中《那一缕乡情》

在村子里,一家熬猪肉,家家扑鼻香。这是儿时的记忆。现在经常有人问道:哎,你说现在的猪肉怎么闻不见香味儿了?听者突然醒悟似的说道:是呀,我也一直闻不见猪肉的香味儿了,你说怎么回事呀?其实,猪肉香还是猪肉香,是我们猪肉吃得多了,嗅觉不灵敏了,所以就闻不见猪肉香味儿了,这就叫做嗅觉审美疲劳。假如让你三年不知肉味,想象不出你对肉有多么贪婪,大概不仅是肉香扑鼻,还会两眼放光吧。这不?猪肉刚刚涨价,还没等到三月不知肉味呢,人们便又感觉到了猪肉的魅力。所以啊,恋爱有一秘诀:一天热,三天冷。绝对不能天天黏在一起,否则就完了。不无道理啊!

吃猪肉——人总是对痛苦记忆深刻,对天天拥有的幸福却不以为然

杀年猪

我们家,父亲在城里上班,母亲在村里当民办教师,我和弟弟、妹妹在村小学念书。父亲每月45元工资。母亲每月8元工资,还是以工分结算,到年底才能拿到。我们村离县城远,那时交通不便,每天只有一辆公共汽车不定时过往。父亲偶尔回家来住,平时家里只有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仨过日子。我们每天吃的饭几乎千篇一律,以玉米面窝头和土豆为主,间或吃一顿莜面或豆面什么的,而猪肉和白面只有在中秋节和春节才能吃到。于是,对猪肉和白面的渴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吃猪肉——人总是对痛苦记忆深刻,对天天拥有的幸福却不以为然

陈树中《过大年》

记得每到腊月,村子里就有人家杀猪,猪的哀嚎响彻村子的每一个角落。这声音预示着年关迫近。伴着零星的爆竹声,空气中似乎已飘荡着年的味道了。杀猪的人家,除了自己留一小部分猪肉外,其余的全部卖掉。不需要出村卖,有街坊邻居就够了。不久,村子里就飘满了熬猪肉的香味儿,无论你身处村子的哪个位置,那香味儿都追着你,直往你鼻孔里钻。那个香啊,无以言表,让人一辈子也忘不了。而且寻着香味,你知道是谁家熬上了猪肉。那时的鼻子也贼灵。我父亲平日不在家,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仨,绝没有时间来喂猪。过年的时候,母亲就从杀猪的人家买几斤猪肉给我们吃,但是从未大块儿的熬着吃,只是在臊子里能见到些许肉丁。就这样,我们也感到很满足了,这个年会过得喜滋滋的。因为,毕竟填饱肚子比吃肉更重要。

吃猪肉——人总是对痛苦记忆深刻,对天天拥有的幸福却不以为然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

那年,伯父家杀了头年猪,除了给了我们家一条子肉外,还在杀猪那天请我们全家人吃了一顿杀猪饭。所谓杀猪饭,就是杀猪的主人在杀猪这天,用现杀的猪肉,就是脖子上的肉,我们叫潮头肉,熬了来款待帮忙的人及左邻右舍。这一天,主人显得格外豪爽友善,喜悦挂在脸上,说话轻言细语,对所有的人表现出十二分的热情和礼貌。帮忙的人也吆三喊四、抢前断后,唯恐拉下自己,那一份勤快啊,比任何时候都带劲。这个时候,人们平日里的嫌隙都烟消云散了,好像不曾有过似的。这是我儿时吃大块肉最难忘的一次,碗底是烩菜,上面披着大片的猪肉,蒸腾的热气带着喷香味儿一股股地往外冒,那才叫个垂涎欲滴啊!这天吃肉不限量,吃完还可以加。伯父和伯母顾不上自己吃,不住地劝人们吃,一个劲儿的往人们碗里搛肉。亲情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这天显得格外突出。

吃猪肉——人总是对痛苦记忆深刻,对天天拥有的幸福却不以为然

林森《村庄》

更为难忘的一次是吃死猪肉。现在想来,还让人唏嘘不已。那年秋天,邻居家一头半大猪先是后半身立不起来,后来干脆卧倒,直到死再没有站起来。大家都知道猪是病死了 ,但是不知道猪得了什么病。可是穷困让人们顾不上细究这肉还能不能吃,全院子的人分着吃了这头猪。因为是死猪肉,所以大家是免费吃。当然也有主人的慷慨在里边。为防止猪肉坏掉,父亲把肉割成碎块,用盐淹起来。我们从秋天一直吃到第二年夏天来临。那是我自伯父家大块吃肉以后,又一次大块吃肉。虽然是死猪肉,照样吃得香,吃得痛快。只是现在想来,有点儿后怕,有点儿恶心。因为,谁知道那死猪肉的病菌是否还在体内潜伏着呢!

吃猪肉——人总是对痛苦记忆深刻,对天天拥有的幸福却不以为然

杨潇湘《赶猪人》

其实,在那年月,谁家也不好过。至于吃猪肉,还是吃不上的人家多。我们家算是富裕了,因为毕竟父母亲是挣工资的,好歹也能买得起几斤猪肉。但孩子多的农民家庭就办不到了。在我家大院里,一位本家叔叔,全家五口人,三个孩子和我年龄相仿,因为叔叔和婶婶务农,他们的日子过得远比我们紧迫。他们总是等不到地里的土豆成熟,就挖着吃得差不多了。大年三十晚上,院子里的孩子一起玩儿,大家喜欢用筷子扎一个白面馍到旺火上烤着吃,但他们家的孩子没有白面馍,只能用筷子扎着玉米面窝头来烤着吃。至于吃猪肉就更无从谈起了。好在那时的孩子天性纯朴,不把这种贫富差距往心里去,虽然手中的东西不一样,但内心还是同样的快乐。也许他们心里有说不出的伤痛,但至少在表面上没显露出来。我现在每当想起他们来,就想起他们筷子上扎着的玉米面窝头,以及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天真的笑容,心上就感到针扎般的疼痛。但愿他们如今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富得流油!

吃猪肉——人总是对痛苦记忆深刻,对天天拥有的幸福却不以为然

陈树中《那一缕乡情》

真正大块吃猪肉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了,随着父亲的工作调动,我们家搬到了县城里。我们每天用猪油炒菜,经常到肉铺割肉回来熬着吃或包饺子,过年的时候更是一买就是几十斤猪肉,变着花样吃。但是却想不起有怎样令人难忘的记忆。相信过来人都有同样的感受。但我更深切的体会是:人总是对痛苦记忆深刻,对天天拥有的幸福却不以为然。拥有幸福时不知道珍惜,失去了却念念不忘。这大概是人与生俱来的劣性吧!

吃猪肉——人总是对痛苦记忆深刻,对天天拥有的幸福却不以为然

罗中立《渡河赶场》

文作者:郭茂荣

配图:来源网络

2019.11.5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