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一个师吃不掉美军一个营 毛泽东:打美军不搞大包围

  • 小编 发布于 2019-10-31 08:59:10
  • 栏目:历史
  • 来源:南疆烽烟正十年
  • 6545 人围观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毛主席1947年12月25日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军事原则之一。毛主席还曾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比喻,来说明击溃大量敌人不如彻底消灭敌人一部的道理。但在具体作战中,究竟选择多少敌人作为歼灭的目标,并且能够为我军拥有的火力所承受,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歼灭战,则需要根据作战对象的实力作出合理的部署。

在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时期的五次战役中,我志愿军曾以出敌不意的渗透、穿插、分割,迂回,包围了敌人整团、整营达数十处,结果都因为兵力火力不足被敌人突破逃遁。第一次战役,我军集中20余万兵力以韩军4个师、美军2个师、英军1个旅作为重点打击对象。毛主席两次电示彭德怀:"首先歼灭韩军1师、6师、8师等师,然后再打美英军";"我军第一个战役,须确定以歼灭上述三个韩军师为目标,分为几个大小战斗完成之,然后再打美、英军"。结果,整个战役仅不成建制地消灭敌人1.5万余人。

第二次战役之前,我军提出争取歼灭敌人7、8个团。战役开始后,基于敌人在战线前沿的大量集结,我军又提出西线争取歼灭4个左右美军师、4个韩军师,东线争取歼灭2个美军师及1个韩军师的设想,结果仍然未能如愿,除27军在新兴里歼灭美7师31团团级战斗队之外,整个战役呈现出各个击破的局面,歼敌3.6万余人。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我军拟集中3个兵团(共12个军)分割歼灭敌人5个师(其中包括美军3个师)另2个旅,第二阶段又集中6个军准备打掉东线韩军4个师,并特别调集刚入朝的两个兵团参战,然而又未能奏效。第五次战役成建制歼灭的敌人,只有韩军1个师(基本上歼灭)和美军2个团大部。

我军在出国作战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比如恶劣的气候条件、生疏的地理环境、不通的语言文字、不同的风俗习惯、不能就地取给的供应等)和尤为明显的装备性能差距,引起了军委和毛主席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志愿军出国前,毛主席就曾经指出:"我军目前尚无一次歼灭一个美国军的把握"。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要有4倍于敌人的兵力(4个军对敌1个军)和1倍半至2倍于敌人的火力(用2200门至3000门7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对敌人同样口径的1500门炮),方能"有把握地干净地彻底地歼灭敌人的一个军。"而实际上,即使我军集中了相应数量的兵力,也达不到应该具有的火力强度。整个战争中,我军使用炮兵最大规模的一次是1953年7月金城以南进攻战役,调集各种炮1094门,由10个汽车团日夜兼程赶运弹药,就算是这种规模,在此之前也不可能做到的。

从历次战役的得失看,39军于1950年10月在云山将美骑1师1个团大部歼灭;50军于1951年1月3日在高阳以南地区将英军1个步兵营和1个坦克营全部歼灭;第二次战役中,39军1个师和炮2师1个团将敌约1000人包围在上、下九洞、上草洞(云山东南6公里)一带地区,被围之敌在数十架飞机和几十辆坦克支援下突围出去;第四次战役40军以1个师的兵力围攻敌人1个加强营,未能吃掉这股敌人;第五次战役我军分割包围了多处敌人,大多被其突破,63军原拟消灭英军29旅,但只消灭其1个营。

实战证明,我军对实力较强的美、英军作战,以师的规模围歼美英军营或营以上的建制单位往往难以奏效,以军的规模攻击美英军的旅便消化不了。用传统的战术,近战,很难接近敌人;夜战,当晚不能吃掉;速决战,心有余而力不足。

1951年5月26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打美、英军和打韩军不同。打韩军可以实行战略或战役的大包围,打美、英军则在几个月内还不要实行这种大包围,只实行战术的小包围,即每军每次只精心选择敌军一个营或略多一点对象而全部地包围歼灭之"。

鉴于敌我双方在物质层面,尤其是武器装备方面的悬殊差距,毛主席要求部队摒弃照搬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歼灭战的经验主义,从打小型歼灭战开始,逐步削弱敌人,以动摇其信心,降低其士气,为将来过渡到大型歼灭战阶段创造有利条件。

这就是积小胜为大胜的"零敲牛皮糖"战术。

(责任编辑:费琪 CN001)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