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到最冷静的人,能有多冷静?看看这两位

  • 小编 发布于 2020-06-22 19:31:59
  • 栏目:历史
  • 来源:刘十勇
  • 8615 人围观


比起现实生活中那些“冷静的人”,更能震撼心灵的,却是煌煌史册里,多少以“冷静”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比如下面要讲的,中国从挨打到“站起来”的近现代史上,两位“冷静”的中国“小人物”。

第一位,是一位二战时期,曾享誉英美各国的中国年轻人:潘濂。

2013年,大导演李安的电影大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曾引爆全球票房。影片里那位以冷静乐观的精神,创造孤身漂流奇迹的印度“少年派”,曾惹得多少国人追捧。但很多人却并不知道,早在20世纪40年代,一位中国青年就完成了真实版奇迹——潘濂。

潘濂,1920年生于海南农家,因生活所迫,16岁起离家来到香港,做起了海船上的学徒工,1940年起又在英国商船“贝蒙特号”上做二等侍应生。那个中国落后挨打的年头,与大多数受尽歧视的华工们一样,20出头的潘濂,也在船上做尽苦活累活,领着微薄的薪水。甚至不允许学习航海知识。比起李安电影里,那位曾家庭美满的“少年派”来,生活显然苦得多。

你能想象到最冷静的人,能有多冷静?看看这两位


1942年11月23日11点40分,正在亚马逊河口以东750英里处运输货物的“贝蒙特”号,突然遭到飞来横祸,被两枚德国鱼雷准确命中,整个船体迅速在爆炸里沉没。幸运的是,潘濂在第一枚鱼雷击中“贝蒙特号”时就被惊醒,他迅速穿好救生衣冲入海中,鞋子裤子都在“贝蒙特号”沉没时的旋涡卷走,靠紧抓住一块木板才艰难脱身。在抱着木板漂流了两个小时后,他又幸运找到了一只木筏,木筏上还有一只装着淡水与罐头的金属箱。

就这样,孤身驾着木筏漂流的潘濂,就成了整个“贝蒙特号”上唯一的幸存者,开始在茫茫海面上,进行一场近乎绝望的漂流。

当时潘濂面临的局面,简直就是毫无希望的绝境:金属箱里的食物有限,漂流却漫无边际,每天都在日晒雨淋间经受折磨,还要面对莫测的海洋风暴甚至鲨鱼海兽。身在木筏上的潘濂,看上去就只能在绝望里等死。但是,绝境下的潘濂,很快就冷静了下来,然后就开始了一系列求生操作:木筏的帆布被他改装成“被褥”,木筏顶蓬用来攒雨水,每天再饿再累,都要坚持洗漱与体育锻炼(在木筏上直立行走)。甚至月朗星稀的夜里,他还会欣赏月色,在皎洁月光里想念家乡……

你能想象到最冷静的人,能有多冷静?看看这两位

(潘濂漂流路线)

以潘濂自己的话说,在这场漂流里,他时常会梦见海南家乡的热闹景象,在那些梦里,他与乡亲们吃着家乡的鲜果,聊着航海的趣闻。有时内心被寂寞痛苦包围时,他还会望着茫茫大海,大声唱起家乡的民歌。正是这些魂牵梦萦的乡情亲情,支撑起他活下去的勇气。

于是,就在这场茫茫海洋上,看似永远找不到终点的漂流里,潘濂继续着他各种神奇的操作:漂流的第55天,食物已经吃光了。他拆掉了金属箱里的手电筒,用手电筒的弹簧钩加上缆绳,做成简易的钓鱼绳,又找到木筏下的贝壳肉做钓饵,竟陆陆续续钓来了鱼。一开始他只钓小鱼,技术越钓越娴熟,每天能钓上四五十条。后来又挖出木筏上的大铁钉,做成了大鱼钩,陆续钓出三英尺长的大鱼,甚至还误打误撞,钓出来一条鲨鱼……

渐渐的,潘濂这只小小的竹筏上,竟也有了“余粮”。每天钓上来的鱼,都被他晒成了鱼干,存入金属箱做储备粮食。他每天还养成了严格的生活习惯:太阳升起时准时起床,洗脸漱口后开始捕鱼。然后要清洗木筏的甲板,保持清洁卫生,下午酷热时则翻晒鱼干。捎带还有“艺术创作”——吃剩的鱼骨和罐头盒铁皮,都被他挂在木筏上,在风中来回摇曳。靠这苦中作乐,苦苦的熬。

你能想象到最冷静的人,能有多冷静?看看这两位


但死亡考验也是一次次到来,因为长期吃鱼,他吃坏了肚子,多次遭到剧痛的折磨。期间曾有飞机和船队经过,却统统对他见死不救。一场突然到来的大风暴,又毁掉了他辛苦积攒的淡水与食物,风暴后鱼群又大量消失,侥幸闯过风暴的他,一度连续五天找不到食物和淡水。脚和关节都出现脓疮与浮肿。幸好及时出现的鱼群和小雨救了他,让重新获得食物的他挺了过来,继续苦苦寻找求生的希望。

终于,1943年4月5日,在巴西西北部镇萨里以东十公里海域,一艘巴西渔船发现了潘濂。当时的潘濂,激动的举起木筏上的帆布,用英语喊着“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次日,潘濂在无需他人搀扶的情况下,登上了巴西贝伦市港口,也立刻轰动了西方世界。巴西医生为他检查后,惊叹他清醒的神智与健康的体魄,美国海军邀请他复原了漂流时的竹筏与每一个细节。英国国王也授予他至高荣誉:英国乔治勋章。

你能想象到最冷静的人,能有多冷静?看看这两位


甚至,英国海军随后编写的《求生指南》,就是根据潘濂的经历改写。而西方航海界原先备受歧视的亚裔船员,也在潘濂的疾呼下,获得了更多与白人船员平等的权力。

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勇敢求生的潘濂,以他冷静的智慧与坚韧的求生勇气,创造了人类海洋漂流的极限,赢得了全世界的敬重。而事后的他,却只是了冷静的回答说:“中国人跟这场战争中间其他勇敢的水手一样,面对各种困难,我们有信心去克服。”这句话两年零四个月后,中国赢得了抗战的胜利,如他所愿。

而比起这位勇敢的水手来,下面一个“冷静”的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二军一二四师三七二团四连二排五班班长:冷树国。

中国近代史上,朝鲜是个痛心的地方:1895年的甲午战争里,参战的清军,就以“不冷静”著称,见着日军就乒乓乱打,日军一亮刺刀就撒腿逃命,现了不少眼。

而在1951年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打响后,许多志愿军战士,却让全世界见识了新中国军人的冷静,比如冷树国。时年十九岁的他,来到朝鲜后,就常被家人催问“总得有点什么功啊”。看信后觉得“刺激很大”的冷树国,却接着立了个大功。

你能想象到最冷静的人,能有多冷静?看看这两位


当时冷树国所在的四连,是一二四师的尖刀连,战役打响后执行穿插任务的他们,立刻如飞刀般冲出去。冷树国带着五班冲在最前面,竟把四连甩开了两公里。奔到道大里村外时,他发现连他自己,一共只有五个人,而对面村里却人山人海——南朝鲜第二师二营四百来号人,外加若干美国顾问,正在村里小憩。

连队离得远,敌人数量是己方八十多倍,而且随时可能开溜。冷树国没犹豫:八十倍怎么样?照打!

当然,照打不是瞎打,而是选择最冷静打法:五个人分两组摸进村去,先甩了几枚手榴弹,南朝鲜兵一片混乱,冷树国果断扑上一辆吉普车,把车上的美国军官一顿厮打后摔了下来,还缴了他的枪。四百多号南朝鲜兵?他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撒腿就往林子里钻,没来得及跑的十几号人,都给抓了俘虏。那个被冷树国“推倒”的美国兵,还是个陆军上校,是条“大鱼”。

你能想象到最冷静的人,能有多冷静?看看这两位


但抓这几十个人,只是冷树国的“小目标”。把俘虏交接给四连战友了,冷树国继续奔,五个人一口气奔到济宁里,又看到南朝鲜军几十辆汽车要在公路上经过。冷树国果断继续打,五个人怎么打车队?他们先打爆第一辆车的车胎,让敌人车队“堵”路上,接着甩起手榴弹。敌人车队里一辆弹药车瞬间爆炸,接着引发了连环炸。等着四连跟来的时候,只看到公路上满眼炸过的痕迹,还有南朝鲜兵横七竖八的尸体。

对如此杰作,当四连长王清秀询问时,冷树国却满是遗憾,一是“就是没抓到一大堆俘虏让你看看。”二是自己的鞋都跑没了。三七二团团长张景耀当场许诺:“一定给冷树国找双好鞋穿”。

这全程冷静操作,也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的缩影。单是第三次战役里,冷树国所在的四连,就靠两条腿奔跑,18小时前进150里,俘虏敌人250名,缴获14辆汽车六门火炮,外加400支步枪60支卡宾枪30挺机枪。比起1895年,那支同样“跑得快”的军队,高下立判!

你能想象到最冷静的人,能有多冷静?看看这两位


何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军人冷树国,就是生动的见证!

上方文:《中国水手大西洋漂流133天》、符合积《世界海难漂泊史上的奇迹》、王树增《远东:朝鲜战争》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