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脸”或面具方式演完明代谢幕人角色的末代皇帝——朱由崧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1 12:21:27
  • 栏目:历史
  • 来源:霸王乱刀
  • 5281 人围观

南明王朝地位最高的大人物——弘光皇帝朱由崧,怎么连一张自己的画像都没有保存下来?你要知道大臣都有自己的画像,最高统治者竟然没有,这真是古今少有的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就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说起,在崇祯自缢,北京沦陷之后,明朝的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南京。南京是一个与北京紫禁城一样具有完备的制度、设备基础的都城。这就得感谢当年朱棣定下的两都制度,倘若没有这个制度,恐怕崇祯之死就是大明亡国之日。

以“无脸”或面具方式演完明代谢幕人角色的末代皇帝——朱由崧

可是问题出现了,有了都城,没有皇帝。这是因为崇祯的子嗣、皇位继承人找不到了,于是以马士英为代表的一派就锁定上了最佳候选人福王朱由崧。

那么朱由崧是何人?这就不得不提他老爹——当年万历皇帝最喜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这里要说的是,他老爹跟万历一模一样,贪得无厌、极其吝啬,其所在的洛阳王府,那可是富可敌国。不过好景不长,就在李自成来攻城的时候,整个洛阳所赖以保命的军队因严重缺饷正处在叛变边缘,而恰恰正是因为这位亲王的老毛病把他给葬送了。为何这么说?当时的情况都已经这么危机了,他还是抠抠搜搜地以少之又少的银两去犒劳将士,兵变自然一触即发,紧接着李自成顺水推舟一晚上就把偌大的洛阳收入了囊中。至于那个老糊涂朱常洵也是咎由自取,尸身被分割,与鹿肉同煮,美名其曰“福禄宴”。

以“无脸”或面具方式演完明代谢幕人角色的末代皇帝——朱由崧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洛阳事变”。不得不说它的影响很大,连全国最有钱有势的亲王朱常洵都沦为如此下场,无疑是举国震惊。但是我们主要来谈谈这场事变对后来的福王朱由崧的影响。

朱由崧虽从福世子变成福王,但是也从此开始了逃脱、流浪、寄人篱下的生活。也许正因为此,朱由崧逐渐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有关他的描述充满了道听途说,在时间、地点和过程上淆乱不一。就比如,他如何从洛阳脱身,以及脱身后到卫辉依潞王朱常淓这段时间的行止,既不确定也不连贯,至今史家尚不能完整地表述这一历史,都只能囫囵了事。

这无疑留下了许多疑点,而各种对他的怀疑也就趁隙而入,直至有了真假福王之论。而这种怀疑或不信任,在弘光末期达到了顶点。其中最离奇的说法认为,在南京当皇帝的那个只是持有福王印的某位赌徒。

无论这个弘光皇帝是不是福王朱由崧本人,无法否认的是,这个人确实当上了皇帝,而且还是经南京重臣会商决定并专门迎送,又经过正式典礼确认的皇帝。而我们要关注的,正是这个弘光皇帝。

以“无脸”或面具方式演完明代谢幕人角色的末代皇帝——朱由崧

那我们就看看,这位南明弘光皇帝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史书不仅没有这位皇帝的一张画像,对他仅有的报道也几乎都是负面的,比如他不光与马士英、阮大铖狼狈为奸,对马阮二人言听计从、任其操柄,而且他荒淫无度、纵酒滥性,尤其是喜好幼女,甚至彻夜痛饮而淫死幼女等等,在史学家眼里,他俨然就是一个十足恶劣的末代皇帝。

可事实是如此吗?我通过史料比对发现,一个衣衫褴褛、与贫民乞丐无异的人,连温饱都不足的福王,愿意接受皇帝位子,主要出于自救,起码摆脱流浪的困境,况且当皇帝享尽荣华富贵,他早偷着乐了,他很难一开始就是为了当皇帝而当皇帝。简而言之,他就是为了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而已。

所以,面对朝堂上的纷争,他多半只是察言观色、顺势而动,并没有什么立场、主张意欲坚持和表达,也更不会与马士英沆瀣一气,甚至他也会站在东林党人一边,刻意与马士英等人保持距离。至于什么纵酒滥性,如果你仔细比对史料就会发现,他只是一个喜欢喝酒的戏迷,你看看在满清攻入南京城的前一个时辰,他还在看戏,然后才匆匆上马逃跑。至于他的消失,我们看到的是,在绝密的情形中,他被押回了北京,然后消失在了高墙之后。

以“无脸”或面具方式演完明代谢幕人角色的末代皇帝——朱由崧

他的消失确实离不开满清对崇祯,以后史实能毁即毁的处理方法,但是也不至于有关他的面貌形容根本不曾敷于纸墨上吧!其实,观察他的一生,你就会发现,弘光皇帝那张脸,似乎可有可无,也不值一提。也许,并不出于忽视,而是来自一种虚离感。

他短暂的一生,本有扑朔迷离、真假难辨之处;再加之在南京的那一年,他又如匆匆过客。从这个意义上说,找不到一张他的画像,似乎倒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他在现实和历史中的处境——一种令人悬疑困惑的幻影般存在。就好像这一文章所说的一样,他只是在历史戏台上以“无脸”或面具方式演完了谢幕人这一角色而已。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