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为中原埋下了百年隐患,从此,宋朝再无力收复西北之地了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10 22:34:07
  • 栏目:历史
  • 来源:山川文社
  • 7573 人围观

说到北宋王朝与西夏政权,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西夏原本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权,它只是大宋王朝附属的一小部分罢了。并且,刚开始的时候它也并不叫西夏,而是叫“大夏”,只是由于当时这个政权建立的地方正好属于大宋王朝的西部,于是,宋朝将其称之为西夏,久而久之西夏王朝的叫法也就渐渐传开了。

此战为中原埋下了百年隐患,从此,宋朝再无力收复西北之地了

那么,这个王朝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说到这,我们就必须把历史追溯到唐朝时期了。

据说,西夏的建立者,具有鲜卑拓拔氏王族的血统,他们的祖先名叫:拓拔思恭。当年大唐境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史称黄巢之乱。当时的党项族,一直盘踞在四川松潘高原,多年的经营让他们在此地拥有了不小的势力,次起义更是让他们看到了党项族进一步扩张的机会。

并且,当时平夏部的首领拓拔思恭,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人。眼看着黄巢起义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一直未能平定,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率领着自己的族人,投入到了清剿黄巢叛军的队伍中去。由于,在此平乱过程中,拓拔思恭表现的十分出众,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大唐朝廷当然要对其论功行赏。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少数民族首领来说,要怎么封赏也是一件颇费思量的事情。如果,封赏的太高的话,怕它会居功自傲,日后难以管理,如果,封赏的太低的话,又怕会引起该部族的抵触情绪。因此,在反复斟酌之后,大唐朝廷决定赐予其国姓“李”,并让其担任夏州节度使。自此,新鲜出炉的李氏一族,算是深深的扎根在了夏州这块土地上。

此战为中原埋下了百年隐患,从此,宋朝再无力收复西北之地了

经过数代的世袭割据之后,夏州算是彻底成为了他们的囊中之物。再经过数代的经营之后,他们则不再满足于割据一方,但是,实际上他们仍旧要受到朝廷掌控。于是,在公元1038年,已经承袭平西王爵位的李元昊举起了独立的大旗。他派人送信给宋朝,希望宋朝承认大夏已经独立的事实。面对这样的乱臣贼子,宋朝当然不会轻易的放过他。

对此,朝中大臣纷纷上书,请求皇帝趁着大夏立足未稳之际,立刻派兵剿灭这个新生的政权。此举正合宋仁宗的心意,于是,他很快下诏剥夺了李元昊的官职和爵位,并迅速出兵讨伐此人。至此,大宋王朝和西夏的战争也正式拉开了序幕。双方之间虽然发生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但是,今天我们重点要说的,则是历史上著名的延州之战。

这场战争主要发生在宋朝的延州地界,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延安。据说,西夏的国主李元昊是一个十分擅长打仗,并且,诡计多端的人。公元1040年的时候,他亲自带领着西夏军队展开了“以吞并宋朝领土为目的”的对外扩张之战。他此战的主要目标就是宋朝的延州,也深知自己如果想要进军中原的话,就必须取道延州。

因此,无论对于宋朝还是对于西夏来说,此地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此战为中原埋下了百年隐患,从此,宋朝再无力收复西北之地了

为了成功的拿下这个地方,李元昊也算是煞费苦心了。开战之前,他曾多次派人进入此地刺探军情,通过探子反馈的情况,他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大宋王朝对这个地方也十分重视。那么,宋朝对此地重视到了什么程度呢?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它在此地的军事部署,看完之后,想必大家也就明白了。

之前,由于此地的地域十分辽阔,而周围的城寨还非常稀少,并且,在守卫此地的将士,也大多是些老弱病残之辈,现今,在宋朝的刻意经营之下,它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宋朝在此地靠北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名叫“金明寨”的军事重寨。此外,宋朝又结合当地的地形,在周围建设了三十六个寨子,这三十多个寨子不但在地形上互为依托相互照应,而且,每个寨子里都有重兵把守。甚至,在这样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宋朝廷竟然还调派了十万番兵驻守,宋朝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所以,西夏想要攻下这样一个既有地形优势,又有强兵驻守的军事重寨,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李元昊并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刚开始的时候,他企图利用反奸计,离间寨中的守军,但是,他的计谋却没能成功。眼看着反间计失败了,他一计不成再生二计。当然,他所有的战前准备工作并不是白做的,通过之前的调查,他了解到:宋朝的守军并不像外界说的那样的团结,相反的,他们内部其实是矛盾重重。并且,当时的守军将领李士彬,对自己的部下十分严厉,因此,军中的许多人都对他的意见很大。

此战为中原埋下了百年隐患,从此,宋朝再无力收复西北之地了

针对这一情况,李元昊又想出了新的计谋,他首先利用金银财宝收买宋军中的将士作为自己的内应,并允诺:事成之后,将对这些人许以高官厚禄。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财帛动人心”这句话,自古以来都是非常有道理的。面对李元昊送出的真金白银以及许诺的高官厚禄,很少有人能够不动心。

在安排好内应之后,他开始实施了自己计划的第二步。常言道“骄兵必败”,显然,李元昊也深谙这一道理。他命令自己手下的士兵,每逢与宋军交战时,都做出溃败而逃的假象。反复多次之后,李士彬及其手下的将士,渐渐开始骄傲了起来,他们渐渐的认为:西夏军队也不过如此罢了。眼见时机已经成熟,李元昊正式开始了自己第三步计划的实施。

他让自己手下的士兵在交战中,要么,假装被俘,要么,索性直接投降。面对大批的西夏降卒李士彬渐渐的感到头疼不已,于是,他索性将这一棘手的情况上报给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延州经略安抚使范雍。他向其提议:将这批战争中的降卒,安排到远离西北的南方地区。范雍听后觉得这个提议可行,于是,爽快的答应了他的提议。

并且,为了笼络人心,范雍还下令重重的奖赏了这些投降的西夏人,但是,为了防止这些人联合做乱,他们又想出了将其分散编入金明寨周围各个据点的方法。就这样,西夏人兵不血刃地混入到了宋朝的守军之中,而宋朝守军也一步步落入到了李元昊的计谋之中。眼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李元昊迅速带领自己手下的军队对金明寨发起攻击。

此战为中原埋下了百年隐患,从此,宋朝再无力收复西北之地了

在宋军内应以及投降者的里应外合之下,他们不但生擒了守寨主将李士彬,而且,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金明寨及其周边的其它军寨。最终,当这道最坚固的屏障被打破之后,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西夏军队的脚步。自此,他们一路势如破竹挥兵延州,很快他们就包围了延州城。眼看西夏军队已经兵临城下,延州城早已做好了与其决一死战的准备。

眼看着延州城即将落入西夏人的手中,宋朝廷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因此,它很快就派出了刘平和石元孙两员大将,昼夜行军奔赴延州。朝廷原本以为:一旦两人的军队到达之后,很快便能解决延州之困,可是,显然李元昊早已预料到了他们的作战方案。二人的军队还未到达目的地,便遭遇了西夏军队的伏击双双被俘。这场突然而来的伏击,打乱了宋朝早先的作战部署。

最终,这两人只能率领部下仓促应战。在敌方兵力绝对的优势之下,两人率领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了,这两位将军也在这场战役中成为了俘虏。眼见着最后的援军也被歼灭了,延州城破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事情突然发生了转机,或许上天都站在宋朝这一边吧,正在双方战事胶着的时候,天气突然变得十分寒冷。

由于是远距离作战,面对突然而来的天气变化,西夏军队的御寒物资并不能及时的抵达战场。没有御寒的衣物,军队的战斗力自然大大减弱。而且,恰恰在这个时候,西夏境内又传来了宋朝军队大肆进攻的消息。眼见着自己的大后方即将失守,李元昊不得不班师回朝。如此一来,延州城的围困危机才算是彻底解除了。

此战为中原埋下了百年隐患,从此,宋朝再无力收复西北之地了

虽然,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之下,宋朝成功的打退了西夏军队的攻势。但是,战争从来没有绝对的胜利者,两个国家都为这场战役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西夏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之后,都秉承着“与民休息”的原则,两个国家开始坐下来和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两国暂时签订了停战条约。

至此,两国之间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更为西夏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军事基础。

延州之战后,黄德和反诬刘平降敌,刘平家属被官方逮捕。金明寨有两士兵逃回说明真相,殿中侍御史文彦博在河中府置狱,派庞籍前往调查,庞籍调查后称“德和退怯当诛。刘平力战而没,宜加恤其子孙”,黄德和被判腰斩,枭首于延州城下。此时,宋廷以为刘平已死,追赠朔方节度使,谥壮武,“子孙及诸弟皆优迁”。

不久,有党项人来报刘平“在兴州未死,生子于贼中”。宋廷不信,后来,同被俘的石元孙放还返宋,才确定刘平未死,刘平后来卒于兴州。

参考资料:

【《宋史》、《简明西夏史》】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