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 小编 发布于 2020-06-22 19:15:28
  • 栏目:娱乐
  • 来源:王光之话史
  • 8755 人围观

王光之/一个有腔调的人文类解读头条号

末尾有投票

末尾链接为(《胭脂扣》影评)解读文章

1987年,当26岁的刘德华、23岁的张曼玉、26岁的张学友、30岁的万梓良和25岁的王杰遇见了29岁的王家卫,于是有了这部《旺角卡门》。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旺角卡门》上映于1988年,由王家卫执导,刘德华、张曼玉、张学友、万梓良等人出演

如果不看演职员表,我大概率不会认为《旺角卡门》的导演是那个日后拍出《重庆森林》的王家卫。虽然这部王家卫处女作,已然见了些王家卫式独具一格的美学和影像风格的端倪,比如片中时不时出现的“抽帧”(慢速降格拍摄手法)镜头和零星几句“王家卫风格”的台词。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刘德华出演《旺角卡门》时已然26岁,此前演技一直不瘟不火,而此片让他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然而,事实上,这部电影和“王家卫风格”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旺角卡门》的质感更像是一部香港电影黄金时代里循规蹈矩的商业片,远非王家卫日后的那些“气得投资人犯病,看得观众云里雾里”的文艺片。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重庆森林》上映于1994年,由王家卫执导,林青霞、金城武、梁朝伟、王菲主演

这部距今已然32年的电影,今天看来,看点仍然不少。比如当年那个还有些婴儿肥、一副清纯少女模样的张曼玉,比如刘德华在彼时还是那个帅到让人发晕的华仔。当然了,还有张学友那张在互联网时代广泛流传的“表情”。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张曼玉出演《旺角卡门》时只有23岁,却凭借此片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作为一个新人导演,王家卫日后独步华语影坛的风格在他的处女作中并不明显。1987年的王家卫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在创作剧本的时候,王家卫的面前摆了两个剧本大纲,照例都是80年代末香港影坛大火的黑帮片题材:一个是小混混成功上位的故事,一个是小混混惨死街头的故事。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张学友出演此片时只有26岁,虽然在乐坛已然小有名气,然而初涉影坛,而凭借此片,他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如果他选了第一个剧本,加上点喜剧色彩,再请些诸如周润发(当时周润发出演《英雄本色》后正当红)这样的大腕,在当时的香港,票房是不会差的。然而,王家卫这个新人导演却选择了第二个故事,而且还请了彼时仍是青春偶像的刘德华、张学友和张曼玉来演。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当年还被叫做“华仔”的刘德华,出演这部电影时仍然是一个青春派的偶像

事实证明,王家卫依旧是那个王家卫,他不爱热闹,也不爱香港电影黄金年代那股闹闹腾腾、欢天喜地的气质,他还是他,只钟情于孤独、苍凉和半梦半醒。

《旺角卡门》是一个关于失败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江湖的故事。

人们总是渴求从电影里寻求慰藉,在半梦半醒的光影间做梦。于是乎,那些被放逐于文明之外的边缘人故事总是让人趋之若鹜,像塞外的雪,像江南的春,也像自甘平庸后心中的热血少年梦。

其实,黑帮片的一度火热更多是映射了朝九晚五、生若蝼蚁的都市人内心的“狂野”。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英雄本色》上映于1986年,由吴宇森执导,周润发、狄龙、张国荣联袂出演。此片亦是吴宇森成名之作

港产黑帮片在80 90年代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出,大多仍然都是暗合了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平日里衣冠楚楚、循规蹈矩的都市文明人们内心的“野兽欲望”。那些街头血脉贲张的混混们和古惑仔们经过刀光剑影、兄弟情仇之后往往都会有一个“功成名就”的结局(这也和当时黑社会大量投资香港电影有关),《古惑仔》系列如是,《黑社会》系列如是。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旺角卡门》

哪怕是最后死得没几个了的《英雄本色》,在本质上也是一出慷慨悲凉的“黑帮史诗”。

而《旺角卡门》不是,王家卫撕开了裹在这些江湖人表面的那一层豪迈与恣肆,选择直接呈现血淋淋的结局。想想也是,一万个“马仔”,能有几个混成“大哥”?至少阿华和乌蝇不是。

这部电影无论如何都是只有一个既定结局的,一个悲剧的结局,而这个结局无外乎一个问题——你想做一世苍蝇,还是做一日英雄?

那只被藏起来的杯子,那个留在记忆里的女人

《旺角卡门》有两条平行叙事的线,围绕着男主角阿华,一条是他和阿娥的感情线,一条是他和乌蝇的兄弟线。

如果单单拆分开来,其实可以算作两部电影。

阿华和阿娥的这条线很有意思,摄影风格和某些台词也很有王家卫的影子。那段关于藏杯子的台词,若隐若现地浮出了些王家卫式台词的若即若离、韵味绵长的味道。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娥给阿华留信。片中,阿娥是阿花的远房表妹,应该是只有亲缘(名义上的亲戚)关系,而没有血缘关系

“如果当你有一天你需要这只杯子的时候,打个电话给我。”

阿华是个小混混,混迹在城市最肮脏的角落里,他像只老鼠;而阿娥是个普通的女孩,一日三餐柴米油盐,她像只蚂蚁。纵然他们都是最底层的人,但阿华是个边缘人,而阿娥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王家卫设置阿娥这个角色的用意,除了衬托阿华,更多是为了实验他独具一格的爱情戏处理。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娥,由张曼玉饰演,本片亦是张曼玉早期最主要的作品之一。通过此片,张曼玉的演技得到了认可

如同《阿飞正传》里的飞鸟无踪,如同《重庆森林》里的若即若离,也如同《春光乍泄》里的不辞而别,《旺角卡门》的爱情也带着一层王家卫式隐隐作痛的缠绵与美。

其实从一开始,阿娥和阿华的爱情就注定没有结果。阿华是一只“只能活一天”的蜉蝣,如他自己说的,“我们这种人,永远不知道有没有明天”。而阿娥只是一个等着日后嫁作人妇的普通女人,他们的相识相遇有着很强的戏剧张力,也在无言无声中带着浓烈的悲剧色彩。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娥因为呼吸疾病跑到旺角看病,暂居在阿华的家中。这部电影,是刘德华和张曼玉的第一次合作

说实话,这可能都算不上是爱情,阿华和阿娥相依相靠其实更像是两只蚂蚁的抱团取暖。阿华说:“我给不了你任何承诺”,而阿娥也至始至终不敢说出一个“爱”字。

然而,当年那个不谙人事、眼神纯澈若小鹿的张曼玉饰演的阿娥却爱上了阿华,他们的相爱暗示着底层青年人内心的悸动与孤独。也许是因为阿华粗鲁里偶有些潇洒,又也许是因为阿华举手投足间不经意的温柔。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这场阿娥和阿华吃饭的戏,王家卫巧妙地利用了桌底的人物动作,借由阿娥运动的脚,暗示着阿娥的春心萌动

片中,阿华有一个前女友,他当然爱她,她也当然爱阿华,甚至肚子里还有阿华的骨肉(或者不是),然而阿华之所以不敢轻易给一个女孩以承诺,他的前女友就是最好的例证。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华找到自己的前女友,前女友堕了胎和阿华一刀两断

阿华是失败的,他混在旺角,行事跋扈,却只有一个小弟,连自己帮派里的人都瞧不起自己,自己的女友都必须在风月场所上班,甚至连前女友打胎的钱都是从她自己母亲那儿借来。这些都象征着阿华作为一个男人的悲剧,他身藏利刃,却一无是处,说得更加通俗点,就是“混了大半辈子,却没有名堂”。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华找到阿娥,两人不着痕迹地互相表白

然而因为阿娥的存在,阿华才发现自己不值一钱的“烂命”有了一点价值,所以他甘愿退出所谓江湖,跑去大屿山的乡下和阿娥生活。可是阿娥早就明白,阿华是一个身若飘絮的江湖人,他可以为了自己惹祸的小弟提刀复仇,却不会为自己做些什么。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娥看着前去为乌蝇报仇的阿华的背影

两人在大屿山重逢后的台词中有几句话,很有王家卫的特色,看似不着调的话语和意象,却句句没有离开本意。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华告别已经嫁作人妇的前女友,也正是因为已经失去前女友,他不想再失去阿娥,才会去大屿山

——“那只杯子,我找到了”(我不会再给你打电话了,就此别过了)

——“你要是再不来,我可能就和那个医生结婚了”(你如果不主动,我们之间就没有故事了)

阿华毕竟是江湖人,他克制不住自己内心对于爱情的向往,尽管给不了阿娥什么承诺,他还是主动地迈出了那一步。从这里开始,一个落魄失意的爱情悲剧就此形成,阿华和阿娥互相爱着,却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无法相爱,阿华的结局是倒在血泊里像条狗一样死去(台湾版结局为阿华最后成为脑瘫),而阿娥的结局只是嫁作人妇。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娥和阿华拥吻在夜色里,这张剧照,也成了香港影史上的经典剧照之一

阿娥是那只阿华永远也找不到的“杯子”,而阿华是阿娥永远也留不住的一声叹息。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娥因为阿华一生气就会摔东西,而给阿华买了一些杯子,但藏起来了一只

直到最后,阿娥都没有办法对阿华说出一个“爱”字,而阿华也没有给过阿娥一个承诺,哪怕只是“我会留在你身边”这样一句简单的话,阿华不想敷衍阿娥,却不得不骗她。

或许,阿华也是一只高飞的“无脚鸟”,一生飘零,最终也死在了“风中”,从这一点上看,旭仔(《阿飞正传》男主角,由张国荣饰演)和阿华是一样的。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飞正传》上映于1990年,是王家卫的第二部电影,此片正式奠定了王家卫独树一帜的美学影像风格

阿娥最可怜的地方不在于她爱上了一个混混,而在于她爱上了一只注定会死在“风中”的“鸟”。阿华不是没有想过和阿娥长相厮守,执此余生,然而他是真正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爱情成了《旺角卡门》里最不值钱的东西,却也是最为美丽的部分。

一如阿娥送别阿华上公车的场景,所有的不舍都溢在眼神里,百转千回,念念不舍,欲说还休。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这一场戏,张曼玉没有一句台词,却只用一点微表情和眼神演出了撕心裂肺的痛楚。本片后,张曼玉摆脱“花瓶”

也正是从这场戏之后,张曼玉彻底摆脱了“花瓶”的称谓。

《旺角卡门》在爱情戏上的设置,最终还是和王家卫一贯的悲剧风格殊途同归,苏丽珍和旭仔之间的故事,也一样发生在阿娥和阿华之间(有意思的是,王家卫和张曼玉合作了非常多次,“苏丽珍”这个角色也是张曼玉饰演的)。若即若离,得之不得,最终只留下一地狼藉和满心伤悲,阿娥终是痴心错付,而阿华终是给不了任何承诺。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娥看着阿华坐上公车,她知道阿华此去再也回不来

他们短暂的相遇相恋,更像是斜阳午后的你我读到的一个美丽哀伤的故事,一弹再三叹。果然墨镜王还是那个墨镜王,男男女女,不坠不落。他们间的爱情,为这个悲怆的黑帮故事注入了一丝光亮,却在悄无声息之间熄灭。

悲剧啊,有时候会比终成眷属更加长久和美丽,直抵人心深处。

就像结尾响起来的《忘了你,忘了我》,王杰高亢苍凉的嗓音直教人叹息,而悲伤的歌词给这个故事画上了一个“不完满”的句号。“就当我从来没有来过,还是忘了你,忘了我”,一曲落罢,眼底有了些潸然。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华中枪后倒地,这一场眼神和身体抽搐戏让刘德华的演技有了质一般的飞跃

你愿意做一世苍蝇,还是一日英雄?

但爱情仍然是一些调味料,这部电影要说的仍然只有一个字——义。

或者我该说,《旺角卡门》不是一个豪情顿生、兄弟情谊的故事,王家卫只是在讲述:一个香港底层社会里小人物的自相残杀,从而走向覆灭的故事。

老实说,比起俊俏英气的刘德华和清纯可人的张曼玉,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还是张学友饰演的那个浮夸的、有些歇斯底里的小混混乌蝇(粤语里“苍蝇”的叫法)。

人如其名,他就是一只“苍蝇”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华和乌蝇站在一起。这部电影除了是刘德华、张曼玉的自我突破,也是张学友的演技大跨步,他获最佳男配角

其实,阿华又何尝不是一只“苍蝇”呢?

不过是在社会底层的“臭水沟”里,一些“寿命很短”的苍蝇,为了一口吃的,在“腐烂的肉”上互相缠斗。《旺角卡门》里混混们的生活不似《古惑仔》里的风光跋扈,也不似《英雄本色》里的潇洒恣肆,你随时都会担心着阿华和乌蝇的命,好像他们下一秒就会横死街头。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华因为乌蝇的账,而还钱给托尼。托尼的饰演者是万梓良,演活了黑社会大哥的气质

特别是张学友饰演的乌蝇,好像时刻都在愤怒,时刻都准备命赴黄泉。正应了阿华片中的那句话——

“我们这种人,是没有明天的”。

乌蝇戏弄赌场里的混混,挑衅死磕帮派里另一个大哥托尼,借钱死充面子为小弟办婚宴,即使沦落到卖鱼丸也死要面子,以及最后为了廉价的自尊心接下“投名状”去杀警方的污点证人.....乌蝇才是真正的“做事情不想后果”,而这一切的出发点是为了什么?

钱吗?女人吗?地位吗?我看,只是为了一声“乌蝇哥”,为了一颗敏感脆弱而又廉价的自尊心。

想来也是,真正的混混,不就是吃生死饭的吗?《古惑仔》里的帮派械斗,比起《旺角卡门》倒像“过家家”的打怪升级。

真正的混混,永远是下一秒也许横尸街头,又也许飞黄腾达。明天?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帮派大佬找到阿华和托尼谈事

正如乌蝇说:“混不出名堂,就不去见老妈”,然而出来混的又有几个有名堂?一如阿华得知乌蝇纳下“投名状”后找到他说的那一番话:“我十四岁就拿安家费,我比谁都神气,可到头来不还是这个样子?”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华对着乌蝇说道

生活一塌糊涂,爱人遥不可及,剩得了什么呢?《旺角卡门》远远比那些风风光光、所谓“热血沸腾”的黑帮电影来得深刻,来得发人深省。王家卫把镜头对准了那些生活在底层的“阿猫阿狗们”,拍摄此片前,王家卫真的和香港混混接触,甚至还交了一些“朋友”,他深刻地明白这些“江湖人”最在意的是什么。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托尼带人报复阿华和乌蝇

乌蝇,这个无依无靠、腌臜落魄的混混,就是王家卫眼里香港80 90年代所有底层失意青年最真实的写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能是我们所有普通人的样子。踌躇满志,但最后总归是做不成“英雄”。

一个叛逆的“孩子”,面对这个残酷的“成人世界”,只有两个下场——要么“同流合污”,要么“走向灭亡”。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华自述

乌蝇叛逆,他不听大哥阿华的劝告,执意接下杀手令;乌蝇冲动,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打;乌蝇嚣张,即使面对人多势众的托尼,也胆敢上前挑衅(砸托尼的车);乌蝇死要面子,卖了一天鱼蛋,却硬是让警察推走自己的餐车;乌蝇可悲,母亲不肯见自己,大哥不支持自己,也没有一个人瞧得起一只“苍蝇”。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乌蝇对着大哥吼道

他的一切动机,都不是为了利益,否则和阿华躲到乡下去是最明智的选择。但他这个没有什么本事、甚至连打枪都会打歪了的混混硬是要当着警察的面杀人。

的只是面子,或者我该说,是尊严,他一文不值的尊严。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华拿枪威胁着托尼放了乌蝇

其实被人叫做“鱼蛋佬”,和被人叫做“乌蝇”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乌蝇知道,这事关面子,他是混混,该拿的是“大哥大”(无线电话),而不是剪鱼蛋的剪刀。

《旺角卡门》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悲剧。乌蝇并非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就像阿华说的“文的不行,武的也不行”,但他却有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梦”。

几许荒诞,最终都化作了一滩血迹。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乌蝇

和托尼斗狠是为了找回被羞辱的尊严,丢掉送给母亲的空调是为了发泄缺少母爱的愤怒,瞒着阿华接下生死状是为了证明他乌蝇不是一个废物。

这种种,在观者看来都是心酸的,甚至有了些许“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怆和苍凉,小人物们为了几毛钱的尊严,往往换来的是死了都留不下一个名字。

乌蝇说:“我乌蝇一辈子没人瞧得起,我只是要证明我乌蝇不是孬种,我宁愿做一天的英雄,也不愿意做一辈子的苍蝇”。是不是很像《英雄本色》里小马哥的自述然而比起小马哥最后死亡时颇具英雄气质的悲壮,乌蝇的梦更像是一个小人物无可奈何的愤怒,这就是他的梦,一只“苍蝇”的英雄梦。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乌蝇拿着枪找托尼报仇

阿华说:“好,万一你死了,我替你补掉那个人(污点证人)”。比起乌蝇看重尊严,阿华更在乎情义。这就是阿华看中的东西,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代表着三种混混:托尼只看利益,乌蝇只看尊严,而阿华只看情义。

对于女人和兄弟,阿华都是一个态度,情与义胜过一切。所以当乌蝇死在警察的枪下,阿华毫不犹豫地掏出手枪,当着众多警察的面完成了杀手令。那一刻,他为的不是什么帮派荣誉,也不是什么斗狠争雄,他为的只是自己一生中许下的唯一一个承诺——他想让乌蝇当成他的“一日英雄”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这个镜头颇有深意,后面的这两条狗就暗示着阿华和乌蝇的身份与处境

他想让乌蝇完成他的“英雄梦”,哪怕只有那么一瞬而已,这是阿华的义气和乌蝇的梦。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华对警方污点证人开枪

然而,没有人会记住乌蝇和阿华这两个所谓的“名字”,人们只会记住报纸上写着的两个横死街头的“暴徒”。阿娥错信了阿华,而阿华错信了乌蝇,他们都围着自己的错误打转,永远没有一条出路,从一开始就没有结局。这其实是一个纯粹的悲剧故事,而远非一个爱情故事或者黑帮故事。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这两辆公车的交错,象征着阿华和阿娥的分别,这里已经有了些王家卫电影的风格

唯余一声叹息,和一地鸡毛,又剩下什么呢?阿华死前抽搐的景象仍然历历在目;乌蝇死于非命的惨烈也犹在眼前;阿娥满目悲戚的眼波刻入记忆;看似耀武扬威的托尼最后仍然是应了阿华那句“穿花衬衫的都是怂包”的话,成了一个众人眼里的孬种。

小人物的命,只配成为一些“安家费”。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乌蝇中枪

似乎一切都是腌臜不堪的,没有人成为叱咤风云的大佬,也没有人得到想要的东西。《旺角卡门》的片名即或来自法国名作《卡门》(有争议),暗示着这是一个热情冲涌背后残酷冰冷的悲剧故事。只不过卡门是为了自由而死,而阿华和乌蝇为了尊严而死,

他们用鲜血和子弹,铸成了自己所谓的“一日英雄”。悲哉。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华和阿娥在大屿山的生活

特立独行的黑帮电影

当时的香港黑帮片常常喜欢构建一个鱼龙混杂的社会,再通过“一个草根英雄从底层一步步向上爬到顶峰”的故事来大赚票房,没有人会喜欢一个“主角死于非命”的故事。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疤面煞星》上映于1983年,由阿诺帕西诺主演,是好莱坞最经典的黑帮电影之一,也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而王家卫却从他的第一部电影开始,就独钟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或许只有悲剧才是长久的,欢欢喜喜的“大团圆”当然也不错,但那是过眼云烟,又有几人会记住?而《旺角卡门》这个看起来“不那么好看”的故事,却会被永远刻在香港电影的里程碑上。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阿华接到阿娥的电话

因为它深刻而又真实地描摹了一出底层社会青年人尊严破灭的戏码,展开了一副小人物无法把握命运的无奈、悲怆和震撼的浮世绘。这一点和好莱坞优秀的黑帮电影如出一辙,《美国往事》和《疤面煞星》这些名留青史的杰作,最后的结局无一例外是黑道人物的覆灭和小人物“梦想”的破碎。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乌蝇丢掉冷气机

真真正正的“人在江湖,而身不由己”,这是王家卫式的浪漫主义,也是最为荒诞的“英雄主义”。

这部电影,还有一处让人难忘的地方,那就是音乐。这部电影里头,林忆莲、刘德华和王杰都献唱了插曲,特别是王杰的那首《忘了你,忘了我》,他高亢而极富磁性的嗓音,似乎天生就是为了唱这些江湖人的故事而生的,歌曲一响起,就让这个故事有了极为充沛的情感,给《旺角卡门》打8分的话,有2分要归功于这些插曲。

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26岁的刘德华和26岁的张学友一夜成名

王杰,1962年生于香港,1987年出道,是港台知名的创作型歌手,嗓音高亢清亮,而又有丝沧桑

这就是《旺角卡门》,一出理想主义破灭的悲剧。

不知道到头来会不会有人记住“乌蝇”这个名字,阿娥又到底是否依旧在苦苦等待阿华的归来?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