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二十万明军精锐灰飞烟灭,强大的明军因何不堪一击?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1 23:16:01
  • 栏目:历史
  • 来源:铁马冰河wu
  • 7868 人围观
土木堡之变,二十万明军精锐灰飞烟灭,强大的明军因何不堪一击?

朱元璋曾立法严禁宦官干政,不料却被四子朱棣弃如敝履

朱元璋历尽九死一生,驱逐残元,扫灭群雄,建立了大明王朝。为了永保朱明江山万代长青,他不择手段,费尽心机。先是利用胡惟庸、蓝玉两案,四方构陷,八方株连,几乎将大明开国功臣宿将诛戮殆尽,又在军事上实行都司卫所制,使得将不知兵,兵不识将。其中,朱元璋吸取历代治国经验教训,严禁太监干政、更不许太监识字,并立法约束朱氏子孙遵守并维持这一政策。朱元璋毕竟是从水里火里一路冲杀出来的开基帝王,有先见之明,不过千算万算的他却没算出自己的儿子完全不照他的话去做。朱元璋煞费苦心为子孙“削棘”,虽防住了外人,却防不住自己人。

史载,明太祖朱元璋薨逝不久,他的四儿子燕王朱棣就悍然发动了“靖难之役” ,一举夺取了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是为明成祖,亦称永乐大帝。朱棣晚年时下了一道诏令,允许已有子嗣的学官在自愿接受阉割手术的前提下,入宫当差,教授宦官、宫娥读书习字。这看似不痛不痒的一道诏令,不仅推翻了明太祖制定的“严禁宦官干政”之律令,还几乎改变了明王朝的命运。

土木堡之变,二十万明军精锐灰飞烟灭,强大的明军因何不堪一击?

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宦官王振甚受宠信,拉开了明朝宦祸的大幕

明成祖朱棣驾崩后,明宣宗朱瞻基做了十年皇帝,于宣德十年(公元1433年) 病死,年仅38岁。朱瞻基的长子朱祁镇彼时仅9岁,却不得不即位称帝,是为明英宗。继位伊始,在太皇太后(朱棣正妻)张氏的指导下,他继续执行成祖、宣宗较为开明的政策,亲贤臣,远小人,明朝的国力在他执政的最初几年,达于极盛。

《明史》记载,正统七年(1442年),英宗朱祁镇的祖母、太皇太后张氏病殁。英宗忘却祖训,开始宠信宦官王振。王振是山西大同人。他原本是个学官,在明成祖晚年解除不许宦官识字的限制后自愿受宫入内书堂当教习,后被派去侍候太子朱祁镇。史载,王振为人狡黠,极善察言观色,逢迎有术,很快就讨得朱祁镇欢心。少不更事的朱祁镇竟把这个内监称为“先生”。张太皇太后对奸猾的王振早有警觉,朱祁镇刚当皇帝时,她就把王振传唤来,当着朱祁镇的面 呵斥道:“你侍奉皇上起居,有许多乱了规矩之处,今日我要赐你一死 ”!几个宫女立刻上前,用刀架在王振的脖子上。朱祁镇早就离不开王振了,见状立刻跪地为王振求情。张太后饶过了王振,但却一再叮嘱英宗:“你年纪还小,不知道这种人对国家社稷的危害。我见你求情虽放过了他,但今后决不能够让他干预朝政,祸乱大明”。太皇太后在时,王振还有所忌惮、收敛,老太后一去世,他擅权揽政、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本来面目很快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土木堡之变,二十万明军精锐灰飞烟灭,强大的明军因何不堪一击?

明英宗朱祁镇

史载,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宦官干政,酿成难以收拾的祸乱,曾在南京皇宫的宫门上悬挂一块铁牌,上铸“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者斩”11个大字,朱棣迁都北京后,这块铁牌也一同随迁,王振却下令将这块铁牌摘掉。大理寺卿薛瑄是王振同乡,却痛恨王振的不法行为,从不与其来往。后来,薛瑄反对王振擅改皇明祖制,被王振唆使党羽诬陷,将他逮捕下狱,定为死罪。驸马都尉石璟、锦衣卫使王永、內侍张环、顾忠因反对他而遭逮捕下狱,其中王永、张环、顾忠三人竟被凌迟(千刀万剐)处死。

明英宗在宫中设宴款待群臣,按惯例,太监身份的王振是不准参加的。王振知道后大发雷霆,咆哮道:“我就像周公辅成王一样,为何没资格在宴会上占有一席之地” !朱祁镇接到报告后,立刻派人请他赴宴。他从东华门步入宴会厅,文武百官都得向他行参拜礼。

从此,大宦官王振独霸朝堂,势焰熏天,无人敢惹。

瓦剌骑兵入侵,在王振的怂恿下,毫不知兵的英宗竟要御驾亲征

彼时,在塞北的大漠草原上,蒙古瓦剌部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瓦剌首领也先太师每年派贡使入京朝贡,并借机会索要财物,如果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瓦剌骑兵就会在北部边境制造事端。

《明史》记载,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部派遣2000人的使团到北京进贡,为了多领赏赐,冒称来了3000人。王振处置失当,先批准2000名贡使入京,继而轻率敷衍,命礼部按实际人数3000发给赏赐物,还随意压低蒙古人进贡的骏马价格。瓦剌部太师也先知情后怒不可遏,随即发兵直捣明境,向明朝发起了大规模的侵犯。

土木堡之变,二十万明军精锐灰飞烟灭,强大的明军因何不堪一击?

瓦剌军侵入明境后,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入山西境内。

王振极力撺掇、鼓动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幻想侥幸取胜,建立大功。文武大臣们纷纷劝阻,朱祁镇鬼迷心窍,只听王振一人的。时年23岁的英宗,在王振的裹挟下,亲率5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离京北上。

土木之变 :皇帝被俘,二十万精锐战死沙场

因事起仓猝,准备不足,明军出发不几天,后勤补给就跟不上来了。粮草不济,军中闹起了粮荒,许多将士饿的面无人色,有人竟倒毙路旁。天公也不作美,连日凄风苦雨不断,道路泥泞难行,吸住了远征将士的双足。随征官员见势不妙,力主返回京师。王振大怒,认为这些人扫了自己的兴,罚他们在风雨中跪地思过。

半个月后,明英宗一行万分艰难的抵达大同,喘息未定,突然传来明军前锋遭瓦剌人伏击,全军覆没的噩耗。王振大吃一惊,竟轻率决定“班师”回朝。王振的庄田在蔚州(河北蔚县),他在此兵凶战危之际竟脑洞大开,突发奇想,想请英宗朱祁镇“顺路”到自己的庄田去走一趟,乘机炫耀炫耀财势,于是,他擅自命大军向蔚州方向退去。刚走出40里,王振突然想起眼下正是庄稼成熟时节,大军若践踏坏自家田里的庄稼可就太不划算了。于是他又仓促下令,大军改道宣府(河北宣化)南下。如此反反复复折腾了10天,明英宗一行才辗转来到土木堡,土木堡在今天的河北怀来城外20里。

土木堡之变,二十万明军精锐灰飞烟灭,强大的明军因何不堪一击?

王振对军事一窍不通,却喜欢瞎指挥。他不派军队进怀来城据守,却命大军屯扎在土木堡,等待满载辎重的车队到达后再一起后撤。第二天,也先亲率十余万瓦剌骑兵汹汹追至,并立即将小小的土木堡围了个水泄不通。据史料记载,土木堡地势较高,没有水源,军士们掘地两丈也不见一滴水。明军将士断水后焦渴难耐,已基本丧失了战斗力。第三天,也先假意讲和,命瓦剌军佯装后退。王振中计,命大军移营取水,众军士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冲乱了自家阵脚。也先乘势指挥瓦剌骑兵从四下里遮杀出来,明军猝不及防,兵败如山倒。明英宗朱祁镇突围不成,干脆下马坐在草地上,眼睁睁看着瓦剌兵围了上来,成了俘虏。混乱中,王振被愤怒的明军士兵锤杀。

“土木之变” ,50万明军精锐竟有20余万人战死沙场,御驾亲征的明英宗竟成了瓦剌人的俘虏,消息传到北京后,朝野震惊,百官恸哭,如丧考屁。 大家把满腔愤怒集中到造成这奇耻大辱的巨阉王振身上,因他本人已死,于是把他的亲信党羽都抓捕起来,诛杀殆尽。在查抄王振府邸时,人们惊讶地发现,王振擅权7年多,搜刮到手的金银珠宝和异域珍玩竟堆积如山,塞满了60多间仓库,用上等和田羊脂玉制成的玉盘有上百个,高6、7尺的珍贵红珊瑚有20多株......

之后,多亏了兵部侍郎于谦等铮臣,他们拥戴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总领百官,主持国家大事。经反复劝说,晓以利害,朱祁钰终于同意即帝位,并尊被瓦剌擒获的朱祁镇为太上皇,临危受命的朱祁钰是为明代宗。经过一番政治整顿,乱如鼎沸的局势被稳定下来,惶惶不安的人心也得以平复。以于谦为首的大明中流砥柱,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瓦剌军的入侵,总算保住了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社稷。

土木堡之变,二十万明军精锐灰飞烟灭,强大的明军因何不堪一击?

土木堡之变,二十万明军精锐灰飞烟灭,强大的明军因何不堪一击?

土木堡之变,二十万明军精锐灰飞烟灭,强大的明军因何不堪一击?

土木堡之变,二十万明军精锐灰飞烟灭,强大的明军因何不堪一击?

【插图源自网络】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